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林业产业开发中心

榆林市林业产业开发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1 15:04
单位名称 榆林市林业产业开发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宣传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林业产业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参与编制全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管理全市林业产业发展工作;开展全市林业产业工作的综合协调、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提出全市森林资源重点利用项目建议和意见。开展全市林业产业重点项目、林产品市场建设、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参与指导经济林基地建设、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林产品加工开发;参与市级龙头企业的评审检测管理。
住所 榆林市林业局5楼
法定代表人 寇卫兵
开办资金 29.4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31万元 15.53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林业产业开发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中心在市林业和草原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安排部署,我中心党支部关于从严治党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了全年工作重点,产业中心党支部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对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组织生活、党员队伍建设、基础保障等日常工作进行细化规范。党支部全年共召开支委会12次、党员大会4次、组织生活会1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分管领导、单位主要领导共讲党课4次,1名预备党员按期转为正式党员。按照预算指标严格压缩“三公”经费、按照预算编制严格执行人员、车辆定额定员标准。(二)加快特色经济林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实施经济林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抓好省级林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项目。持续推进红枣林生态管护任务。做好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做好林业产业统计数据、林下经济统计数据上报工作按照国家林草局、省林业局相关处室工作安排,收集各县市区林业产业、林下经济各项统计数据,及时汇总更新全国林业草原综合统计管理系统、林下经济信息管理系统。林业展会一次为了推广宣传林特产品、加强产销对接,全面展示我市林特产业发展成果,推进林特产品品牌建设,10月组织一批食用林产品参加第二届中国西部(西安)商品交易会,展示展销榆林红枣、杏仁、海红果等多种“榆林好产品”。开展市级经济林示范园评审认定工作为推动经济林基地向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首次开展市级经济林示范基地评审认定工作,印发了《榆林市经济林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科学引导红枣、核桃、两杏、酸枣等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规范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带动效应。编制《榆林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榆林市林草产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编制了《榆林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榆林市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林业产业、林下经济向绿色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配合市林草局做好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推进确保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10项”措施落实,制定《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资金奖补方案》。积极推进榆林市支持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0条”措施落实,起草了《榆林市支持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试行)》,6月13日协助市林草局办理了榆林市委、市政府在佳县、清涧召开“全市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做好清涧县下廿里铺贺家沟村乡村振兴工作。一是建强村党组织。积极协助村党支部开展党组织建设工作,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扎实开展党纪学习主题教育。完成林草综合检查验收。成立技术督导组赴府谷县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的验收检查工作,对历年以来各项营造林及种草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二是拓展招商引资渠道。与宁夏宁苗集团签订框架合作意向,双方拟计划投资800-1000万元,开展榆林乡土植物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苗圃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乡土植物为支撑,建成领先榆林乡土植物繁育研究示范基地,成为西北地区优质种质资源圃。聚焦提质增效,全力推进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红枣产业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引领,着力打造产业链条发展新格局。挖掘一线素材,致力扩大林业产业传播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林业产业宣传工作质效,持续增强林业产业信息传播力、影响力,我中心精心安排、周密组织,前往生产一线拍摄制作了“大美榆林·绿色生金”榆林市林业产业宣传片、“榆林市红枣产业振兴新篇章”宣传片、食用林产品安全监测宣传片等,并在线下展销会等地进行滚动播放,展示榆林林业产业新业态,生动呈现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效。