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共榆林市委理论讲师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实施全市重大主题及基层理论宣讲活动;服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统筹指导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组织开展宣讲课题调查研究,推进党员干部在职理论学习教育;指导“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运用。 | |
住所 | 榆林市开发区市委大楼112室 | |
法定代表人 | 罗晓慧 | |
开办资金 | 8.1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62万元 | 6.86万元 | |
网上名称 | 中共榆林市委理论讲师团.公益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我单位在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开展工作:(一)全面深化中心组学习一是突出主题主线,坚持全面系统学。制定印发《2024年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严格落实《2024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协调服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并开展专题研讨。根据学习需要,配送相关学习书目。二是突出制度建设,坚持规范管理学。建成榆林智慧宣讲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各县市区、各部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动态指导管理。同时每月整理学习开展情况,并编印形成《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动态》,使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学习质量的贯彻落实意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提示》,着力提升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三是突出基层基础,坚持旁听指导学。组织开展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秘书培训会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工作调度会,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建立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情况通报机制,实现对各县市区“第一议题”落实、学习规范化制度化等方面的业务指导20余次。四是突出实践实效,坚持成果提升学。组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学习组撰写并发表7篇理论文章,充分发挥学习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二)努力构建大宣讲格局一是抓实常态化宣讲。开展全国两会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宣讲,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校园、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网站等基层,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平台作用,不断丰富宣讲形式,结合陕北说书、唱红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常态化宣讲,推动理论宣讲走深走实。今年,全市组织各类主题宣讲活动3900多场次,累计受众26.8万余人,学习宣传的氛围十分浓厚。二是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制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工作方案》,召开全市宣讲动员暨集体备课会,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专题讲、行业系统分众讲等形式组织全市开展宣讲1360余场,直接听众约23.1万人。三是打造“本土化”理论宣讲品牌。创新开展“弘扬治沙精神传播生态文明”榆林治沙精神主题宣讲活动,通过情景朗诵、陕北说书、舞台剧等“理论+文艺”的形式,深入各县市区、企业和学校等基层一线开展宣讲12场,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师生的欢迎和好评。组织开展了三期“送宣讲下基层”活动,共宣讲170余场次,直接听众约1.7万人;制作“上郡讲习”基层宣讲微视频12部,拓展了网络宣讲新路径。组织开展全市第三届理论宣讲大赛,挖掘和培育中青年理论宣讲骨干,并带动县市区开展了相关赛事;举办两期理论宣讲人才业务培训班,建强理论宣讲队伍,为打造理论宣讲本土品牌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三)建好用好“学习强国”榆林平台一是深化主题宣传,提升宣传实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市级学习平台和各县市区县级融媒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通过微视频、微党课、图说等形式开设“融媒体锐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专题专栏,并下设子栏目“权威报道”“贯彻落实”“全会宣讲”“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等,共发布相关稿件522篇。策划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聚焦榆林‘三个年’活动”“党纪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看榆林”“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从陕北来”等专题,做到让重点有特点、有亮点,让榆林故事传得更远、讲得更精彩。二是强化机制保障,丰富内容供给。截至2024年5月,全市12个“学习强国”县级融媒号已全部上线。榆林学习平台共开设12个一级栏目、260多个专题,自上线以来发布图文音视频稿件29567篇,被“学习强国”全国平台采用700多篇、陕西学习平台采用4500多篇,总订阅数1243.6万,总阅读量3.26亿。每季度编印《“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工作情况通报》,切实提升榆林学习平台学用质效。三是营造活动氛围,加大推广力度。组织开展“学习强国”学习达人评选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10447人次,分享活动人数达3137人次,共评选出102名“学习达人”;举行“学而习之行而不辍”“我和我的家乡”等10余场主题征文活动,评选出百余篇获奖作品,并推荐在中省平台发表;开展“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进社区村组等基层主题宣传活动6场;全面开展“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上线三周年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全市“学习强国”业务骨干培训班;开展全市“学习强国”挑战答题竞赛活动等。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全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增强“学习强国”平台推广力度。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讲师团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制定印发了《2024年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及时对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安排部署。制定2024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做好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交流、书籍配发等学习服务工作。建成榆林智慧宣讲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各县市区、各部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动态指导管理,着力提升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建立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情况通报机制,实现对各县市区“第一议题”落实、学习规范化制度化等方面的业务指导20余次。组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学习组撰写并发表7篇理论文章,充分发挥学习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习成果转化。今年,全市组织各类主题宣讲活动3900多场次,累计受众26.8万余人,学习宣传的氛围十分浓厚。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专题讲、行业系统分众讲等形式组织全市开展宣讲1360余场,直接听众约23.1万人。创新开展“弘扬治沙精神传播生态文明”榆林治沙精神主题宣讲活动,组织开展了三期“送宣讲下基层”活动,共宣讲170余场次,直接听众约1.7万人;制作“上郡讲习”基层宣讲微视频12部,拓展了网络宣讲新路径。“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策划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聚焦榆林‘三个年’活动”等专题,让榆林故事传得更远、讲得更精彩。组织开展“学习强国”学习达人评选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10447人次,分享活动人数达3137人次,共评选出102名“学习达人”;举行主题征文活动;开展“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进社区村组等基层主题宣传活动6场;举办全市“学习强国”业务骨干培训班;开展全市“学习强国”挑战答题竞赛活动等。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全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增强“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广力度。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成果转化还需加强;中心组学习形式载体不够丰富。二是宣讲队伍结构单一、优秀宣讲人才储备不足;宣讲形式不够丰富,受众面有限。三是“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全市各级组织学习的参与度还不够,供稿质量也有待提高。四、整改措施一是通过开展网络联学、专家授课等,不断丰富中心组学习形式,加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成果转化。二是通过举办宣讲大赛及组织群众宣讲活动,不断创新宣讲形式,挖掘培育优秀宣讲人才。加大基层理论宣讲队伍的培训,进一步提升理论宣讲人才能力水平。三是继续开展“学习强国”主题宣传推广活动,举办“学习强国”互鉴交流活动,持续扩大“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影响力。定期通报“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工作情况,严格落实稿件“三审三校”制度,不断提升平台运行质效。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探索建立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学联学机制”和季度调度工作机制。2.做好全国两会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的宣讲。3.举办三期“送宣讲下基层”活动,创新开展“理论+文艺+N”特色宣讲活动。4.继续开展全市优秀宣讲短视频征集和拍摄活动,打造“上郡讲习”融媒宣讲品牌,用互联网宣传和宣讲好党的创新理论。5.举办全市第四届理论宣讲大赛,不断更新扩充全市理论宣讲人才库成员。6.建好用好“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开展“学习强国”互鉴交流活动。继续每月开展“学习强国”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扩大“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影响力。7.举办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秘书培训班、全市“学习强国”业务骨干培训班、全市理论宣讲人才培训班等,扎实做好人才发展保障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