单位名称 | 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保护、展览和学术研究。博物馆维保、管理和安全保卫。 | |
住所 | 渭南市乐天大街西段南侧 | |
法定代表人 | 祖亮 | |
开办资金 | 2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3185.1万元 | 42086.6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无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市事业登记管理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一考古工作稳步推进。召开2023年度考古工作汇报会,参与西安市城南考古队陕西航天新城中兆遗址、富平县长春遗址、富平县朱黄堡旧石器遗址、临渭区蒋家水厂龙岗堡遗址、临渭区中央储备粮渭南高田直属库有限公司仓储项目等6个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参与的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和富平长春西周遗址入选“2024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组织人员前往白水县太香村“蛮蛮陵”、临渭区紫杨村紫阳遗址和白水县怀沟河村“蔡伦庙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工作。整理近年来发掘出土和考古调查采集文物74件(组)并移交收藏,考古工作成绩斐然。(二)文物保护持续深化。与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签订文物保护合作协议,授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渭南片区)”。邀请省文保院文物修复专家来馆开展馆藏文物修复培训,修复陶质文物10件。完成2024年度待鉴定74件(组)藏品统计、鉴定、登记工作。完成省考古研究院移交的泉护村遗址考古发掘文物353组(593件)文物(标本)拣选及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完成移交华县东阳墓地考古发掘486组5777件(组)文物的拣选和清理工作。举办文物社会捐赠仪式3次,接收社会捐赠11人次,捐赠藏品834件(组)。完成6000余枚古钱币的清理、分类及信息采集登录工作。组织民间藏品公益鉴定咨询服务活动1次。高质量完成47处国保、省保单位记录档案编制工作,切实筑牢文物保护之基。(三)文物研究纵深发展。召开《渭南文博》期刊发展工作座谈会。完成《渭南文博》2024年第一期、第二期编印工作。馆长在《新时代西部地区特色文旅融合产品创新设计人才培训》中,为30名学员专题讲授渭南历史文化讲座。组织以“考古渭南”为主题渭南文博讲堂四期,持续推进文物的保护研究与文化弘扬。(四)社教活动精彩纷呈。创新讲解服务方式,在开馆日每天上午下午定时开展公益讲解,办好“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举办“龙行天下渭博迎春”上元之夜系列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穿越古今画端午”传承与创新亲子活动,“花好月圆诗韵长”中秋之夜活动,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了解传统节日知识,体验传统文化之美。今年以来,举办博物馆“六进”活动7次,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培训2期,研学实践活动40场次,共有5万多名学生参与,市博物馆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五)安全管理落实落细。签订年度消防安全责任书。制订安全应急预案,开展全馆消防演练暨培训,组织消防知识考试。常态化开展全馆安全检查,开展安保人员防暴演练、消防演练,参加渭南市2024年消防宣传月活动、全市文旅行业安全应急救援演练培训会,每周邀请专业维保公司开展全馆检查。加强对安保人员值班工作的监督检查,提升安保质量,迎接市公安局对我馆监控系统安全检查,迎接市消防支队政委带领各地主管对我馆进行消防工作检查,在检查中扎实整改问题,确保博物馆整体安全。二、取得的工作成效(一)创新讲解服务方式,在开馆日每天上午下午定时开展公益讲解,办好“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举办“龙行天下渭博迎春”上元之夜系列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穿越古今画端午”传承与创新亲子活动,“花好月圆诗韵长”中秋之夜活动,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了解传统节日知识,体验传统文化之美。今年以来,举办博物馆“六进”活动7次,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培训2期,研学实践活动40场次,共有5万多名学生参与,市博物馆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二)举办“龙行中华渭博迎春”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图片展,“志壮河岳——渭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成果图片展”。跨界合作“千年华夏丝路古今——文物珍品展”。联合市公安局举办“鉴往惕来——中功资料库建设成果展”。联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团结凝聚力量奋斗铸就伟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集邮文化巡展(陕西站)暨陕西省集邮展览。完成《古国觅踪:关于刘家洼和古芮国的故事》申报陕西省十大精品展览工作,展览获评最佳内容设计奖。