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府谷县> 陕西省府谷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陕西省府谷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发布时间: 2025-03-31 17:22
单位名称 陕西省府谷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城乡商品流通提供服务,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管理22个基层供销社;市县二级政府补贴化肥的组织、供应;烟花爆竹购销。
住所 府谷县人民中路54号
法定代表人 任永飞
开办资金 5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府谷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05万元 54.34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府谷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公益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的业务活动以及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完成市县政府补贴化肥储备和供应2024年我社完成供应市、县补贴化肥8880.96吨,共计补贴资金:211.65万元,其中市补贴资金98.65万元,县补贴资金113万元。同时我社认真做好化肥冬储工作,共储备化肥2300多吨。(二)完成烟花爆竹经营管理和销售我社严格按照烟花爆竹的相关要求,对基层的16个经营网点进行“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专店、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安全经营”的现代安全物流模式经营。在安全方面,我社专门成立安全工作专班,对祥和烟花公司实行周检查、月汇报、年总结的管理模式;严格按照要求更新了报警系统、防雷系统、防静电系统和监控系统,提高经营安全性;同时新建60m³消防水池,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提供所需的消防用水,做到管理措施和硬件设施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确保烟花爆竹安全经营无事故。(三)电商运行平台坚持运行结合县域实际情况,我社依托线上淘宝“中国特产府谷馆”、微商城和供销E家,以正腾电子商务和电商运营中心为主体,在线上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开通了“府谷供销”服务号。(四)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成效明显一是我社积极组织参加了2024榆林好产品大连推介会、海口陕西榆林商会、第二十五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等活动,共展示品鉴了海红果、黄米、杏仁等六大系列40多种农特产品,充分展示我县农特产品最新发展成果,提升了我县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结合“联万农”品牌推广,我社经多方调研,出台了《府谷县供销总公司关于“联万农”牌原味瓜子产品的宣传销售方案》以陕西联万农供销商贸有限公司为宣传和销售二、取得的的社会经济效益1)强化供销机制建设(1)积极完善“三会”制度。我社积极推进“三会”制度建设,于今年9月份召开了府谷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第五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府谷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章程》,选举产生了府谷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第五届理事会、监事会,我县供销系统“三会”制度建设基本完成。此次代表大会为我社更好地服务三农、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2)创新机制保障。结合目前全系统共有多个基层社出现空心无人社或1人社的现象,根据县社领导班子调整,我社及时调整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并将委员会工作任务调整为重点对全系统空心社和1人社的社有资产及财产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供销系统完整有序运行。2)推动供销深化改革创新发展(1)产业带动促发展。充分发展“四社联盟”优势,在黄甫镇充分发展的合作生产经营模式,新建鲜食玉米包装加工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350多万元,争取县政府配套资金178.14万元。目前厂房已建成,项目配套生产设备和配套设施已完成招标,项目整体将于2025年建成运营。建成后,在黄甫、墙头发展鲜食玉米种植基地,以谋实鲜食玉米优势产业为重点,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条农户种植、工厂化加工、专业化销售的农产品“产、加、销”的完整产业链,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共赢新模式。(2)抓产业、创品牌、促振兴。基于我县特色农产品分布特点,我社着力构建“一县一个供销品牌,一镇一个特色产业”的供销品牌带动模式:即以县供销社为主体,打造统一农产品供销特色品牌;以镇为单位,因地制宜建设一种特色农业产业,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科学化、标准化生产,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振兴。我社将在古城、麻镇以发展葵花产业为主;在黄甫、墙头以发展鲜食玉米产业为主;在木瓜、孤山以打造黄米系列产品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同时持续打造“联万农”品牌优势,利用“联万农”原味瓜子、鲜食玉米等优质产品,来打响“联万农”供销品牌。发展海红果、黄米等府谷地标特色产品,各特色产品均以“联万农”为品牌,加挂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进行统一销售,依托全国2800多个县级供销社平台和全国供销E家电商网络,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步将我县各类农特产品推向全国。三:存在的问题强品牌、促提升。目前,我社“联万农”品牌产品仅限于瓜子,对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海红果、黄米来说,向全国市场推介力度仍较弱,市场占有率较低,品牌推广宣传力度不够。