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渭城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退役军人提供相关服务保障。开展退役军人相关政策宣传落实;协助做好退役军人行政、组织、供给关系和档案接转;做好退役军人信息平台搭建、维护和数据更新管理;做好联络接待、困难帮扶、信息采集、情况反映、送达立功喜报、悬挂光荣牌和走访慰问等事务。 | |
住所 |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洪娟 | |
开办资金 | 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渭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万元 | 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未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认真落实各级工作要求,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完善机制补短板、挖掘优势树亮点、创新举措上台阶,全面做好思想教育、就业安置、服务保障、优抚褒扬、权益维护等各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全区退役军人事务服务工作。一、基本情况一年来,中心紧紧围绕全局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组织辖区退役军人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圆满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目前全区共有各类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18127人,其中军队转业干部2450人、退役士兵14486人、各类优抚对象615人,复员军人103人、无军籍离退休退职职工26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120人及现役军人家属327人。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强化党的统一领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利用局各类会议专题培训等形式,持续跟进学习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引导系统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一是加强教育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将退役军人纳入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范围,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政策理论教育,增强广大退役军人奉献社会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时,组建基层思想政治指导员队伍,加强对社会面退役军人的政治引导作用;择优选拔退役军人组建国旗护卫队,发扬部队优良作风和政治凝聚力,多次完成市级、区级重要会议活动礼兵仪仗工作任务,激发爱国爱党社会热情。二是加强典型示范。常态化为现役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等悬挂“光荣之家”荣誉牌,为辖区1名荣立二等功和10名荣立三等功的现役军人家庭送上立功喜报、牌匾、鲜花、奖励金等,对边海防服役的官兵家庭定期走访慰问,努力营造争当标兵的浓厚氛围“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社会导向,彰显地方党委政府对军人家庭的敬重与关怀。组织开展“同心共筑强国梦 国防教育进校园”国防教育公开课,邀请区人武部副部长袁强和参战老兵刘春荣为咸阳中学师生宣讲授课,赓续红色血脉。三是加强宣传报道。提炼和推广工作经验,发挥宣传工作对加快推动思想教育和各项业务高质量提升的强大作用。年内在《中国退役军人》杂志刊稿1篇、退役军人事务部网站报道3篇,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栏目报道1期,,中国网发稿1篇,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报道1篇。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编撰的《为您服务-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同时被摘录《从相“加”到相“融”渭城区推进基层武装工作与退役军人事务融合发展》《手握“金钥匙”全力解民忧渭城区文汇路街道从“被动抓管理”向“主动送服务”转变》两篇经验案例。双拥短片在咸阳市2024年“厚植双拥花·筑梦新时代”短视频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三)做优就业创业服务。一是搭建就业平台。联合区人社局组织退役军人、军属招聘会4场,举办网络专场招聘会5场,共推介岗位信息278个,组织应聘对象5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27个。同时,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开发就业岗位,与区税务局联合签署《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动退役军人创业,为实现退役军人、军属充分就业提供更多渠道和联系平台。二是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军创企业参加全市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辖区秦护卫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获得赛会优胜奖;咸阳首批“最美退役军人”杨秦携手陕西脉动生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主导的“鲜药+”食药两用开发延伸项目,在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荣获优胜奖。另外,局分管领导定期带队走访辖区军创企业,协调解决发展难题,调动企业助力其它退役军人就业积极性,并对接相关部门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为老兵自主创业提供方便。(四)合力做好拥军优属。调整并印发《咸阳市渭城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咸阳市渭城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和工作制度》《咸阳市渭城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进一步优化职责分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构建双拥共建良好格局。成立咸阳老街“拥军商户联盟”,授牌30家拥军惠军示范店、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店,在餐饮、旅游、休闲、住宿、购物、金融及医疗健康等领域为现役、退役军人提供全方位优待优惠,探索完善行业、企业拥军新模式。动员辖区军创企业和拥军企业、社会组织对驻区部队进行慰问,扩大社会化拥军“朋友圈”,树立军民同心、尊崇军人的积极社会导向。(五)加强褒扬纪念工作。一是弘扬英烈精神。广泛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和“9·30公祭”分别组织干部职工、退役军人前往咸阳革命烈士陵园参加公祭活动,纪念祭奠革命先烈,传承守护“英烈红”。联合文汇街道和“爱星青年”公益组织开展“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向最可爱的人致敬”活动,汲取志愿军抗美援朝浴血奋战的精神力量,让追随革命足迹的思想在和平年代赓续传承。二是关注重点人群。加强精准服务,春节、建军节、重阳节、国庆节分别对残疾、困难、高龄退役军人家庭及抗战老兵、军休人员、烈士遗属等累计400余人(户)走访慰问。儿童节期间,联合区人武部、区教育局共同为辖区部分军人子女和贫困学生赠送图书、文具、玩具等节日礼物,向孩子们表达节日祝福。完善军地衔接服务。一是落实军地移交安置政策。按照“阳光安置”原则完成转业士官年度安置任务并实现安置对象和用人单位“双满意”,举办退伍返乡欢迎仪式和岗前培训,为转业士官开展“老兵讲党课”活动。二是做实军地角色转换过渡。全年接收67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春秋两季分别在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组织了适应性培训,协助36人办理复学,为31名人提供了免费技能培训。三是夯实军地一体推进措施。街道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融合建设工作进一步细化、优化,并逐步向全区和兄弟县区推广,推动试点成果转化。今年接受了中央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部分省、市军队首长的调研指导,承办了咸阳市镇(办)武装部和退役军人服务站融合工作推进会,全市开展部站融合试点工作的镇(街道)和市级相关单位集体来渭观摩学习。三、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务实担当精神需提升。处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基础情况复杂、协调难度大的工作时,能够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抓手不是很多,主要体现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方面只注重完成招聘会次数要求,对实际成效关注缺乏深度,推动工作跟踪服务措施较少,大胆创新时顾及较多,主动作为不强,推进力度略显不足,二是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不过硬。对于上级的决策部署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布置、轻落实的问题,在处理涉军信访等难度较大的工作时,“稳”字当前,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思想,工作预见性不强,导致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不足。四、下步工作打算(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增强退役军人自豪感和荣誉感。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形成凝聚退役军人工作合力。深挖辖区退役军人、拥军人物典型,配合开展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爱国拥军先进等的推荐,选树典型加强褒扬激励。在辖区中小学校和广场绿地择优选址,拟建设1至2个校园英烈模范宣教阵地和至少1个以褒扬纪念为主题的革命精神口袋公园。落实入伍欢送、返乡欢迎和光荣牌悬挂、喜报庆送等机制,实现参军受尊崇、退役受尊重。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提质升级,壮大公益工作队伍,拓展服务领域,策划“红星闪耀”退役军人精品服务项目。(二)强化移交安置管理,促进退役军人建功立业新征程。抓好军地移交接收安置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持续提升工作质效。适时做好军休移交接收,按期开展退役军人返乡报道,高质量完成退役军人年度安置任务。同时,强化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和待安置期间的教育管理,落实军休干部“两项待遇”和联系走访机制,丰富各类文化活动。(三)强化就业创业措施,凝聚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精气神。坚持搭建平台与做优服务联动,助力退役军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积极作为。组织退役军人参加线上线下学习,落实相关助学政策,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提升退役军人就业竞争力。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季”和各类招聘活动,搭建跨区域对口就业平台,动员军创企业和就业帮扶单位开发更多岗位,不断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