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咸阳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高中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咸阳市东风路34号 | |
法定代表人 | 田少碧 | |
开办资金 | 2327.9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渭城区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55.8万元 | 131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咸阳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28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进行了法定代表人和开办资金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重点工作基础设施设备及校园文明建设。基础设施设备等投入资金2287.25万元。其中,基础建设1756万元,校舍水电维修31.5万元,新添设备6.5万元,信息化建设464.95万元,校园文化建设总资金投入28.3万元,地下管网改造、消防设施升级、厕所改造,学校办学品位得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教师管理。重新修订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陕西咸阳中学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严格落实考核奖罚,确保制度落在实处。二是完成区局安排的各级各类师资培训。有2人参加了省级校长、书记培训,有246人参加了区局教师专业水平培训,有254人参加了市级新课程培训,60人参加了省级教师专业培训,提高了教学水平,增强了教育创新能力。三是完善骨干教师体系。今年涌现出涌现出区级“名师工作室”9个,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陕西省教学能手2人,咸阳市学科带头人2人,咸阳市教学能手4人,“三名”工程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教育教学。一是教学管理日益精细。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巡课制、年级检查制、教务考评制、学校通报制,强化了过程管理,教学管理由规范化走向了制度化,由制度化走向了精细化。“五项管理”工作。一是完善了《陕西咸阳中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使这两项工作有了明确方向。二是建立手机平台,使用“可视电话”,规范了学生使用手机行为;优化作业,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净化读物,设立“悦读林”,使读书成为一种高尚的事情;“每日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锻炼,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科学设计学习和休息时间,加大公寓规范管理力度,使学生睡眠质量不断提高。三是科学实施课后服务,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教育科研。我们确立了“思行”教科研理念,架构了“一核五翼”的实践路径。通过“互研会”、“青年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教学公开课”、“课题论文”、“学科竞赛”、“调研学习”、“名师团队建设”等实践,提高了师德师能。省级课题立项15项,市级课题立项27项,区级课题立项36项。教师发表论文117篇,其中,国家级43篇,省级65篇,市级9篇。116人次获得不同级别的教科研奖励。学校编辑出刊《思政融通篇》、《新课改实践篇》、《高三复习篇》,汇聚了教师教研成果。安全管理。一是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每周校级领导带队“安全巡查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安装了“一键报警系统”“校园安全电子监控系统”,全方位保障学校安全。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各类安全预案,定期举行安全演练、排查整改,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四是严把安全关口,一年来无食品、消防、溺水等责任事故发生。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一是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大型集会、专题会议、制作板面等形式,大力宣传,让学生深刻认识重污染天气带来的危害。二是制定了《陕西咸阳中学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有利于工作开展。三是成立了由校长领导、德育校长主管、政教主任负责、1名政教干事专人负责的领导小组,安排了《重污染天气值班表》,实行责任追究制。四是第一时间启动相应的预警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视力综合防控。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视力综合防控方案。二是扎实开展视力防控活动。(二)共性目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奋进。运用“三项机制”,使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二是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在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学校发展重大事项和问题等民主决策方面,坚持沟通在会议之前、决策在会议之中、落实在会议之后。三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凡是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政策以及重要事项,做到广泛征求意见,强化集体研究,按照民主程序做出决策。党建工作。学校党委理论学习常态化。2024年,学校党委组织开展了17次集体学习,开展书记讲党课6次,党员参加各类培训6次,邀请专家开展理论辅导1次,注重突出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学习重点。