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府谷县应急救援保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提供保障服务和技术服务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各类自然灾害应急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收集、处理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负责应急物资器材的保障管理。 | |
住所 | 府谷县金世纪综合服务大楼西辅楼2楼 | |
法定代表人 | 王贵憨 | |
开办资金 | 270.2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府谷县应急管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75.17万元 | 609.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府谷县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提前谋划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汛前,我单位印发了《府谷县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和《关于做好2024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对全县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对防汛抗旱责任落实、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抢险救援救灾物资储备、各级各类抢险队伍组建、应急预案修编工作提出了具体安排落实意见。(2)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为切实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落实防汛抗旱各层级主体责任,我单位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防汛逐级包保责任制的通知》《关于健全城区防汛转移避险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全面落实了县级领导包镇、镇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逐级防汛包保责任体系,要求各镇,各有关部门单位在责任落实上,要层层分解、层层压实、做到工作不空档,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3)完善防汛抗旱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一是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加强防汛值班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明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值班期间,值班人员密切关注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发展态势,及时研判天气变化和灾害发展趋势,及时向县政府、社会媒体和公众传递预警预报信息。二是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全县各乡镇、各有有关部门单位组建了43支1107人的群众性应急抢险队伍,县城组建300人的抢险队伍,汛期每天常备15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与各乡镇、各部门的群众性抢险队伍备勤待命,随时准备处置突发险情。三是积极争取资金,购买了编织袋、沙袋、发电机、抽水泵、防爆防水探照灯等防汛物资;打火把、防火手套、消防尖斧、长柄砍刀等防火物资;折叠床、防潮垫等救灾物资,充实应急物资储备。目前,应急物资储备库中储备各类应急物资100多种价值540余万元,并做到专库存放、专人保管,确保如遇灾情及时高效调拨到位。四是完善县、镇、村三级预案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相衔接、科学有效”的工作要求,我单位和水利、住建等各有关部门完善了县级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预案进行了审查,指导各镇编制镇、村两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危险区转移避险方案。今年的预案修订工作深刻汲取了近年来国内个别特大暴雨灾害事件教训,参考近年来省内外成功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体系,着重加强了紧急情况下“叫应-反馈”机制落实措施,对紧急情况下果断采取停工、停学、停业、停运等措施提出具体要求,预案修编后,应急响应行动措施更加具体,针对性、可操作性更强。(4)扎实开展汛前检查,筑牢防汛安全防线今年,我单位根据县政府、县防指要求,组建了4个防汛督查组,按照“全面拉网、不留死角”的原则,督导检查乡镇12次。各镇对河道水库、防洪堤坝、旅游景区、山洪灾害易发区、低洼易涝区等要害部位和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了自查工作,排查出汛期地质灾害和“四靠”风险隐患点25处,受威胁群众29户58人,落实了镇、村两级转移避险和安置责任人;排查出防汛隐患24处,目前已完成整改19处,对一时无法完成整改的5处隐患落实了预警和管护措施,落实专人进行巡查预警。(5)建立预警“叫应—反馈”机制我单位加强与资源规划、住建、水利、气象等部门业务联系和防汛会商研判工作,努力提高我县雨情、水情监测预报预警的可靠性和精准性。我单位加强全县“一河四川”上下游、左右岸及县级各有关部门间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精准度。我单位加强信息“叫应-反馈”机制,根据气象预警级别及时叫应相关乡镇和相关部门防汛责任人,确保各级防汛责任人能够及时响应,提前主动采取措施,为组织群众转移避险赢得宝贵时间。(6)落实“四靠”等防汛重点区域转移避险责任和措施我单位印发《关于落实汛期地质灾害和“四靠”风险隐患点人员转移撤离避险责任的通知》,认真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和转移避险责任落实,今年我县共落实地质灾害和“四靠”风险隐患点25处(受威胁群众29户58人)的转移避险责任人责任。各镇按照文件要求,以《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为抓手,组织编制了风险隐患点转移避险方案,紧紧围绕“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转后如何管理”等关键环节,确保转移避险工作组织有序,做到应撤早撤、应撤尽撤、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同时强化转移避险区域及转移人员安全管理,细化转移人员安全返回指标,全面做好基层群众转移避险各项工作。(7)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我单位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广泛开展防汛、防灾减灾知识宣教“五进”活动,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同时,组织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开展防汛抗旱业务培训;组织各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业务人员和县防指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370余人开展了防汛抗旱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全县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我单位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强化了监测、预警、预防、指挥、调度等灾前预防措施,加强了物资、队伍、预案、检查督查等保障措施,加强了与水利、气象、水文、资源规划、住建等部门的的统筹、协调合作联动机制,全年无一座水库、淤地坝垮坝,无河道、内涝出险,无因山洪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确保了全年防汛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为确保我县社会经济稳定运行做出了贡献。我单位进一步完善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工作思路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我单位通过演练和培训,宣传了防汛抗旱法律法规和防御常识,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存在的问题防汛抗旱体制机制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防汛抗旱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组织指挥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还需进一步落实;水雨情监测预警水平和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应急救援保障工作新方法、新思路创新举措不够多,不能始终紧跟防汛抗旱、应急救援保障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在防汛抗旱实际工作运行过程中,防指的统筹协调能力有所削弱,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防汛信息化滞后,各有关部门之间由于职权问题,防汛基础信息难以共享共用,存在部分防汛数据缺乏,现有各数据之间存在数据不准,数据矛盾的问题。四、改进措施1、加强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工作,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工作人员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防汛抗旱、应急救援保障工作要求。2、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准确把握防汛抗旱工作的复杂性、严峻性,加强与上级部门和兄弟县市防汛抗旱、应急救援保障工作方面的学习交流,持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应急救援保障各项工作。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加强支部建设。加强对干部系统化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健全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计划通过举行基层防汛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完善防灾准备、锻炼抢险队伍、磨合联动机制、科普教育宣传,使危险区群众增强防灾避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也为有序应对水旱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提供决策依据和措施准备,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全面扎实完成应急救援保障各项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