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第十七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神木实验学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 | |
住所 | 神木市铧山新村铧阳路9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杜俊 | |
开办资金 | 12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741万元 | 4937.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神木市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坚持育人为本,践行北师大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学校办学理念——为人的成长创造合适的空间,充分尊重孩子个性,构建“守正创新”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国家课程开齐上足,地方性课程具有特色,拓展性课程丰富多彩,综合性课程不断创新。1~8年级开设书法课程,除此以外每天练字10分钟。1~7年级开设啦啦操课程、1~8年级开设阅读课。大课间引进陕北秧歌。非遗项目剪纸、泥人进入了课堂。拓展课程开设了7类(体育类、书画类、音乐类、信息技术类、非遗类、舞蹈类、语言类)27门。开展研学活动,如师大寻根研学(北京、珠海),神木本地研学(红色文化、黄土文化、杨家将文化、石峁文化),提升学生特色技能。积极举办四大校节——体育文化节、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形成学、练、赛、展、演闭环。积极开设综合课程及研学课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推动学校与北师大的合作与交流,充分依托北师大,积极引进北师大的优质资源:与北师大教育集团合作打造学校民乐团,与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合作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与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打造音乐剧社团,与北师大合作心育项目。2024年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苏君阳院长、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璐、北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殷恒婵、等到学校调研指导并做主题报告,北师大心育专家团队、教培中心专家团队、体育专家团队、艺术专家团队及北师大基教部白晓副部长、田军副部长等先后到学校指导调研,大学附校一体化得到体现。2.加强师德建设,引领教师成长。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风和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学校持续实施“启航工程”“筑基工程”和“名师工程”,加快教师成长。制定了《北师大神木实验学校教师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在培训中明确要求:一是全体教师爱护关心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和学生的家长交朋友,不准冷嘲热讽伤害家长,更不准教师训斥家长,不接受家长礼品、礼金,不接受任何宴请;二是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三是禁止教师有偿补课、私自为学生乱订资料。每个学期安排集中家访两次,每次家访比例占学生比例1/3.特别是今年校行政会同班主任走访了30名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并减免困难学生住宿费及给予这些学生生活补助100元/月。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连接各种教育渠道的纽带和桥梁。学校在实行双班主任的过程中,注重班主任素养提升,通过班主任例会、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工作分享交流、班主任技能大赛、外出培训等方式,全力打造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做好生活老师的培训与指导,生活老师与班主任按照班级逐一对接,有问题及时处理,不留教育死角。完善学科育人路径,改革育人方式,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塑学生之人格,实现学科育人功能。学校继续落实师生阅读活动,着力提升“书香校园”文化创建,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阅读进课表,进课程,组织开展读书节,优化阅读环境,除了每天开放图书室之外,把图书最大限度摆放至楼道阅读区和教室图书角,让阅读随时发生。学校被神木市委宣传部授予“书香单位”称号。3.坚持多方协调,调适外部环境。与继续教育中心积极沟通,争取各级各类参训名额,获得国培计划10人次、省培计划5人次、市级计划若干。教研室、督导室在学校需要业务指导的时候总是能第一时间给予学校最大支持。周末学生集中离校时,校门口道路有时会拥堵,与西沙社区、派出所及交通局协调,得到了大力支持,基本解决拥堵的问题。为保障学生食堂食品安全,邀请市场监管局对供货商进行突击检查。消防单位对学校组织的防震、防火等逃生演练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们掌握防范突发事故的技能与技巧,提高紧急避险的能力。因为防范到位,学校安全和学生安全得到了切实保障。学校停水时,自来水公司能在第一时间用送水车送水。因学校地处铧山半山腰上,自来水压力不足,今年协调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给学校安装了水泵,保障了学校正常供水。今年市政部门应学校请求给学校外面安装了路灯、道路隔离带,整修了校外人行道,政法委给校外道路安装了监控,保障了学校周边安全。得到神木市文化馆大力支持,特色课程师职力量得到增强,同时文化馆帮助学校将陕北秧歌引入校园。2024年学校主动对外开放,共享优质资源,分享办学经验,起到对外辐射作用。积极承担了北师大基础教育学校西北地区发展联盟“校园开放及特色”建设展示活动,受到了与会专家及教师的一致好评(神木市70多名校长及艺术老师参与活动)。北师大心育项目专家入校指导,教师收获良多(神木市50多名校长及心理老师参加活动)。大学-附校一体化活动北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带领专家团队入校指导,效果显著(神木市60多位校长及体育老师参与活动)。与神木市第十八中学结对互助,精心安排第十八中学校长、干部及教师来校跟岗,派出骨干教师去第十八中学听课指导。与神木五中开展校际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交流,取得了较好效果。取得的主要效益1.2024年中考取得良好成绩,总分神木市第一,实现了低进高出。2.陕西省第二十四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3.榆林市“护苗”工作示范站4.榆林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5.2023年度平安榆林建设平安单位6.2023年神木市先进集体7.神木市校长目标责任状学期考核优秀8.2024年榆林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暨青少年锦标赛国际式摔跤项目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9.五四红旗团委(神木市)10.青少年美育&文教融合特色校(中国文化馆、北师大教育集团)11.神木市首届“奕智杯”中小学校际围棋联赛一等奖12.京师英才暑假实践——校园篮球技战术及竞赛组织能力培养中荣获第三名13.2024年首届青少年创意美术作品征集与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14.2024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15人次,其中集团奖项5人次,区县级10人次,市级1人次。15.2024年学生县级以上获奖共计73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16项,市级32项,县级14项。16.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管理团队管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2.德育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改进措施1.教师队伍年轻缺乏经验,骨干教师数量不足,个别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力不够,教学态度还不够端正,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将争取、创造更多培训、练兵、学习、评选机会,让老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个人知识及技能,增加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对应老师自身条件,建立《职称评审管理办法》、成立职称评审工作小组,全力支持教师参与职称评审;借助北师大强大平台,给干部更多的提供参与活动、学习的机会,使其进一步努力学习,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策划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提高管理团队成员个人教育教学能力、课程领导力,提高管理团队对教师的指导能力。2.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不够,德育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将进一步丰富特色课程,努力协调资源,丰富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学习、领会新课标,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扎实做好教学研究。下一步工作打算1.聚焦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管理体系、行为方式、活动形式等要素的总和,既有外显的“物质文化”,更有隐性的“精神文化”。办学五年多,形成了一定的精神文化。2025年学校搬迁到新校区,以此为契机,着力学校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2.聚焦教师专业成长继续推进五大工程(筑基工程、名师工程、启航工程、暖心工程、心育工程),依托北师大大学资源,聚焦教师专业成长,加快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北师大基教部教师提升项目,认真组织好菁英骨干教师提升项目,认真抓好校本研修及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更多的教师从“合格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变。3.聚焦打造有效课堂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2025年重点工作。教学就是在学生的已有认知和新的认知之间架设桥梁,教师对学生理解得越准确,核心问题情境就设计得越好,引发学生的探索未知的兴趣就会越强烈。学生的学是课堂的核心,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教学因学生的学习而有意义,我们要围绕以学生更有效地学来变革我们的课堂。4.完善学校组织架构目前学校设置了小学部、初中部、后勤服务部、行政办公室四个部门,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发展。根据学校发展现状,要整合调整目前的组织架构。5.完善贯通培养课程2025年学校将开齐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要充分发挥学校各学段都有的特点,把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三个学段看成一个整体,我们从顶层设计课程内容,完善十二年贯通培养的课程设置,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6.完善师生评价体系目前对师生的评价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榜样激励方面还需有所突破,让更多的师生在不同的维度评价下脱颖而出。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