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港口抽黄工程管理中心

渭南市港口抽黄工程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1 15:20
单位名称 渭南市港口抽黄工程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提供管理保障。潼关、华阴两县(市)泵站工程管理及灌溉。
住所 潼关县开发区民生街东段南侧
法定代表人 韩军
开办资金 18599.4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水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787.71万元 33344.96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港口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根据渭编办发〔2024〕113号文件批复,管理中心增设东陈站、岳丰灌溉管理站2个正科级基层单位,分别核定站长1名(正科级),副站长1名(副科级),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中心在市水务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是聚焦灌溉主业,提高灌溉效益。坚持以“内强管理,外塑形象,东拓西扩”为发展理念,完善中心各类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倾情服务,提升外部形象。张贴、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入户宣传动员620余户,做到灌溉前、中、后宣传全贯通。开展夏粮测产、墒情检测、泥沙检测等灌溉实验,完善灌区节水计量设施,引导灌区群众科学灌溉、高效节水。高标准完成春修春检和“三修两清一绿化”工作,全年累计维护干支斗渠135公里,检修水泵电机49台(套),输电线路52.6公里,极大地提高干支渠安全输水能力和机电设备安全运行能力。二是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管理中心坚持项目主导理念,加快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为灌区发展增添后劲。严格落实项目“四制”要求,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实施了港口站堤防修复、中央水利救灾、维修养护等项目。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局的大力支持下,管理中心以建“安全、优质、文明、高效、一流”项目为目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专班推进、倒排工期,全体干部职工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国债项目渭南市港口抽黄灌区华阴支渠续建工程。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27万亩。三是推进水权改革,深挖节水潜力。管理中心立足灌区农业用水实际,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建立健全用水权制度体系,在港口抽黄灌区(潼关县域内)开展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完工80%,项目完成后,将实现泵站、斗渠精准计量全覆盖和用水量的实时动态监控,农业用水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化交易取得新突破,与潼关县雄关水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签约为期1年的跨行业水权交易,走出了高扬程提水灌区的“潼关模式”,各大融媒体平台争相报道。四是深化水价改革,提高用水效率。管理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持续推进灌区及泵站标准化建设,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建立节水奖励机制。全面完成13.3万亩农业水价改革任务,2024年4月顺利通过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验收。五是强化内部管理,助推降本增效。坚持“三精”管理,修订完善了《公务租车管理办法》《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安全防范合同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全年共化解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30余次,安全生产保持良好态势;加强水利综合执法,开展水法宣传活动2次;依法打击破坏盗窃水利设施、妨碍项目建设、灌溉运行的行为,高频次开展执法巡查(渠道、管坡、厂房等)12次;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调解处理矛盾纠纷10余起。化解风险,解决矛盾,确保了全中心的和谐稳定。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强化用水量指标、泵站安全运行考核奖惩制度,严格遵循“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配水原则,全年三季四轮的灌溉渠首总引水1464.03万m³,斗口用水1066.28万m³,灌溉面积10.7万亩次,水量对口率达到98%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3,灌区粮食平均亩产735公斤,各项数据创历年新高,超额完成市局下达任务指标。二是持续深化农业水价改革,全面完成13.3万亩农业水价改革任务,2024年4月顺利通过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验收。管护水平全面提升,确保了工程良性运行。三是常态化开展农作物高效节水科普宣传,不断推动节水灌溉,经多方协调,共同努力,于12月28日完成我省首个百万立方米水权跨行业交易签约,为推动我省水权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四是深入开展“平安工地、文明工地”创建活动,认真落实水利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的实名制管理、工资支付专户、按月足额支付等制度,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全年未发生群众性事件或极端上访事件。紧盯国家政策方向,着眼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精心谋划储备项目,储备2025-2027年中省水利项目各4.43亿元,谋划“十五五”中省水利项目各8.36亿元。五是通过清理渠道垃圾、修复水毁工程、机电设备精细检修等,极大地提高干支渠安全输水能力和机电设备安全运行能力。六是突出做好巡堤查险,设立地质灾害多发警示牌和警示标志37处,开展防汛专项检查11次,全中心参与巡堤查险96人次,累计排查隐患22处,实现安全度汛。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对照上级要求和职工期盼,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人才队伍接续断层。干部职工队伍老化矛盾日益凸显,知识架构良莠不齐,虽然招录了年轻干部,但培养时效与灌区发展接续存在断层,影响了灌区发展;二是灌区现代化建设有待加快。虽然近两年我们在加快建设智慧化灌区,但机电管理、灌溉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仍需提高。针对以上问题,管理中心将持续加强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提升干部职工的专业素养,特别是AI的水利应用、云管理等,以便掌握新时期灌区发展新技能、高水平,以适应灌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5年我们秉承“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安全可靠、生态良好、服务一流”的现代化灌区目标,加强项目储备,补齐灌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工程、高效节水调蓄工程等纳入上位规划,实现港口抽黄灌溉面积跨越式发展。持续抓好灌区维修养护、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土保持等中省水利发展资金项目申报与落实,精准制定节水措施,引水灌溉惠民生,全力以赴扩大灌溉面积,3月份华阴支渠试水运行,同时打开华阴系统用水市场。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安防措施,坚持检查抽查常态化,扎实做好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