二、取得的主要效益经济效益:一是实施经济林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枣林集中流转为抓手,以集约化管理为手段,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全市共完成低产经济林改造任务4.04万亩,其中完成红枣低产园改造任务1.02万亩,完成酸枣嫁接改良任务1.46万亩,完成山杏嫁接改良任务1.56万亩。二是新建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全市共完成红梅杏、酸枣等经济林基地建设1.16万亩。三是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全市完成林下中药材种植1.25万亩。四是沿黄经济林主产区的调研。针对红枣、核桃、“两杏”保存面积、红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五是扩大大枣保险面积,保障枣农收益。实施神木、府谷、佳县、清涧四县市大枣保险面积16.15万亩。社会效益:全面落实省林业局下达林业产业、林下经济改革发展资金的建设任务。完成佳县低产低效枣园提升改造2000亩、定边县秦艽种植1000亩、府谷县文冠果基地建设135亩、靖边县山杏低产低效林提升改造300亩完成招标工作,2025年春季完成嫁接措施。确保沿黄区域红枣林面积不减少、生态效益功能不降低,对黄河沿岸170万亩红枣林全面推行生态管护。今年实施红枣林生态管护100万亩,其中神木11万亩、府谷3万亩、绥德9万亩、佳县32万亩、吴堡10万亩、清涧35万亩。全市食用林产品安全监测对象红枣、核桃、两杏及其产地土壤,根据被监测食用林产品成熟时间,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规模化种植基地和个体种植园等例行抽检,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和限量判定进行抽样,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全年完成食用林产品及产地土壤监测任务540批次,其中:国家级监测任务40批次、省级监测任务380批次,市级监测任务120批次。通过专业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估,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生产基地(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全年检测不合格的产品“零批次”,确保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和宣传引导。3月底举办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专题培训班,邀请省林业局专家就食用林产品考核评议相关内容、食用林产品安全抽检工作依据及相关法律法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食用林产品抽样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辅导,县市区共参训35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全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业务人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除此之外,积极利用下乡抽样到户发放宣传资料,普及食用林产品的栽培技术、安全用药等安全有关知识,提高食用林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工作量大,人员紧缺。我中心在编职工共22人,目前退休1人,离岗1人,借调4人,驻村工作队3人,中心实有职工仅13人,人员高度紧缺,不能及时高效完成工作。(二)科技创新工作不足。职工思想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够扎实。大部分业务干部以生产实践为主,科研及创新能力较弱,当前缺乏关于经济林栽培、抚育、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推广项目。(三)宣传工作不到位。去年中心向“榆林林业”公众号平台共供稿篇数太少,宣传力度较小。四、整改措施今年,我们将继续针对问题扎实整改,持续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建设。二、加强林业科技投入,加大机场路苗圃管理,加强红梅杏嫁接管理,强化产学研结合。三、是拓宽产业范围,深入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开展林产品监测、搞好龙头企业推荐服务,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四、是加强基层技术服务、发挥党建引领机制,不断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工作,完成清涧县下廿铺镇贺家沟村乡村振兴工作。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我中心在新的一年里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好黄河“几字湾”攻坚战,创新推进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提质增效,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抓好特色经济林低产抚育和林下经济建设。根据《榆林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市林草局下达林业产业抚育项目和林下经济建设项目,制定检查实施方案,督促任务县市区落地落实建设任务。(二)抓好省级林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项目落地。全面落实省级林业改革发展林业产业、林下经济建设项目,督促任务县市区上报实施方案、编制作业设计、项目建设进度、检查验收结果。(三)落实南部县产业振兴项目推进。推动红枣品牌建设,开展基地建设提升行动,改造低产枣园,打造沿黄滩地有机红枣核心区,发展优质鲜食红枣基地和药用酸枣基地。(四)做好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全面落实省市食品安全工作,实施国家级、省市级监测任务抽样工作,聘请第三方完成市级检测任务,切实掌握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五)开展经济林示范基地认定工作。根据《榆林市经济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组织市级经济林示范基地评审认定工作,推荐林业企业申报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六)持续实行红枣林生态管护。根据《榆林市红枣林生态管护暂行管理办法》,实施100万亩红枣生态管护和管理,其中神木市11万亩、府谷县3万亩、绥德县9万亩、佳县32万亩、吴堡县10万亩、清涧县35万亩,确保红枣林面积不减、生态功能不降低。(七)落实好红枣产业奖补政策兑现。根据《榆林市支持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试行)》,制定申报指南,组织红枣主产区县区申报奖补项目,落实好项目的实施。(八)加强特色林产品宣传。以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交易等方式,组织林业企业参加产销对接会。(九)做好清涧县下廿里铺贺家沟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