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勘查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全市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群防群治、工程治理、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等工作;开展全市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储量和矿业权监测等技术性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开发区明珠大道天源路63号 | |
法定代表人 | 白海军 | |
开办资金 | 18.8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25万元 | 6.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勘查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1、为全面落实《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地质灾害“风险区+隐患点”双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有效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实现地质灾害从隐患点管理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进一步抓深抓实“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地质灾害全链条闭环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础。有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根据市局工作安排,中心负责组织举办了“全市地质灾害风险区现场核查与双控责任体系建设培训会”,并指导各县市区于5月底完成现场核查和数据更新,将最终核查认定中风险以上风险区全部落实了管控责任。2、加大防治项目督促力度,为加快往年安排部署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和验收进度,中心领导认真研究推进措施,加大对各县市区的督导督查力度,及时组织项目验收工作。针对2024年之前未实施和验收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今年对项目进度实施缓慢的县区进行了6次通报,并下发了2次整改通知,开展了3次督导检查,有力推进项目实施,预计到今年年底前,2024年以前的治理项目除清涧县2个项目外,其余治理项目全部完工,达到终验条件的89个治理项目全部完成终验(其中4个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报请省厅组织终验),15个乡镇(街道)调查评价项目已全部完成野外验收。3、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全年联合市气象局共发布了14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并按照预警“123”叫应机制,督促各县市区及时叫醒同级党委政府、局领导、镇办村组,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基层末端。4、配合市局及市委、市政府、市安委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等上级部门,全年先后共派出57人次,参加了8轮次关于地灾防治、防汛、防震、生产安全等工作督导检查。5、加强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和应急支撑工作。一是严格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灾情险情速报、应急调查等制度;二是对相关应急装备和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确保处于正常状态;三是接到有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或与地质灾害可能相关的山洪灾害、其它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社会关注度高的紧急突发事件后,根据市局领导指示安排,及时派出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分析研判等,为当地政府抢险救援提供应急技术支撑。今年共对2起灾情进行了应急调查。6、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深入社区、学校、广场、庙会等人员聚集区域开展了6场次地质灾害集中宣传;制作了《地质灾害防治歌》二维动画宣传片,通过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学习强国、起点新闻等平台向社会公众进行了大力宣传。7、完成了市局的年度演练任务,在子洲县周家硷镇张家砭村组织举办了一次市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暨紧急撤离避险演练。演练模拟子洲县周家硷镇张家砭村小脑畔山体出现滑坡险情,市县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快速行动,从现场集结、紧急部署、应急调查、会商研判、撤离群众、险情处置等环节开展实战模拟演练。8、认真配合市局完成其他工作。一是会同市局地环科、专家对各县市区2024年计划治理的310个高风险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现场核查,野外核查工作历时近2个月;对技术单位提交的项目建议书进行了审查。二是会同市局地环科、专家对各县市区申报2025年中省资金治理项目进行了现场核查和勘查设计评审,共申报中省资金项目18个,并申请相关治理资金。三是配合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完成了榆林城区1个、神木城区2个监测井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和水质检测工作,全年共收集上报水位动态监测数据108组,完成2个水样检测。四是组织实施了市局对口乡村振兴帮扶村一处高危地质灾害隐患点--子洲县砖庙镇暖泉沟村党建综合楼西侧山体滑坡紧急排险处置(应急治理)工程,于4月16日完成工程招标(采购),5月18日正式开工,7月9日竣工。五是督促靖边县完成了承诺耕种图斑“出土见苗”工作,防治中心共15人参与,时间跨度达40余天,圆满完成任务。二、取得主要效益(一)项目推进取得实效。中心领导认真研究推进措施,加大对各县市区的督导督查力度,全年共开展了3次督导检查,以市局名义下发了2次整改通知。组织专家对达到终验条件的89个治理项目进行了终验;截止12月底,2024年以前的治理项目仅剩清涧2个未竣工,项目初验率由年初的75%提升到92%,终验率由年初的12%提升到82%,有力推进了项目的验收工作。(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演练、培训和创新宣传工作,增强群众地灾防范意识。一是于7月23日在子洲县周家硷镇张家砭村组织举办了一次市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暨紧急撤离避险演练,整个演练活动准备充分、配合默契,环节完整、过程紧凑,达到了演练的预期效果。同时通过演练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宣传效果,更直观生动的演示了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演练的全过程,让当地群众认识地质灾害、参与地质灾害防治、掌握地质灾害自救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全年共开展了2001场次应急避险演练,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实现了演练全覆盖;三是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中心组织全市地质灾害防治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技术单位共200余人召开了地质灾害风险区现场核查与双控责任体系建设培训会,为推进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开展宣传工作。在“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16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6.25全国土地日”等重要节日,中心深入社区、乡村、庙会、学校、广场等人口聚集区开展了6场次丰富多彩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宣传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五是开展新媒体宣传。主汛期期间,地质灾害进入高发期,为了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范围更广、效果更佳,中心于6月25日前制作完成并推出了榆林版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片《地质灾害防治歌》,通过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媒体矩阵传播优势,向社会公众进一步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小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落实“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全链条闭环管理打通最后一公里,筑起一道抵挡突发地质灾害、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防线。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年,防治中心全体干部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一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近年来各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主要用于工程治理,投入到群测群防、风险管控、科普宣传的资金严重不足,大量未治理的隐患点防范措施较弱。三是防治中心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希望市局能够给予调配充实。四、整改措施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防治中心领导班子将以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为主线,全面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紧盯年度目标任务,认真总结检验,加大工作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不懈抓好学习,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加大力度培养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员。二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深化党建与业务的融合。三是从思想、实践、文化、职业发展等多方面入手培养热爱党建工作的人员,采取系统化的培养和激励,激发年轻党员的热情和责任感,为党的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党务工作者。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防治中心将紧紧围绕省厅和市局工作,广泛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防治中心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协调、指导和技术支撑作用,全力保障各项措施任务落地落实。2025年主要任务:一是继续深入学习思想理论知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二是继续加大对各县市区督促力度,2024年以前安排实施的中省资金治理项目全部完成终验。三是配合市局做好2025年市级资金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入库审查、实施过程督促指导等。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开展“六进”宣传活动,制作一个科普宣传片,联合宣传部门在农村(社区)放映公益电影前进行播放。五是认真总结“十四五”期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设想等。六是督促指导各县市区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责任体系建设,并指导做好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巡查排查、预警预报、临灾避险、灾后处置等工作。七是做好应急值守和装备设备维护工作,确保人员和装备时刻处于待命状态,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