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压实了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二是深化理论学习,打好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三是强化组织建设,构筑从严治党的坚实保障。四是完善党内制度,筑牢从严治党的“清廉防线”。五是严格正风肃纪,推动从严治党的纵深发展。六是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学校开展各级各类“创选评”活动。在全校评选出优秀教师122人,优秀党员58名,优秀班主任48人,模范班级48个,1780多名学生受到学校不同奖励。意识形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制;二是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教职工政治理论水平;三是抓好舆论引导,传播凝聚正能量;四是积极主动作为,风险排查化解到位。工会、团委工作。一是工会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4次,活跃了教职工生活。慰问、看望生病教职工15人次,帮助教职工处理家庭红白喜事12次,慰问困难教职工2人次,发放教职工子女考取大学、研究生奖励资金1万元。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捐款3560余元。二是团委组织2024年入团宣誓仪式,开展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系列活动。信访工作。安排部署到位,信访事件及时处理,全年无1例进京上访事件。扫黑除恶。专设办公室,2名中层专职负责此项工作,进行宣传、线索摸排,整改到位。创文工作。创文工作积极作为,网上得分107分,为全市文明城市迎检发挥了极大作用。强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上级好评。二、教育教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教学工作1.优化教学管理,激发师生活力。以“课堂革命”为抓手,从严从实从细落实“三项常规”要求。我们高举“课堂革命”大旗,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确立“生本课堂”教育理念,实施“精品课”行动,开展多层次“大赛教”活动,展示“精彩一课”,归档“精品课堂”,让课堂从规范走向卓越。我们制定“五项管理制度”,夯实了管理过程,真正让“五项管理”落地生根;强化团队建设,突出质量团队考核。打造优秀班主任团队,打造优秀学科组和备课组队伍,以“微课”“微型课”“微课题”“三级公开课”为抓手,打造名师团队,激励学科组升格为“名师工作群”,让“明星璀璨”变为“群星灿烂”。2.聚焦“高效课堂”,打好教学质量提升攻坚战。抓好课堂三环节,倡导“自主学习”。课前,编好、用好《导学案》,让学生有目标“学”;课中,抓好“启发教学、主动学习、有效训练”三要素,让学生快乐“学”;抓好过程督导环节,落实主体责任。强调“目标精细规划,工作精细布置,过程精细控制,结果精细分析”,探索好的做法,合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抓好新高一教学,无缝对接“三新”要求。今年实施新课程,在选课走班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对家长、对学生进行了32场次培训,开展了5次模拟,最终决定了最佳的4种组合方式,解决了家长、学生选课走班的焦虑;抓好精准施策环节,智慧备考高三复课。一是制定了四轮复习策略。二是抓好三条管理路径。三是着力打造六个团队。四是落实“学——测——考”复习环节,全力做好中等生转化工作;以实现名校突破为抓手,全力做好优等生磨尖工作。五是竭力打磨备考课型,提高课堂复课效益。(二)德育工作构建学校、班级、学生、家长、社区五支管理队伍,合力推进育人体系的建设。党、政、工、团为主体,形成领导核心,引领德育工作方向;班主任、学科教师为主体,形成学科、班级互研团队,落实德育工作任务;学生为主体,组成自主管理委员会,实践德育工作计划;以“家长委员会”为载体,全面参与德育工作管理;以社区实践活动为资源,全面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思政课为主抓手,创建“思政课程体系”,“课程思政体系”,开设“校本课程”,实施“核心价值观的铸魂工程”。重点抓好“五类学生”管理,突破德育工作难点。“五类学生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做了许多探索。一是全面摸排,实行分类管理。二是家校共建,打造精准助学。三是开展“送温暖送爱心”家访活动,对特殊群体学生做到家访全覆盖。三、特色工作开展情况学校形成了“精细管理,精致教学,精良品质”的校本思想,办学的前瞻性、引领性更强。“一体两翼四育十大育人体系”的德育模式日臻成熟。“四新”背景下的“先学后教、学导结合、当堂达标”为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特质正在形成。教科研实践性强,反哺教学成效好。智慧备考,2024年,高考600分以上36人,一本上线人数701人,上线率65.1%。安全管理成果显著。书香校园,成为培养师生的文人雅气的圣地。教育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全力做好了第四轮“316工程”学校高质量发展迎检工作。接待市内外来校参观人员达到5000多人次。2024年以来,在区局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努力下,我校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先后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获得省级荣誉5项,市级荣誉1项,区级荣誉10项。当然,我校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格局放大,从全省省示范角度重新审视办学思路,探索新的方法,迎接新的挑战。二是着眼实际,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三是加大“三新”研究,全面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渭城教育添砖加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陕西省军地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示范点;陕西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中体育道德风尚奖获得者;咸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校园;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