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督办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监督“一府两院”的信访工作;承办省人大常委会及省、市有关领导转办、交办的信访案件;督办集体上访及影响较大的重点信访案件;接待人民群众来市人大常委会上访;指导协调各县(区)人大常委会的信访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榆溪大道13号 | |
法定代表人 | 鲍晓榆 | |
开办资金 | 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53万元 | 6.6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信访督办室.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榆林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在市人大常委会及主任会议的领导下,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强化责任担当,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积极发挥新时代人大信访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信访工作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一、主要工作(一)受理信访件情况。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信访督办室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400件,其中来访146批296人次,来信104件。同时经甄别、梳理,剔除诉求不明、不属于人大信访范围的5件次,劝返息诉停访8件次,对于不属于人大信访受理范围的来访事项,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告知到相关部门询问或办理。从来信来访所反映的问题看,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诉求:一是涉及市、区(市)县两级法院有关民事、行政、裁定、执行等相关问题258件,占总量的64.5%;二是涉及土地纠纷、房产纠纷、劳动关系、户籍等问题44件,占总量的11%;三是涉及反映个人违法违纪30件,占总量的7.5%;四是涉及控告检举、村民自治问题12件,占总量的3%;五是其他56件,占总量的14%。(二)信访件特点分析:一是举报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违法违纪信件量下降趋势明显。一方面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以来,大量信访件直接引导至司法机关受理;另一方面监察机构改革后,大量举报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信访件直接由市监察委受理,人大信访总量逐步降低。二是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总量占比仍然居高不下。总量占比大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涉诉群众对司法机关办案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大监督的作用寄予愿望,致使群众到人大上访量增加;二是信访人对刑事、民事、行政处罚不服,不愿意依法申请复议或再审,而是直接到比较容易反映问题的人大信访渠道提出诉求;三是在法院判决后,上访人抓住审判环节的个别司法瑕疵,主观臆断判决对己不公;再加之法院生效判决的“执行难”等问题,导致涉法涉诉信访量的增加。三是重复访仍然较突出。一是由于少数群众对司法的信任度不高,对个别裁判的结果持怀疑态度,出现了个别当事人反复上访请求人大监督法院进行再审的情况;二是有的案件情况复杂、涉及部门多,这些案件在处理时客观上讲较为困难,信访人因此不断重复上访;三是极个别上访老户不达自己的意愿不肯罢休,不停地进行重复上访,甚至缠访闹访。(三)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学习教育,人大信访部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省市关于信访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力争在学深上花时间、在悟透上下功夫,自觉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政治敏锐性和信念坚定性,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业务精、法律通、擅沟通。(四)完善工作机制,牢记初心使命。坚持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统领人大信访工作,强化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信访制度改革,以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为立足点,以关注民生、维护民利为着力点,积极化解信访突出矛盾。一是在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每年把信访工作列入常委会工作要点,与其他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坚持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听取一次工作情况汇报,每季度分析研判一次信访工作态势,研究解决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坚持常委会领导阅批信访件,对一些重要信访案件,常委会领导亲自接访处访和出面协调督办。同时,常委会分管领导经常到信访室检查指导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办事效率。二是规范办理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做到责权分明,推进人大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工作中严格按照收、阅、办、转、督的信访工作流程,要求全部拆阅分类、编号登记,做到随时可阅可查;按时转办转介,做到不疏漏不积压。二、取得的主要成效转变工作方式,热情接待来访。具体讲,一是在接访上有热度。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在接访时要热情周到、耐心倾听,语气温和、态度和蔼,做到四个一(一句问候、一杯水、一张椅子、一副笑容)。在化解初访矛盾时,针对不同的上访人员,有的放矢的开展法理疏导、政策解释、情理融通,深刻剖析群众上访的根源,协调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仅要息诉罢访,更要防微杜渐,将矛盾化解在苗头阶段,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在接待弱势群体时有温度。真情善待弱势群体,一些上访群众提出解决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虽有其情却于法无据,我们及时分析解释具体问题,努力化解上访难题。使群众对党满意、放心、拥护。三是在普法释法上有高度。坚持不懈的通过接访“窗口”,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释法宣传工作,给群众树立“法律大于天、依法即有理”的理念。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用生活中的语言打比方、举例子,反复解释说明,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问题。特别是部分上访群众对“一府两委两院”政策理解有偏差,造成误会的,则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和法律政策宣传教育,得到群众的谅解,进而达到息诉罢访的目的。三、存在问题一是接访人员少,接访压力大。人民群众对人大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解决其反映的信访问题难度越来越大,上访人情绪激动,接访人员严重短缺,时有难以把控的现象发生。二是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因为接访工作不仅要对上访人反映的问题进行说明解释,更要做好情绪疏导和息诉罢访工作,信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处突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整改措施一是与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接,尽快配齐相关办公人员,积极与辖区公安分局、派出所对接、有群体性上访和信访人情绪激动时,第一时间向分管领导汇报,做到分管领导参与接访,公安人员执法记录仪留档,并用温和的语气,和霭的态度平复上访人焦燥的情绪。二是及时转办、积极交办,积极开展基层调研,深刻剖析群众上访的根源,协调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仅要息诉罢访,更要防微杜渐,将矛盾化解在苗头阶段,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问题,给群众树立“法律大于天、依法即有理”的理念。同时依托信访联席机制,即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使群众对党满意、放心、拥护。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业务学习,认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虑意识。不断增强法律素养,夯实信访工作基础.对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采取自学和参加省、市信访系统组织的培训班等方式及时进行学习。二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转变工作方式。按照信访工作原则和工作程序,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心做好人大信访工作,把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上级人大常委会和本级人大常委会领导批示件、交办件作为信访工作的重点,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解决。在工作中注意不激化矛盾、不拖延时间、不推卸责任。三是进一步加强互动交流,探索人大信访工作新做法。增进与“一府一委两院”和区(市)县人大的沟通、联系和协调,妥善解决信访事项,让上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