(二)引人才、促运营基层社职工目前共98人,职工年龄老化,基层社人员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目前全系统共有6个基层社为空心无人社或1人社的现象,国有资产存在流失的风险。(三)科学施肥促生产。目前我县农民群众用肥习惯主要以碳铵为主,造成农业面源化污染严重,导致土地酸化板结,地力下降。四:整改措施我社将全力提升“联万农”品牌知名度,逐步将海红果、黄米等农特产品纳入“联万农”系列产品范围,以品牌效应带动农特产品推广,着力提升我县地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社正在积极探讨以劳务派遣形式或调入公益性岗位来壮大基层队伍队伍,以保证供销系统有序运转。将积极与市社真去加强科学用肥专业培训,指导农民合理选肥、科学用肥、精准施肥。五:下一步打算一)、市县补贴化肥稳基石综合服务新平台。结合我县农业发展情况,我社在全县共设立27个化肥农资供应网点,依据市物价局的定价,统一销售、统一管理。根据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改善农产品品质,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总要求,我社不断减少化肥供应量,增加有机肥供应量,极大的满足了我县种粮群众对有机肥的需求。2023年我社共供应各类化肥8230吨,共计补贴资金146.6万元;有机肥共供应400吨,共计补贴3.18万元。2024年,我社积极向市社、县政府申请,将有机肥纳入了县政府补贴肥供应序列,扩大了全县有机肥供应量。2024年我社供应各类化肥7446吨,共计补贴资金112.9万元;有机肥共供应1434.96吨,共计补贴资金10.08万元。二):夯实产业促发展发展“四社联盟(即县社、基层社、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联盟)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县供销社为主导,以基层社为载体,联合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共赢,逐步将供销社和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是县供销总公司与古城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社成立陕西联万农供销有限公司,在古城建成年生产2000吨的葵花籽炒货项目,2023年销售瓜子18.8万元,2024年销售瓜子37.6万元。实现了以小工厂搭建大平台,带动当地群众种植葵花2000多亩,努力为更多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产生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二是我社与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即农投公司)合作,在黄甫、墙头发展500亩鲜食玉米种植试验基地,以谋实鲜食玉米优势产业为重点,形成农投公司高标准种植,我社高质量产出,产品共销的合作发展新模式。目前我社在黄甫镇新建鲜食玉米包装加工生产线项目厂房已建成,项目配套生产设备和配套设施已完成招标,项目整体将于2025年建成运营。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条农户种植、工厂化加工、专业化合作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形成“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合作共赢新模式。三):供销品牌促融合基于我县特色农产品分布特点,着力构建“一县一个供销品牌,一镇一个特色产业”的供销品牌带动模式:即以县供销社为主体,打造统一农产品供销特色品牌;以镇为单位,因地制宜建设一种特色农业产业,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科学化、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振兴。四):社会化服务促振兴1、实现农资供应全覆盖。我社利用城关供销社600㎡商铺创建以县城农资供应中心,辐射20个乡镇基层社的农资供应网点,持续加强政府补贴化肥储备供应的同时,增加农药、种子、地膜、农机具等农资储备,加大农资集采、分销、集配、服务力度。同时依托供销“合作”职能,积极加强与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专业团队合作,打造科学专业社会化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耕种防收”的一条龙专业服务,全力推进统防统治、专业收割、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打造全县高质量的农资供应服务体系,实现我县农资供应全覆盖。2、合作打造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我社与农投公司合作积极申请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项目主要以推动发展4万亩高标准社会化服务为主,每亩可补贴100元,通过集中采购农资、机械化作业,推广无人机飞防、测土配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等技术,组建具有专业技术资质的耕、种、防、收全链条服务团队,提升服务效率,打造“供销统筹+国企运营+农户参与”的创新模式,为全域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可复制的样板。五):基层治理促提升1、夯实基层阵地。目前我系统仍有9个基层社房屋仍属于砖木结构或窑洞结构,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哈镇供销社、麻镇供销社房屋存在墙体裂缝和倒塌;王家墩供销社、石马川供销社房顶大面积坍塌;古城供销社院墙松垮,裂缝明显,遇暴雨洪水等极端情况有冲垮的风险。我社积极争取省市“新网工程”项目,着力夯实老旧基层阵地根基,提升为农服务能力。2、机制保障社有资产。目前基层社职工共98人,职工年龄老化,基层社人员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且人员分布不均全系统一出现6个基层社为空心无人社或1人社的现象,其余基层社也陆续会出现该类现象,国有资产存在流失的风险。结合目前全系统共有多个基层社出现空心无人社或1人社的现象,根据县社领导班子调整,我社及时调整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并将委员会工作任务调整为重点对全系统空心社和1人社的社有资产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供销系统完整有序运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