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旬阳市>
旬阳市蜀河镇中心学校
旬阳市蜀河镇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3-31 17:25
单位名称
旬阳市蜀河镇中心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学前保育与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教育教学,幼儿保育与教育。
住所
旬阳市蜀河镇小河东村117号
法定代表人
夏祥双
开办资金
127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阳市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41.67万元
1225.47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9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12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举办单位。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旬阳市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党建引领,强师德铸师魂正师风。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学习24次。二是坚持“五学联动”明纪,组织多种形式集中学习10次,交流研讨6次,开展警示教育4次,组织师生参观教育基地2次。(二)规范课程开设,落实“三全育德”育人理念。一是严格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各科课程,上好每一门课、每一节课。二是践行“三全育德”育人理念。2024年精心布置、定期更换校园文化墙4次;更新优秀班级优秀学生光荣榜、星级学生评价栏、中队角各2次;举行师生书画展1次、科技艺术展1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三是从学生的入校、课间活动、课堂、就餐、如厕、随手拾起垃圾等细节抓起,促进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三)抓好教师培养,增强履职能力。一是学习《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指南》,推进“青蓝共进”“师徒结对”工作,共同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二是用好“二题三培五聚焦”校本研修模式。完成市级课题6个,县级课题2个。三是加强交流合作。组织片区6所学校开展教学竞赛、经验交流、成果分享活动。(四)巩固“双减”成效,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以“作业辅导”+“兴趣培养”为基本模式,完善课后服务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管,考评课后服务成效。一是目前开设的篮球、排球、乒乓球、腰鼓等29个社团,服务于1543名在校学生。在六一、元旦、运动会、大型赛事等重要节点,充分展示“双减”成果。二是积极参与安康市、旬阳市组织的各项活动。一年来,取得县级以上赛事活动10项荣誉。(五)用好古镇资源,彰显办学特色。一是巩固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成果。二是开展古镇研学实践。充分利用古镇资源,在社区工厂建立劳动实践基地,让蜀小学子深入实践,厚植热爱家乡情怀。三是校本课程再上水平。作品集《陶园馨风》累计发行18期,持续做好《联研小径》《陶园教研》校本研修等专项汇编,《德润陶园》收录了国旗下演讲、红色故事分享、读书分享等100余篇讲稿,为师生丰富了展示平台,成为百年蜀小的文化载体。(六)多措并举,筑牢校园安全底线。一是完善制度预案,夯实“一岗双责”。二是利用教师例会、晨会、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等途径,聚焦“知危险、会避险、懂救援”,持之以恒抓好师生“1530”安全警示教育。三是强化重点安全管理。落实《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十项要求”工作》,开展心理健康“七个一”活动。优化完善传染病预防“两案九制”预案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开展传染病知识专题培训10余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校现有教职工99人,设置51个教学班级,为全镇1543名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2024年,我校以办好群众家门口的高质量学校为己任,创新“235”管理体系,围绕“廉洁、书香、快乐、生活、和谐”系统构建“五个陶园”。这一年,校园安全稳定,安全责任“0”事故;教育资助不断深入,全年补助贫困学生1018人次,资金318125元,确保无人因贫困辍学;教育教学质量持续进步并巩固在第一梯队,综合工作取得连续四年优秀。先后获得安康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旬阳市第四轮“316工程”学校高质量发展优秀学校荣誉称号,顺利通过安康市劳动教育示范校、数字校园检查验收。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教师适应智慧教育、智慧课堂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2.师资力量和学生课后服务,尤其是兴趣培养的多元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改进措施:1.通过培训、学习使教师可以熟练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工具,如智能白板、在线教学平台等,以便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同时,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以应对智慧教育带来的新挑战。2.加强青年教师、特长教师的培训培养。激发学生对体育、艺术的兴趣,以社团活动、课后服务为抓手,培养和促进学生具备良好的兴趣、审美特长。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推进智慧教育与智慧课堂建设。一是围绕新课标,开展智慧教育专题培训。二是引入智慧课堂平台,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利用AI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互动,提升课堂效率。(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推进“双减”政策落实,优化作业设计,注重分层布置和实践性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二是丰富课后服务项目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三)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影响力。一是加强与片区学校、兄弟学校的交流合作,开展教学竞赛、经验分享等活动,促进共同进步。二是利用“苏陕协作”“共同体”等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三是积极参与各级评比和竞赛,展示学校特色和成果,提升学校知名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9月被安康市人民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