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长市蔬菜开发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 | |
住所 | 陕西省子长市秀延街农业综合大楼5楼1号 | |
法定代表人 | 许建军 | |
开办资金 | 228.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长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77万元 | 61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实施“五大工程”,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1.规模化发展。2024年,按照市委二届九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杨家园则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大棚、拱棚、露地“三菜”并举,全力建设环延安市“菜篮子”工程秀延河川绿色蔬菜产业带,新改建大(拱)棚720亩,“三改一提”技术集成配套1020亩,瓜菜播种面积4.51万亩,瓜菜产量18.77万吨,廖公桥村净菜配送中心建成投入运行,延安市农技推广和设施农业产业链群建设工作会议于2024年3月19-20日在我市召开。2.标准化种植。按照《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要求,严守生产、监管、准入三道防线,规范生产行为,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健全生产档案记录,推行化肥和农药减量行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创建农旅融合示范园1个,绿色蔬菜基地及西红柿、西瓜、西葫芦、黄瓜、茄子、辣椒绿色产品认证完成申报工作。3.智能化管理。一是强化科普培训,特邀延安市蔬菜技术服务站专家就蔬菜,西、甜瓜标准化栽培管理,产业链建设进行集中培训2期160人,同时组织业务骨干以实用、实效为目的进村入户展开巡回培训120场次,手把手的传授技术,累计培训菜农4000余人次,印发《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高效管理实用新技术》《春季葡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蔬菜葡萄防灾减灾管理措施》等各类技术宣传资料4000余份,开通微信群、QQ群进行远程服务,在线指导、在线培训,在线解答。二是新技术和新品种集成推广应用,“三改一提”棚型改良、土壤改良、智能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秸秆生物反应堆、病虫害物理防治、智能卷帘、植物补光灯、轨道运输5项实用新技术和高产、优质新品种37个集成推广应用,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三是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延安大学深度合作,建成绿色蔬菜智慧化数字管理平台,实现远程观测。利用现代视频技术,实时观测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实现智能管理。实时对日光温室温度、湿度等小气候环境进行监测,并反馈到决策系统,通过“土壤医生”、“病虫害医生”,指导农户进行环境调控和病虫害防控,使农药、化肥投入更加精准。实现线上科普。农户通过平台与专家互动,线上指导培训,使农户获取栽培管理技术更加便捷。实现远程操控。平台及时向农户发布环境指标预警,可远程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实现信息查询。农户通过平台查询蔬菜价格行情,优化种植结构,确保种植效益。试验田完成西瓜等4个品种的数字化管理研究,产品经延安市农检站检测,三唑磷等84项指标均达到“未检出”标准。4.社会化服务。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以业务部门服务为基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服务为补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盘活利用集中育苗中心1个,全面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5.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产前物资集中采购,降低生产成本;产中及时跟踪技术服务;产后分拣包装、冷藏保鲜、冷链运输、加工销售,农超、农商有效衔接,延链补链强链,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二)加强党的建设,保障蔬菜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1.抓班子建设,锻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领导体系。一是强化政治意识。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养和执政水平,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协作,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解决大事、难事、要事上发出一个声音、形成一个拳头,形成相互支持不争权、相互信任不猜疑、相互配合不扯皮、团结一道工作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了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二是强化表率意识。把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作为重要原则,把增强责任意识、完善责任制度、强化问责追责作为重要抓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始终坚持严以律己,做给干部看,带着干部干,在执行各项制度上令行禁止,保证了班子思想不乱、作风不散、纪律不松、干劲不减。2.抓队伍管理,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一流队伍。一是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集中学习计划,开展集中讨论6次,支部书记讲党课4次,领导干部上讲台1次,学习心得上墙4期,按时召开“三会一课”,每月开展“党员活动日”1次,积极开展“四下基层”“党员进社区”等活动,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学习。二是严格落实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台账,结合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群众满意度。三是利用“问题墙+回音壁”、“双诺双评双公开”、“为民办实事”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四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五是积极开展干部业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通过集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组织业务干部参加市内外业务技能培训,实现干部党性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双推进,着力培养打造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实干型的干部队伍。六是针对单位干部对业务知识的熟练程度开展“结对子”“传帮带”活动,积极营造以先进带后进、以“老”带“新”的良好氛围,形成言传身教带作风、严格管理促监督、勇于担当善作为、新老互补促工作的优良风气,助力年强干部在岗位上担当作为。3.抓制度执行,落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机制。一是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重大意义,找准着力点,切实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坚持将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逐级夯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始终坚持把反腐倡廉作为重要任务,扎实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和违规办理婚丧喜庆事宜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党员干部“一岗双责”履职意识和能力,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党风廉政责任就延伸到那,形成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健全和完善决策体制机制、民意反馈系统、决策规则程序,推进决策民主化,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方面,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四是强化党内监督和警示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廉政文化,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毛主席旧居、到子长陵园瞻仰谢子长烈士,观看警示教育片。五是严格按照陕西省公务用车监督管理平台规定管理车辆,确保公务用车上班不违规使用,下班期间一律入库,有效禁止违规使用公务用车行为。六是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议经费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厉行节约,做到不乱用权,不乱花公款。七是抓好党务、政务、财务按时公开,及时接受社会监督。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据调查统计,目前从业农户平均年龄60岁以上,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蔬菜产业发展缓慢且不平衡。2.设施老旧破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低;产业链脱节,产业附加值不高。3.干部业务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下一步打算1.推进基地建设。一是综合研判,针对丧失劳动力或务工转移,配套设施不到位等原因大(拱)棚资源闲置,采取租赁流转、优化品种结构等办法,逐步改造恢复利用闲置大(拱)棚资源;二是尊重群众意愿,在资金和产权落实,配套设施到位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基地建设。三是积极与省、市业务部门对接,争取老旧设施改造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提升、高山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专项资金。2.优化品种结构。市场引导,以蔬菜种植为主,油桃、葡萄、樱桃等特色水果为补充,培育主导产品,提高设施果菜产业整体发展质量。3.强化科普培训。一是采取集中和实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用、实效为目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充分调动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4.新技术和新品种集成推广应用。以杨家园则现代农业园区为新技术和新品种聚集扩散源,集成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秸秆生物反应堆、病虫害物理防治、智能卷帘、植物补光灯等实用新技术和高产、优质新品种,提高蔬菜产业产量质量。5.推进“二品一标”认证。以杨家园则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区,推进绿色蔬菜基地及西红柿、西瓜、西葫芦、黄瓜、茄子、辣椒等绿色产品认证,提高蔬菜产业影响力。6.进一步完善营销体系。一是农超有效衔接;二是依托市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构建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拓宽营销渠道,降低营销成本。7.推进蔬菜产业后整理。谋划建设蔬菜深加工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蔬菜产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增加蔬菜产业附加值。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