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一)汛旱灾情概况。2024年汛期以来,我区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偏多,极端事件呈多发态势。阶段性、局地性气象灾害突出,暴雨、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多发。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体系。今年防汛工作形式较为严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全区防汛抗旱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防汛专题会议,对防汛工作进行了扎实细致安排部署,区防汛办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街办、各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党委、政府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实行防汛救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无缝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将防抗责任层层分解,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统一行动、相互补位,织密织牢防汛安全网。2.加强防汛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为切实提高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处置保障能力,4月份,对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进行提升改造,顺利完成了应急仓库的搬迁工作。今年投资42万元补充采购指挥帐篷60顶、自发应急灯5台、发电机2台、无人机2架等30类应急物资,及时补充了抢险物资储备,目前全区共储备51类应急物资,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应急抢险物资能够迅速调动到位。3.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提升抢险能力。我区现有7支防汛抢险队伍共计320余人,分别是:地质灾害防汛救援分队、渭河防汛救援分队、城区内涝救援分队、抗洪抢险救灾救援分队、防汛治安交通保障分队、防汛抗旱物资保障分队、防汛医疗保障分队。5月,我区开展了一次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桌面推演活动。6月区人武部组织150名民兵基干训练,确保队伍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4.强化风险管控,推动隐患排查整治。按照省市防汛工作部署要求,区委区政府及时成立8个防汛应急组,积极开展路桥涵隧道、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河道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全面细致开展了滚动式、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紧盯薄弱环节,加大隐患排查和日常巡查力度,做到底子清、责任明、措施实、覆盖全。目前,全区共排查危房27处,危窑13间;地下车库、低洼、建筑工地易涝地段共48处;道路、涵洞、桥梁的隐患23处;铁路沿线隐患2处;河道隐患6处、人防工程隐患6处。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协调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5.加强预报预警,落实叫应机制。一是区防指办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各街办各相关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期变化和短临预报预警信息,气象加密预报预警频次,及时精准发布预警信息。二是有关部门、街办第一时间响应,严格落实直达基层的临灾“叫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社区到户到人,相关责任人随时做好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准备,确保有“叫”、有“应”、有“为”。三是第一时间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巡查人员、排涝设备全部到位,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抢险救援。6.加大督导检查,提高预防处置能力。区级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对防汛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区防汛办加大对相关部门和街办的渭河渭城段清滩、危房危窑、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值班值守等工作进行督导抽查累计16次检查,对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要求及时查漏补缺,限期整改到位。同时,不定期通过手持通讯设备和卫星电话对各街办、相关单位值班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汛期通信畅通。(三)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开展情况全区共修编20个应急预案,其中:总体应急预案1个,专项应急预案19个(自然灾害类6项、事故灾难类8项、公共卫生类4项、社会安全事件类1项),目前已全面完成修编制工作。(四)指挥中心建设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对应急指挥部建设确定新址,目前拟选择区政府东楼一楼作为指挥部新址,并进行配套系统建设,预计今年搬迁。2024年11月,按照区县级应急指挥中心设备改造要求,已建设安装完成:大屏显示系统、视频切换系统、县级会议扩声设备、视频会议摄像机。12月6日,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气象哨兵”已经安装完成,实时运行。12月26日,区级应急指挥大厅背景板已更换为“渭城区应急指挥部”。预警指挥项目之应急通信装备建设项目均已安装待调试。(五)应急值守工作开展情况1、严格执行应急值守各项制度。制定了《应急值班管理制度》、《应急值班日常制度》、《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应急值守工作流程》等制度;制作专用值班记录本;我们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加强值班备勤工作,应急值守采取全局轮换制度,每月初及时安排下发值班表,每天由局里1名副科级领导作为带班领导,昼夜各安排1名同志应急值守,实施24小时对手交接班,确保全天候都有值班人员在岗,坚持交接班制度。2、切实加强信息报告工作。严格落实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的有关工作制度,报送信息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力争做到30分钟内电话报告、1小时内书面报告。责任落实到位,信息处理及时,在值班值守过程中,从未发生过误报、延报、谎报等重大问题。取得的主要效益截至目前,下发紧急通知4个、印发防汛文件16个、发布预警信息50期、气象服务专报209期,应对防范了19轮强降雨,指挥调度19次。累计出动车辆150余辆次、人员1000余人次。由于汛前准备工作扎实有效,组织严密,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到位,防范措施落实到位,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整个汛期,渭河水势平稳,全区无灾情。三、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单位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点整改措施不细不实。二是部分单位对防汛储备物资管理和使用不重视,底子不清,对大型发电机、抽水泵等应急设备操作不熟练。三是部分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信息报送不够及时。四是部分单位对本单位负责的应急预案不够重视。四、整改措施一是扎实做好隐患排查整治。盯紧汛期多易灾区域和重点部位,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健全隐患排查台账,明确隐患的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坚决杜绝风险隐患转化为灾害事故,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加大工作力度,加紧消除隐患。二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加强对防汛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储备更新各类防汛应急物资,优化储备品种和规模,对重点隐患部位,防汛应急物资要提前就近存放,并安排专人定期对物资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运得到、用得上。五、下一步计划一是防汛应急救援演练。2025年度计划组织开展一次防汛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提高应急抢险队员的业务能力。二是加快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力度。按照《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市县指挥中心场所内容及配套系统设备标准化建设的通知》要求,一是科学编制建设方案,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精心设计规划,统筹各方资源,把建设场地、需求定位、技术支撑等各项事务布局好。二是严格执行规范标准,要按照“指挥中心场所和系领建设要求及设备参数标准”进行规范建设,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满足各级应急指挥中心连通对接和数据安全需要。三是立足长远,急用先行,要围绕当前应急管理中心工作,梳理急迫需求,抓重点、补短板,分阶段组织实施,优先完成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防汛监测预警系统等建设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