(三)四普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配合市局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由副馆长带队组建渭南市普查队,全馆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骨干成员参加实地调查,目前已完成澄城、潼关、蒲城、合阳、大荔、白水、华阴、富平8个县(市)田野调查阶段工作,复核“三普”文物点2665处,调查新线索700余处,新收录文物点100多处,普查进度和工作质量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其中在白水县四普发现了“蔡伦庙遗址”和“重修蔡伦庙碑”,实证了“白水四圣”的美誉,“文物陕西”“陕西发布”等省级官媒进行报导。(四)高质量承办全市博物馆(文管所)长业务培训班、全市文旅系统讲解比赛。馆内4名同志进入全市文旅系统讲解比赛决赛,一名同志获一等奖,一名同志获二等奖。顺利实施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陕西选拔赛项目。馆内1名同志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资质。3名同志获评中级职称。发表论文6篇。完成科级干部考察和任职工作。邀请省文保院2位文物修复专家开展了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第一期),完成10件破损文物(一般文物)粘接修复工作。组织人员参加党校学习培训班,荣获市委党校2024年秋季学期主体班优秀学员。积极参加市文旅局“文化聚心立根铸魂开卷润初心筑梦向前行”读书分享会,获最佳风采奖。参加全省科普讲解比赛,获省级优秀奖。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是:(一)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馆藏文物数量少,精品文物数量更少,制约着展陈质量和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基本陈列由于筹备时间较短,加之运行时间较长,现需要着手全面整改提升。(二)专技人员能力需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有待加强。博物馆以青年干部为主,现有人员工作经验不足,同时受人才壁垒和政策影响,导致考古勘探专业性人才紧缺,文物保护及展陈设计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全面提升和建强。改进措施是:(三)加大文物征集工作力度,细化文物征集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文物征集程序。优化基本陈列展陈大纲,创新展陈思路,推进基本陈列改造提升工作。同时,积极对接外部资源,积极策划原创临时展览、引进优秀外展,通过合作,形成合力,优势互补,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四)积极破解人才、资金和政策市场的瓶颈。通过举办人才培训、邀请业内专家指导、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提升全馆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推动考古工作打开新局面,促进研究文物迈向高层次。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履行考古勘探职能。根据我市和省考古院签订协议内容,配合做好我市境内各项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继续配合陕西省考古院参与我市各项考古发掘工作。参加“陕西省考古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换届工作。完成“四普”实地调查工作任务,开展临渭区和华州区四普调查工作,补充澄城县、潼关县和蒲城县四普相关资料。开展渭南市四普工作第二阶段——资料整理与公布相关工作。(二)加快文物保护步伐。完成藏品总账信息更新并刊印纸质账册存档。完成考古院移交华县东阳墓地发掘文物的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做好馆藏藏品定级评估申报工作。实施《渭南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二期)。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第二期)。继续做好馆藏文物手写账誊抄工作。做好2025年度文物库房盘点工作。(三)做好展览策划筹备。做好“华山玫瑰——陕西渭河流域史前文化展”;推进“大道之行——韦江凡子女捐赠作品展”,配套图录编辑等;推进原创展览瓦当展、汉墓的人间与仙界、王杰生平事迹展等小微展览文本定稿等工作;继续推进基本陈列《与华相宜:渭南故事》前期工作,谋划新的陈列思路框架,增加新成果、新效果,新文物等相关系统工作。(四)讲好渭南故事。细化完善讲解员分级管理,强化讲解员在讲解词撰写、社教活动组织等方面能力培养,不断提升讲解能力。持续做好“我们的节日”活动。积极开展“六进”等活动。策划实施研学课程的开发和研学团队的接待。探索文创发展办法,让设计稿成为文创品,成为爆款旅游商品。探索博物馆宣传展示新方式,通过短视频讲解提升博物馆知名度,带动讲解员综合能力提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关于刘家洼和古芮国的故事荣获陕西省第二届(2021-2023年度)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最佳内容设计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2024年接受社会捐赠藏品共计834组(件),包括藏书、书画,青铜器及雕刻艺术品各类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