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精神文明创建中心(榆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相关事务性工作;组织、编制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年度计划、目标责任管理、典型宣传和考评制度等方面事务性工作;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专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并对创文责任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测评,提出可行性推进建议和奖惩意见;开展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事务性工作;完成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 |
住所 | 榆林市东沙驼峰中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成林 | |
开办资金 | 599.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4.81万元 | 220.4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精神文明创建中心(榆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9月25变更单位名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是根据中宣部新修订的三个2023版《指标体系及测评要求》,制定下发《2024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书》《2024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书》。二是精准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地考察点位达标创建活动,对实地考察点位作了大幅调整精减,最终确定8类77个点位作为实地考察场所最终申报点位。三是优化工作提示,印发12个月度重点工作提示通知。四是常态长效开展督查检查五是指导12345政务便民服务建立规范的回访信息制度。六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街办、社区、小区主动听取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七是积极争取市政府办、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警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等单位的支持,推动开展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机动车违法占用消防通道集中整治、“干净驼城”三年行动、农贸(集贸)市场改造提升、物业管理等专项整治工作。八是组织召开3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推进会、10次专题调度会。(二)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是联合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等单位,中小学校及校园周边公共文化设施、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以及开展专项督查整治,建立问题整改台账。二是印发《关于在中心城区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的通知》,特聘心理专家走进中心城区中学、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文明实践活动。三是印发《关于广泛开展“让爱携手·共育万家”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文明实践活动的通知》,累计开展108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文明实践活动。四是印发《关于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宣传宣讲活动方案》五是联合市委文明办、市妇联举办社区专兼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业务骨干培训班。(三)多措并举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一是在中心城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部分市级以上文明村镇,组织开展文艺宣传宣讲、全民阅读推广、推进移风易俗、普法宣传等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开展榆林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宣讲进社区暨文艺巡演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举办文明风尚文艺汇演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文艺巡演进乡村文明实践活动。二是在重点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群众性宣传教育。三是联合社区开展暑期关爱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四是制作群众性宣传教育专题宣传片。五是对全国文明村横山区白岔峁村、省级文明村横山区杜羊圈村、王梁村、清河村、柏树渠村和榆阳区镇古塔镇等开展了模拟测评,共发现督促整改问题144项。二、主要效益(一)为常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供了根本依据,保障了年度测评的顺利开展。完成2023年、2024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档案资料整理建档,圆满完成年度测评材料自评工作,文明城市创建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均自评满分。累计协助解决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基础设施、交通秩序等方面的问题1285件。累计督查整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公益宣传、基础设施、交通秩序、不文明行为等方面20000多个问题。高质量完成中央文明办年度测评相关工作。(二)依据“一场所一办法”在61所学校周边改变163处营业性娱乐场所。高标准完成榆林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三)印发《关于发布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示范项目的通知》《关于在榆林中心城区开展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的通知》《关于深入开展“践行新时尚,分类实践行”垃圾分类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暑期关爱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推动中心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感染力。(四)建立“文明实践·助学育人”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常态机制,利用周末开办助学育人文明实践示范班,累计参与学生115人。发现整改1500多处破损、错误公益广告。(五)编印榆林市创文工作简报25期。举办4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业务培训会。组织开展10场健康消防讲座进社区活动、10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演出进社区活动。举办4期“学习文明条例、争做文明市民、共创文明城市”网上有奖知识答题活动和4期“爱我国防”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竞赛。开展手机视频彩铃、微信朋友圈公益宣传推送36期。(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在80块公共自行车站点、4块户外大型LED电子屏广告位、40块垃圾分类灯箱宣传牌、100块公交车站点等宣传载体投放创文公益广告。常态化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排查整治。(七)组织开展4轮入户模拟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30多万份。组织开展“诵读文明践行条例”主题音视频征集、“榆见美好”榆影新绿映和谐社风民情传佳韵摄影大赛、“祝福祖国舞动文明”广场舞展演文明实践活动等《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月活动。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在中、省、市相关媒体刊发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活动稿件200余条。三、存在问题(一)常态长效推动创建工作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主动适应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的意识还不强,缺乏常态长效抓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创建工作形势。二是档案资料管理不精细不规范,存在资料上报不精准、反应主题不明确、图片文字与主题有偏差,没有将测评标准、考核要求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市民素质还有待提高。(二)市民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资源整合力度还有待加大。二是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经费保障不足,支持文明实践活动活动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够。三是市、县市区、街办(乡镇)、社区(村)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力量薄弱,中心城区榆阳区12个街办9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41个为租赁办公场所(占比达44%),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不达标,活动开展少。四、整改措施一是紧紧围绕中央文明办新修订的两个《指标体系及测评要求》,紧扣中央各部委重点工作部署,进一步优化任务分工,科学制定2025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提升任务分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巩固提升任务分工》。二是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进一步调整优化督导检查、考核测评等方式,探索建立正向宣传、正向激励的工作机制。三是通过送培训下基层、举办系列专题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办班等活动,不断将大数据理念融入日常创文工作、督促检查、考核考评、教育培训之中。四是综合运用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网络宣传等平台,扩大宣传动员覆盖面,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好榆林市文明促进条例宣传月活动等示范性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抓实创文问卷调查,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每季度开展一次网上问卷调查和模拟入户问卷调查。五是高标准建设榆林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支持中心城区各学校发挥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作用,逐步构建“市级中心、区级站点、学校辅导室”三级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体系。五、2025年工作打算(一)深化文明培育。发挥文明城市创建牵引作用,统筹相关部门单位推动开展明风尚培育行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统筹城乡文明融合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二)创新文明实践。充分发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指导、示范引领作用,研究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质增效工作指引,策划开展文明实践精品项目交流活动,提高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