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府谷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建设工作提供服务。组织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的规划计划、政策措施、考核评价、宣传报道、协调服务等工作。 | |
住所 | 府谷县新区金世纪综合服务大楼四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李桃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府谷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97万元 | 17.6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府谷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中心在发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方面(一)建机制保任务落实。参照省、市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方案,结合实际草拟并提请县委县政府印发我县2024年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细化50条工作任务,100条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分工,按月调度市级任务,按季调度省、县任务。完善投诉举报实施细则,依托榆林市营商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对我县营商环境投诉举报进行常态化监测,全年处理投诉举报10起。推出微督办、电督办、函督办、督查督办、考核问效“四办一问效”工作机制,加强任务偏离度管理,及时提醒、发函,充分发挥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调度、参谋助手、协调推进作用;配合县人大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调研,起草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回复县政协提出的“提升行政执法检查质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议,全面推动我县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各项任务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二)抓创新强宣传推广。开展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试点培训,协调有关部门共申报5项改革事项,其中推行不动产登记及水电气暖联动过户、税费争议解决集成化改革2项试点事项被省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全省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创新事项。围绕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等10项县域指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业务培训。制定营商环境突破年宣传工作方案,从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典型案例引领全方位部署,按月调度跟进。在政务大厅、公交站牌、广场公园等人员密集地投放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宣传标语100余条,借助3·15、6·14、12·4宣传日开展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专题宣传活动8次,在中国发展网、陕西网、榆林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营商环境相关报道200余篇。“四办一问效”工作机制、“银税互动”“以厅会友”、分阶段审批“基坑先行”等9个案例在市营商环境突破年简报刊发;11月份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典型案例征集评选,经初筛、评审等环节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案例8个,并进行公布、表彰奖励和宣传推广。策划拍摄《近悦远来赢在府谷》《我们一直在路上》等优化营商环境宣传片,制作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表情包,营造“人人为营商,营商为人人”的良好氛围。(三)强跟踪促整改见效。开展“万民千企”评营商环境活动,充分倾听市场主体和群众意见建议,及时把评价结果和整改台账反馈至各参评部门并要求立行立改,推动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组织协调3次共500余家企业参加市级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培训会。6月份赴成员单位开展日常工作督导检查,12月份与纪委、“两办”督查室开展联合督查,推进营商环境工作落地落实。配合市级营商环境体验官在府体验帮代办、窗口办理、项目审批等服务,强化乡镇在重点项目阻工问题协调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共协调跟进5次项目阻工现象。选聘20名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强化营商环境监督力量。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完成了省委督查组、省审计组对我县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落实情况的督查审计。制方案强调度抓整改,高质量完成2023年度市委专项巡察全市营商环境领域反馈6项问题整改。统筹有关部门,完成全省县域营商环境评价系统填报和实地核验工作。落实市政府“百名科长下基层”专项行动,协调企业配合三批次16名科长完成下基层调研活动。二、社会体系信用建设方面(一)明确全年任务,有序推进工作落实。今年以来,我们根据《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行动计划的通知》《榆林市2024年社会信用工作要点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制定印发了《府谷县202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府谷县202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等文件,绘制2024年社会信用工作网络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目标任务,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细化工作要点,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针对文件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建立台账,逐条推进落实。(二)强化数据归集,夯实信用建设基石。持续开展以“双公示”为核心的数据治理行动,2024年行政许可报送2598条、行政处罚报送663条;落实信用核查制度,采取信用“逢办必查”,2024年累计为2000多人次进行信用查询并出具信用报告。落实“两书同达”(即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时送达)信用修复告知制度,信用修复主动告知率达100%。于6月和12月举办两期2024年失信企业警示约谈和信用修复培训会,对260户失信企业开展了信用修复培训,帮助失信企业行政处罚信用修复200余次;并于12月份赴陕西三忻(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场指导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三)厚植诚信理念,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把诚信体系建设尤其是政府诚信建设作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管+失信问责”机制,实施政务诚信监督评价和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守信践诺。督促各部门依据单位职责及服务事项内容,对社会进行诚信承诺,并在官方网站公开政务诚信承诺书,接受社会监督,有力地促进了政务诚信,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各类经济社会活动中带头讲诚信守契约,以政府的诚信施政、诚信作为、诚信执法、诚信履约引领全社会诚信水平不断提升,为社会诚信做出表率。组织17户企业申报了榆林市第二届诚信示范企业的评选工作。三、取得主要效益一年来,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三个三”工作法为抓手,扎实推进“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各项工作,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荣获“榆林市2024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进集体”。四、存在问题中心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学习落实力度不足。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政治理论和营商信用业务知识学习不够深入,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理论学习落实力度不足,学习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创新思维不足。开展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工作因循守旧,以文件学习、网络学习为主,缺乏前沿信息了解渠道,缺乏对先进地区考察调研,缺乏“动态变化”“极限改革”思维。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及整改措施中心将进一步聚焦自身问题短板,持续向机制完善、能力提升要效益,努力打造政治过硬、专业过硬、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一)研究提出优化营商环境表彰制度的建议,大力表彰激励先进集体、个人和创新典型案例。(二)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广泛收集企业群众诉求和问题,及时整理形成任务清单和问题台账,并反馈至部门按期推进、整改。(三)谋划举办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大讲堂,邀请高校部门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切实提升全县干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思维视野、工作理念和服务意识。(四)通过融媒体、线上线下各类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相关政策,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体验者、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受益者”的良好氛围。(五)按照“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7个工作日网上公开制度,积极开展5类行政管理信用信息上报工作;做好水电气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工作。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落实信用承诺,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畅通失信退出机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榆林市人民政府评为2024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