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安康市初级中学在安康市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与全体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和廉洁自律承诺书,修订完善学校管理制度50余项,以制度管人管事。持续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召开班主任培训会、家委会,加大量化考核力度,组织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评选优秀班主任6名。深入实施“青蓝工程”,促成45对师徒结对。开展青年教师赛教活动,选派教师参加中省市培训30人次。新增省市级教学能手“三级三类”骨干教师5人。2024年5月,安康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揭牌,明确了领导班子和专家组,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学和管理队伍力量。(二)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常规管理不断加强,办学行为不断规范,中考成绩持续提升,2024年837名学生参加中考,其中:考入安康中学92人、汉滨高中96人、安康中学高新分校35人、高新中学18人、其它普通高中375人。基本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目标,学校荣获空军兰州招飞中心授予的“优质生源基地校”称号。着力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细化措施,持续优化评价激励机制,以中考导向引领教研教改,夯实教研组、备课组职能职责,被市教研室确定为“全市初中教研基地”。筹划引进优质课程资源,研发校本课程,力争2025年秋季实施。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设11个校级社团和13个班级社团,常态化开展社团活动,17名同学、10名老师、2个班级、2个社团获得市级奖项和荣誉称号。学校“小白鹭”合唱团代表市上参加全省“花开的声音”少儿专场音乐会,荣获优秀表演奖。(三)德育工作务实有效。打造“红色领航济弱困,教书育人精准帮”党建品牌,进一步做好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工作,确保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安心学习、健康成长。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和团队活动40余场次,学生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身体和心理素质不断提升,校风学风不断改进。评选校级“美德少年”120人次,推荐评选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6人。(四)提升校园品质和影响力。坚持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投资270余万,建成安康市首个标准化实验室并投入使用,改造提升孝义文化长廊、校园宣传栏15块,硬化、修复地面500余平米,投入19万元更换25个教室护眼灯,安装校门口防冲撞柱12根,采购升降式课桌椅750套,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调整优化宣传工作机制,加强与中省市主流媒体的合作,新开办集团初中部公众号,在《西部教育研究》等市级以上媒体发稿19篇,在学校公众号发稿150余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辖区内小学较多,生源来自江南、鼓楼等8所小学,现有50个班级,2557名学生。本年度837人参加中考,重点高中上线率28%,普通高中上线率74%。学生来源于多所不同的学校,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家庭环境差别较大,为保证不让每位学生掉队,开展大家访活动,从校园生活、家庭关系、学业帮助等多个角度,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学区内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学生所占比例也较大,为541余名建档立卡户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后服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领导班子建设滞后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老龄化严重,理工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二是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人民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还不高。(二)改进措施:一是争取配齐配优校级领导班子,调整优化中层干部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通过公费师范生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逐步解决教师结构不合理问题。二是利用“名校+”的辐射效应,引入精品课程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数字资源;抢抓学区调整机遇,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改善生源结构。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完善各类考核管理制度,优化工作评价机制,推进“规范管理年”活动,提升管理效能。(二)加强社团活动和体艺科技教学,在素质教育上多出彩。探索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优秀人才搭建更好更高的发展平台。(三)修订《安康市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7)》,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财物管理水平。(五)统筹抓好创文、控辍保学、意识形态领域管控等工作,持续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六)落实安全稳定“一岗双责”,筑牢安全“防护网”,不断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