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公路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公路畅通提供养护与路政管理保障。公路养护、路政管理、公路治超站点管理、超限运输审批、公路行业信息管理。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振兴路116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欣 | |
开办资金 | 6627.8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收自支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交通运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561.21万元 | 4407.1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公路局.公益 | 从业人数 8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交通运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开展工作1.日常养护。全年公路路况优良率87.2%,较历年稳中有升。累计完成整修路基边坡12420千平方米,整修土水沟899千米,清理排水设施870千米,清理堆积物46610立方米/29573处,清理积雪11020千平方米,清扫路面60600千平方米、桥面12800千平方米,疏通泄水孔8394个,清理伸缩缝5650道,疏通涵洞15918立方米/12460道,清洗沿线设施286千平方米,清除杂物2100千平方米/65610处,扶正调高沿线设施1820根,整修绿化平台245100千平方米/16501处。小修工程。累计完成日常小修工程2539万元。修补沥青路面面层19788平方米、水泥砼面层240平方米;更换和维修标志446块,更换钢板护栏8210米、道口桩502根、百米桩1260个、里程碑221个;清洗标志牌17600块;清理塌方28880方;新补植树木1880株;浇水3700吨;修剪乔木29650株;浆砌圬工及混凝土修复防排水设施18600方。2.水毁工程。2024年全市发生集中降雨5次,干线公路累计发生水毁225处,均为一般水毁,省局两批下达水毁抢险费325万元。全线超过500立方的大段落边坡垮坍有18处,共计清理坍塌方75处52595立方米,泥石流96处34818立方米,滑坡1处2200立方米。我局均及时安排清理淤泥、清洗路面及沿线设施,整修路容环境,累计投入机械960余台班、人工1.5万余工日。汛期未发生因水毁造成交通中断,所辖道路全部正常通行。3.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工程分三批实施,第一批210、242、244三条国道批复资金860万元,2023年11月完成招标,当年完成35%,2024年4月初复工,于5月底全部完成。第二批307、337、338、340四条国道批复资金1560万元,3月底完成招标开始施工,8月底全部完成。第三批628、630两条国道批复总金额1970万元,7月30日完成招标,11月底施工完成。工程实施过程中成立项目办,专人管理,采用公开招标确定施工、监理单位,所完成工程委托第三方检测,全部合格。4.沿黄路边坡落石治理。安排专项资金160余万元,集中对辖养路段边坡防护网落石清理,修补主动防护网2.36万平米,清除网内落石2800方,坡面松散危石5300方245处,边坡整修清方卸载3800方5处,基本消除可视范围内的边坡落石隐患,定期集中清理已经形成常态。5.国省干线公路隐患治理。5月份以来,开展常态化涉河桥梁、隧道、涵洞和七类道路隐患排查,共排查涉河桥梁272座、隧道8道、涵洞3645道,发现桥梁隐患38处,隧道隐患1处,边坡涵洞及其他隐患129处。整改一般隐患立行立改98处,正在整改14处,争取专项资金准备实施的56处。实施市政府专项隐患整治尾留工程,利用结余资金3500余万元重新开展优化设计,已经由原审批单位进行了施工图批复。6.国评备检及实施安排。2024年将210国道青云河大桥和榆溪河特大桥、307国道义合隧道和黄家沟隧道作为重点备检桥隧准备。4月份我局委托检测单位对备检桥隧进行专项检测,针对检测问题安排针对性预养工程。国评路况检测抽检338国道全线116公里后,市交通运输局成立工作专班,从路面养护、交安设施维修、路域环境整治、沿线设施清洗、绿化整修等方面分组逐项精心准备,以较好的路况水平迎接了2024年国评路况检测。7.路网调整新增国道移交情况。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推进部分普通国道移交工作的相关要求,涉及移交神木、府谷、定边、横山、榆阳五个区县四条国道共计223.97公里。我局积极安排部署、协调对接,已完成移交210、242、244国道线路共计57.28公里。210、336国道81.82公里路段已经明确不移交。剩余210国道、242国道84.85公里路段,因未竣工验收或涉及部分城区路段,目前正在协商中。新增国道日常养护费用已经上报市政府,正在落实之中。二、取得的主要效益社会效益:及时开展路面灌缝、修补路面坑槽、处治翻浆沉陷,特坏路利用回收旧沥青混凝土铣刨料加乳化沥青加铺临时路面,近年来,通过提高路面有效修补率,顺利地保障了全局现有156公里次差路的安全运营,圆满实现了因公路破损引发交通事故的“零”目标。按照省厅一流时限养护服务要求,顺利完成各年全市公路节假日保畅保安全和灾毁保通任务。