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合作经济与改革指导中心

榆林市合作经济与改革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1 15:06
单位名称 榆林市合作经济与改革指导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综合研究全市农村经济体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管理等农村改革和发展问题;为全市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决策咨询和对策建议;开展农村合作经济政策宣传、人才培训等工作。
住所 柳营西路农业大厦507室
法定代表人 刘海龙
开办资金 32.4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1.74万元 272.14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合作经济与改革指导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中心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一)集体经济“消薄培强”工作开展政策培训与指导,现场培训县乡农经干部400余人,实现政策培训全覆盖。组织召开3次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会议,明确各阶段任务。赴汉中、安康考察学习后形成1篇调研报告,总结出全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8种模式并编印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广。强化考核监督,把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五届市委第四轮巡察重要内容,提级巡察165个村集体。市委督查室、市委农办开展3次集体经济专项督查督导。推进项目实施,2024年共实施97个中央资金项目,分布在榆阳区、府谷县、绥德县等地,资金共计6790万元。部分县区村联村共建光伏项目,还有些村以村企合作模式参与冷链物流园项目建设,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二)“千村光伏”行动全市推进1282个光伏村、69座电站建设,项目投资6.4亿元,涉及土地流转面积8643.21亩。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方案,遴选1000个10万元以下村集体参与,出台收益分配指导意见,明确各项关键任务。截至12月26日,横山、靖边、米脂、吴堡、子洲等5个县区累计并网30兆瓦,吴堡率先完成市级任务。(三)“三资”监管工作全面推广“陕农经”平台,截至12月23日,建立3480个组织,完成建账与财务数据初始化,录入大量财务凭证、固定资产卡片、资源面积等数据,推进“银农直连”,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运行分析,对全市2969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摸排清查,对327个存在问题的村分类提升整改,提高资产利用率。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平台操作等内容,累计开展6期培训,培训913人次。建立答疑工作群,聘请财务会计顾问,方便市县乡业务人员交流。严格落实要求,为县市区配备27套平台硬件设备,提升基层工作便捷性。(四)承包地管理工作以《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为核心,赴6个县市区12个乡镇开展宣传活动,发放5万余份宣传资料,通过新媒体推送政策知识1万余次,增强农民法律意识。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对接座谈3次,完成承包地管理数据共享,确定榆阳区为试点开展颁证探索。组织2024年度土地仲裁业务培训,提升县级仲裁人员工作能力。全年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140件,处置信访21条,确保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五)宅基地改革管理工作健全审批机制,规范审批流程,做好审批数据季度备案。2024年全市农村村民申请、审批宅基地数据详实,涵盖新建、翻建、改扩建等情况。开展专项排查,印发实施方案,对2021年1月以来全市范围内宅基地审批、登记及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排查,涉及众多乡镇及大量宅基地。神木市圆满完成宅基地“两项”试点工作,围绕“9+1”试点内容先行先试,出台12个政策性制度文件,总结13个典型案例,完成图斑处置,通过省级验收。(六)村级审计工作榆阳区全面落实规定,对全区317个行政村及其股份经济合作社和21个镇级股份经济联合总社2023年财务进行专项审计,出具433份审计报告,发现180条问题线索,向区纪委移交18条。(七)驻村帮扶工作中心崔志远同志在神木市花石崖镇高兴庄村帮扶,配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村内道路维修加宽、污水管网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为村级争取70万元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项目资金。二、取得的效益(一)社会效益法律意识提升:通过深入6个县市区12个乡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活动,发放5万余份宣传资料,并借助微信、官网、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政策知识1万余次,农民群众对承包地相关法律的认知程度大幅提高,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了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农村法治建设进程。农村管理规范:在承包地管理方面,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多次对接座谈,完成数据共享并开展试点工作,印发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规范了土地流转流程,录入24145份土地流转合同,涉及面积103.8万亩,同时处置3327条预警信息,有效减少了土地流转纠纷。在宅基地管理上,健全审批机制,规范审批流程,开展专项排查,排查23416户宅基地审批情况,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宅基地管理秩序,保障了农民的居住权益,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乡村治理优化:村级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对榆阳区317个行政村及其股份经济合作社和21个镇级股份经济联合总社进行财务专项审计,出具433份审计报告,发现180条问题线索并移交18条给区纪委。这一举措规范了农村经济行为,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了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提升了农村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为乡村善治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发展。(二)经济效益集体经济增收显著:通过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全市2969个行政村(含2个涉农社区)经营收益均突破10万元,经营收益结构逐步优化。其中10-50万元的村有2575个,占比86.73%;50-100万元的村221个,占比7.44%;100万元以上的村173个,占比5.83%。经营收益、经营收入、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等关键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这不仅增强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使其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和产业发展中,还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光伏项目收益稳定:“千村光伏”项目的实施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全市共实施1282个光伏村、69座电站,其中市级千村光伏村1000个。按照目前新能源上网电价0.3345元/度、电站年有效发电1500小时计算,每个光伏村年均增收约8万元。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和并网规模的扩大,光伏收益将进一步增加,成为村集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目前存在的问题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村集体经营收益依赖补助,内生动力匮乏。集体资产录入欠佳:“陕农经”平台数据录入存在资产总量不符、界限模糊问题。承包地政策不明晰: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缺少中省细则、流程,部门工作衔接不畅。宅基地审批不规范:部分乡镇审批档案管理混乱,“三到场”执行不力。审计人员短缺:乡镇农经干部流动大,专职审计人员不足,影响审计质量。四、整改措施集体资产录入:专业人员重新清查集体资产,建立审核机制确保数据准确,邀请专家界定资产界限、完善产权登记。承包地政策:专人对接上级,了解政策动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确权登记颁证操作指南。宅基地审批:统一档案管理标准,建立档案库;加强对乡镇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乡镇通报批评并整改、问责。审计人员缺乏:加强乡镇农经干部培训,建立激励机制留住人才,鼓励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审计。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巩固提升“消薄培强”成果,建立市县财政投入帮扶机制,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以乡村建设行动和万企兴万村为重要契机,引导更多资源向集体经济组织倾斜。加快推进2024年中央资金项目建设进度,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尽快发挥产业效益。认真做好2024年中央资金项目绩效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为2025年中央资金项目申报和实施提供参考。加速实施“千村光伏”行动,充分发挥工作专班的协调作用,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集中力量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技术、土地等问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严格把控项目质量关口,选择优质的光伏设备和施工队伍,确保电站稳定运行。建立健全后期运维管理机制,明确运维责任主体,定期对电站进行维护和检修,为2025年村集体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加强“三资”监管,高质量完成集体资产清查工作,做到全面、细致、无遗漏。将清查后的集体资产完整准确录入“陕农经”平台,确保各类集体资产应进必进。推动组级组织纳入监管范围,进一步细化村、组集体资产资源界限,防止资产混淆和流失。规范组织银行账户管理,全面排查辖区内多头开户情况,将所有银行账户纳入“陕农经”平台统一管理,实现资金监管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加强承包地管理,持续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推动承包地颁证工作细则的落实,为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继续由市级按季度进行土地流转备案统计,及时掌握土地流转动态。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督,防止出现违规流转行为。推动建立土地流转风险排查处置机制,定期对土地流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严守相关法律政策底线红线,严格执行用地建房审批制度,加强土地用途管制。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的目标,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农民建房行为的监管,杜绝违法违规建房现象发生,全面加强宅基地规范管理和有序利用。加强审计监督,结合“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按照“县级指导、乡镇主抓”的原则,指导各县市区积极开展村两委换届审计与重点项目审计。建立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规范运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