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急救指挥调度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全市院前急救活动的统一受理、调度、指挥及管理;全市院前急救工作的业务指导及宣传培训工作。 | |
住所 | 榆林高新区口岸大楼三楼 | |
法定代表人 | 贺润年 | |
开办资金 | 315.9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83万元 | 5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市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在市卫健委的正确领导和鼎力支持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1、深化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中心坚持把“学思想”摆在首位,认真贯彻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精神,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精心组织学习。召开动员会,认真传达市卫健委主题教育的会议精神。利用三会一课、党员读书会、个人自学、学习强国等形式,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主题教育制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领导班子讲专题党课1次,全体党员认真完成学习笔记,全体职工做学习心得体会1次。2、规范全市院前急救工作为强化院前医疗急救规范化服务和医疗急救质量,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年初特制定《2024年院前急救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下发至全市急救站(点),采取不定期抽查、半年、年度督导等形式对急救站院前急救工作进行考核。3、加强急救站考核,规范管理中心设专人负责统计急救站出车情况和病例填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处理,通过不定期对急救站院前急救工作进行抽查,对存在问题的急救站累计通报3次,整改3次,进一步使全市院前急救工作标准化、规范化。4、严格调度员考核,强化调度水平一是通过地理位置、医学知识、英语等综合测评,每月对调度员综合考核,评选出调度每月之星并予以奖励。二是每周、每月对调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性、调度不合理的案例进行分析点评。5、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调度工作服务质量一是制定了2024年调度员培训计划,进行调度相关知识、急救知识、普通话培训等,全面提高调度员专业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二是按照工作计划,对调度员按季度进行了4次地理位置综合考评,督促调度员熟悉、掌握全市地理位置,缩短调度时间,更好的服务于患者。6、安全生产专项管理按照市卫健委关于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精神要求,中心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并成立了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实施:一是各科室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科室职责。并安排部署了本年度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内容。二是加大学习力度。定期组织安排专题学习,观看安全系列警示教育短片4次。三是结合卫健委“安全生产”活动方案,积极推进安全宣传活动,部署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传贯彻和主题宣讲活动,全年进行安全宣传7次,安全展板更换2次。四是由专人定期对中心安全设施进行巡检,并记录在案,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自查自纠。五是消防设施安排每天巡检,定期检测并记录在案。且于6月20日和11月15日组织了两次消防讲座培训,6月20日开展一次消防演练,全面提升了中心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二、主要效益截止12月31日,共有效接警25096次,有效警情13125次,出车13713辆,接回患者9372人,重大事故共发生19起,派出车辆53辆,接回患者130人。中心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急救原则,确保调度及时准确,派车科学合理,流程完整规范,抢救迅速有效。遇有突发事件,及时上报,迅速与各网络医院急救站沟通配合,确保绿色生命通道畅通,有效保障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应急保障工作:截止12月,共接到政府性指令医疗应急保障任务43次。榆林市第七届冬季冰雪运动会、2024年中国足球协会冠军联赛资格赛、榆林市第十四届国际标准舞公开赛、2024榆林马拉松等系列活动,派出急救车辆88辆、急救人员264余人次。有力的保障了各类大型赛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宣传工作:1.普及急救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宣传小组人员先后到高新二小、青云镇郑家川村、世纪广场等一些公共服务场所进行急救知识宣传共计20余次,现场以发放急救宣传手册、急救包、急救宣传袋、向群众做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共计悬挂横幅20条,发放急救手册50000余份,宣传资料50000余份,义诊300人次,急救包30000余个,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300份。2.新闻宣传工作。定期向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报送宣传工作动态,全年向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报送新闻报道50余篇,共发表20篇。同时,中心“15岁女学生突发心搏骤停!榆林120调度员电话指导上演‘教科书式’施救”,在陕西省教育厅、新浪新闻、搜狐网、榆林传媒中心、榆阳融媒(抖音)等20家媒体上予以发表上予以发表;急救知识进校园、急救知识进社区暨世界卫生日宣传活动等在榆林日报上予以发表。三、存在问题(一)创新意识有待提升,职工的创新意识表现不足。习惯于按照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开展工作,缺乏主动探索新方法、新思路的精神。在面对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时,往往缺乏应对的创新举措。(二)服务群众不够精准,导致服务内容与群众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使得服务效果不够理想。四、整改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廉政勤政的作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办好一流急救指挥中心为已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为我市院前急救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五、下一步计划(一)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开展2次关于火灾、交通事故、煤矿透水、化工气体泄漏等不同层次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救援演练,通过突发事件的发生,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确保在演练中完善应急体系,锻炼应急队伍,让应急救援人员在实战演练中切实感受到应急处置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安全防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从而提高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二)开展非急救转运工作为满足多元化的群众需求,合理利用急救资源,探索发展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承担患者在医疗机构与非医疗机构的非急救转运(需要具备一定转运功能的车辆,进行简单照护、搬运的转运人员等),结合西安、汉中、渭南急救中心非急救转运工作经验,中心于3月份将疫情期间由联防联控办分配的两辆救护车通过与公车办、交警队等部门协调手续后,均已完成上户、喷漆等工作,计划将投入使用。(三)开展榆林市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为促进我市120急救调度系统符合国家、国际标准,满足院前急救服务需求,成为高可靠、高效率、高性能、高实用、高专业性的国内领先、省内一流水平的120急救信息化体系。按照《关于申报2025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通知》,中心已向市卫健委上报榆林市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二期项目,内容主要包含: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软件升级扩容、硬件设备新购、密码应用产品扩容三部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