将路域环境治理融入安全隐患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公路大中修等工程项目中,累计对84处点位和路段采用工程措施进行处置。利用大修项目铣刨料硬化与国省道平交的土路110处,采取路企合作模式,改造4处平交道口,解决运煤车辆抛洒污染。经济效益:以文明城市、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依靠政府主导实施整治路容环境卫生,积极推进县乡村过境路地路宅分家,完善集市街道公路排水管网体系,路侧实施硬化和绿化。五是按照1小时行车安全停车休息理念,利用沿线道班、通过与加油加气站点协作共建,完善服务设施功能,拓展公路服务项目内容,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停车、休息等服务。截至12月底,各超限站累计检测各类货运车辆1142万辆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6618辆次,其中百吨王708辆,卸分载车辆6568辆,卸分载货物11.78万吨,超限超载率严格控制在1%以下。三、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公路养护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改建工程前期工作影响工程进度。3、常态化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工作,资金缺口较大,需要积极争取市级资金,确保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正常开展。四、整改措施1、持续加大日常养护投资,及时安排路基路面病害处治,恢复桥隧涵通行性能,补齐修缮沿线设施缺损,确保路产完好。2、针对路况技术指标、日交通流量、道路通行现状和季节变化分路段,提前制定春治冻融、夏战高温、秋防水毁、冬清冰雪的具体养管措施。3、开展常态化路域环境整治工作,以路地共建为抓手开展村镇路段整治。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加大日常保养力度和小修投入,根据所辖路段实际路况技术指标、交通流量、桥隧涵构造物的使用性能及公路整体抗灾能力,利用现有道路应急监控点,增强雨雪雾等特殊天气监测,做好重要保畅保通路段日常巡查和养护。2、持续做好省公路局下达的国省干线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工程,提前谋划,紧盯前期手续办理进度。3、坚持开展平安公路、平安工地创建活动,重点加强对大中修、预防性养护工程、危旧桥梁改造和隐患专项治理等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监管和巡查检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安全无盲区、无死角。4、持续推进项目工作。一是持续做好省公路局下达的国省干线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工程,提前谋划,紧盯前期手续办理进度,力争5月份开工建设2025年大中修养护工程。二是完成340国道清涧阳曲山至西辛关段三级改二级道路改建工程,4月份恢复施工,力争2025年底前建成通车。三是继续推进307国道靖边高石崖至五台段改建工程前期手续进度,完成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四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四新”技术应用,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上探讨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推广煤矸石混合料、沥青路面厂拌热冷再生、双层精细化同步碎石封层、开普封层等低碳环保新技术的应用,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5、提升路网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执行路况出行信息早九晚五“零”报告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在建施工路段、事故多发路段、重点易堵路段、极端天气条件下道路通行做好动态关注,严密防范,及时上报。6、加强超限运输管理。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源头监管治超长效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一超四究”和“黑名单”制度,加大对盲区路段及绕行的违法超限车辆联合执法力度,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时间段的违法超限车辆进行集中治理。做好治超非现场执法试点工作,提高检测工作效率。7、强化路产保护工作。加强路产保护与养护联勤联动工作,确保路产路权完好。坚持路地共建,持续开展常态化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工作,计划在榆林绕城快速干道西环线建设养护工区1处、超限站停车服务区1处、垃圾收集转运点1处,积极推动路企共建公路卫生服务区、路地共建公路综合服务区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