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平县> 富平县目标责任考核委员会办公室

富平县目标责任考核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3-31 17:20
单位名称 富平县目标责任考核委员会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目标责任考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目标责任考核组织、实施及督查。
住所 富平县委办公楼六楼
法定代表人 李敏
开办资金 18.3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中共富平县委组织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52万元 19.0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坚持以构建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为统领,紧扣市对县考核和县内考核“两个中心”,以目标管理、责任落实、考核激励为主线,扎实推进考核工作改革创新,考核导向引领作用得到切实发挥。(一)市对县考核稳中求胜。争取市对县考核加分14项、8.8分,位居全市首位,助力我县市对县考核综合排名全市第1,争取市对县考核奖金200万元;争取县处级领导干部优秀名额13名,申报三等功6名。(二)考核机制规范完善。深入践行政治要求,按照“突出重点、导向明确、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原则,科学设置2024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框架;按照基层减负的若干规定,逐单位对年度目标任务进行“雕琢”、完善,确保各单位年度目标任务的精准性、合理性、有效性。(三)激励导向鲜明突出。坚持将“三项机制”作为考用结合的重要抓手,强化鼓励激励实践运用。2023年13家单位直接评优;对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的53家单位,进行通报表彰、颁发奖牌;兑现年度考核奖金1960.77万元、鼓励激励奖金337万元,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形成了担当作为、奋勇争先鲜明导向。二、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是通过考核手段,推动全县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考核工作既与中省市政策要求紧密联系,又与全县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做到与全县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二是坚持“人事同考”基本原则,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按照目标定准定实、实绩考准考实、结果用准用实的“三准三实”原则,推动了全县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同时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提供基本参考。三是坚持将争取中省表彰奖励作为争取考核加分、拉大考核差距、实现争先进位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大“三项机制”奖励力度,有效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追赶超越、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在市对县考核中连年稳居全市前列,为全县争先进位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存在问题一是指标设置标准不高。在个性指标设置中,主要采取自主申报的方式进行,但在指标申报中还存在标准不高、门槛过低、指标完成挑战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在推动工作时动力不足。二是指标设置不够精准。一些指标涉及多家责任单位,但非指标主责主业单位因只承担少许配合工作任务,在指标推进中作用发挥不明显,导致该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单位工作实绩实效。三是指标设置量化不够。一些指标设置时,对具体任务未进行进一步的细化量化,指标内容过于宽泛,评判标准难以把控。四、改进措施一是科学定标。按照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原则,重点围绕市考主要经济指标、“十项重点工作”、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以及全县年度重点工作等内容,增设平时考核指标,量化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并全面提高平时考核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占比,引导各单位精准发力、推动落实。二是健全机制。坚持将制度建设放在首位,继续推行主要经济指标、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县级领导包联、责任单位包抓制度,实行月分析、季调度、综合研判、跟踪督办机制,积极倡导一线工作法、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挂图作战”等现行举措进行全面梳理,形成系统化推进、贯穿式执行的工作新机制,进一步细化流程、规范操作,提高考核工作水平,增强考核“底气”。三是精细管理。实行指标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分类别监测工作机制,建立指标管理台账,按月(季)制定工作计划,逐项夯实领导责任,明确完成节点和时限,加强跟踪监测、服务指导、整改落实等日常管理,对问题指标、滞后指标及时预警提醒、重点督办,全力推动指标完成。同时,坚持考核触角下移,主动介入职能部门单项业务考核,严格评价办法、规范评价行为、补齐工作薄弱,维护考核权威公正。五、2025年工作计划深入落实基层减负有关要求,突出“考少考精考重点”,持续精简优化考核指标,严格对照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部门职能职责和全县中心工作设置考核指标,健全“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准入准出机制,把牢“准入关”。优化考核方式,严格落实“一支队伍一次完成”要求,综合运用系统生成、数据调度、日常监测等方式,掌握指标完成情况,强化平时监管,减少实地考核,减轻基层负担。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4年度无投诉情况2.2024年度无绩效和受奖惩情况3.2024年度无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