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府谷县> 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7:14
单位名称 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土壤养分检测及耕地质量监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负责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工作;开展植保新技术、新农药、新器械的引进与推广;承担植物检疫基础工作。
住所 河滨路农业大厦5楼
法定代表人 牛占忠
开办资金 23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府谷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39万元 221万元
网上名称 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中途由于单位领导调整涉及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具体业务(一)推广工作1.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完成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任务,涉及的8个乡镇种植面积4000亩,在今年严重干旱下玉米平均亩产110公斤,大豆平均亩产80公斤,平均产值每亩700元。完成2023年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面积1000亩任务,涉及三个乡镇。2.品种展示示范。实施面积135亩,在清水镇清水村落实玉米品种展示示范面积55亩26个品种,遴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新品种四个;在黄甫镇吕家塔村落实实施的糜子品种展示示范面积75亩,展示来自本省16个糜子粳、糯品种。遴选出3个适宜我县种植且抗逆性强的品种。品种的展示示范,为我县品种的选择和推广提供了真实的科学依据。3.糜子品种比较实验。由榆林市农技中心下达,面积4亩,共安排7个糜子品种,认真比较品种的抗逆性、丰产性、抗病性和品质,如期完成试验任务。4.良种、良肥推广。2024年面向农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发放农作物种子、肥料。其中玉米种子2万袋,预计可种植面积2万亩;高粱种子1.6万斤,预计可种植8千亩;谷子种子1万斤,预计可种植9千亩。发放马铃薯种薯200吨,发放有机肥料660吨,尿素17.5吨,磷酸二氢钾20吨。5.配合糜子协会完成“国家糜子育种联合攻关项目”。糜子培育任务面积100亩,品种55个并全力支持后期的黄米适口性、黄米稠酒、黄米糕、汤圆、醪糟、茶米专用品种筛选评价评选工作,为筛选黄米适口性好、黄米稠酒、黄米糕、汤圆、醪糟、茶米专用品种做好技术支持工作。6.抗旱保粮。完成老高川、大昌汗、木瓜、庙沟门、清水镇、黄甫镇抗旱保粮工作,中心派3名技术人员配合其他部门抗旱人员顺利完成六个乡镇的抗旱保粮工作。7.全县粮油测产。负责全县60多万亩粮播面积粮食测产任务,共取样点120个,走访和实地测算、估算面积12万亩,圆满完成测产任务,所得数据与统计局数据一致,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8.旱作集成技术推广。面积5000亩的指导和补助资金结算,已全部完成。(二)检疫检验工作9.报表报送。研判病虫情况,按时准确上报各类报表、发布虫情情报。年初保证设备检修工作,每周定期收集病虫情报,仔细识别分类、整理虫种、数量,制作标本,确保第一时间了解病虫发生动向。按照要求定期检测并按时准确填报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月报表和年报表。10.苹果蠹蛾检测。分别在府谷县黄甫镇墙头村、冯家会村、清水镇杨庄则村、府谷镇赵石堡村、武家庄镇王家渠村5个点悬挂苹果蠹蛾诱捕器,每个点悬挂5组,共25个监测点。合理安排监测点位,随时掌握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定期更换诱捕器粘板和诱芯,每周实地检测并填报苹果蠹蛾检测报表。11.植物检疫宣传。按照用户要求及时受理办理植物检疫要求书,严格按照规程办理调运检疫证书等工作。(三)防治工作全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108.942万亩次,防治面积64.995万亩次,其中化学防治面积36.31万亩次,生物防治面积8.05万亩次,种子处理12.01万亩,土壤处理5.73万亩。挽回损失1.399万吨,实际损失0.93万吨,实现粮食作物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最小的目标。12.完成防治年报。如期完成市级2024年度农户使用农药调查情况、2024年度药械实际用量和绿色防控填报任务。13.开展防治宣传。中心技术人员深入我县谷子种植区进行技术跟踪指导,并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墙头村召集玉米种植户,在田间地头开展了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以及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培训会。木瓜镇农投集团丰牧公司会议室,对公司的协管员进行了培训。分别就秋粮作物病虫害识别、防治,测土配方相关内容作了详细讲解。培训会互动热烈,气氛很好,收到良好效果。在我县谷子优生区木瓜镇开展了谷子白发病症状与绿色防控及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技术培训会。14.落实玉米大豆“一喷多促”。全力以赴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通过对玉米、大豆和秋粮作物,使用无人机作业一次喷施磷酸二氢钾、杀虫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抗旱保水剂等混合液,达到促壮苗稳长、促灾后恢复、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升的目的。(四)种业工作15.农作物种子经营备案及市场监管。为保障农民用种安全助推粮食增产增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无证经营、无销售台账、无委托销售备案、套牌侵权、制假售假、未审先推等违法行为,中心共出动监管人员24人次、车辆7次,先后在府谷镇、孤山镇、新民镇、庙沟门镇等乡镇的农资集市进行了监管检查,检查农资门店26家,种子地摊17处。16.完成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良种推广的验收与发放。验收发放马铃薯晋薯16,2000亩,玉米品种瑞普908、909,10000亩,谷子晋谷21、赤谷25、8000亩,高粱晋杂12、10000亩,严格依照检验流程及合同验收标准进行扦样、封样、检验、验收、发放。其中玉米、高粱是农业局实施项目农技中心负责验接收与发放。17.全省农作物种业统计数据上报。此项工作为全国种业网络数据平台的重要依据,虽然此项工作错综复杂数据采集困难重重,我中心经过多次与农业局种植科、乡镇农技员核对数据,摸清我县辖区内的种植品种及面积情况,并于4.15日及时上报省种子管理站。18.春耕入种统计。通过走访群众、田间地头实际勘察、与驻村干部研讨等,及时了解乡镇种植面积及品种情况后同步反馈给农业局种植科,配合了局春耕入种统计工作,完成了春耕入种统计表。19.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中心技术人员克服了调研难度大、无费用支撑等困难,此项工作由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达,工作难度较大,无项目费用支撑,先后数次到基层实地调研,首先对种植规模较完善的种植企业进行了细致调研,从中药材品种入手,实际掌握目前全县种植的中药材面积约21000亩。二、社会经济效益1、完成面积5000亩的指导和补助资金结算,已全部完成。2、全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108.942万亩次,防治面积64.995万亩次,其中化学防治面积36.31万亩次,生物防治面积8.05万亩次,种子处理12.01万亩,土壤处理5.73万亩。挽回损失1.399万吨,实际损失0.93万吨,实现粮食作物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最小的目标。3、验收发放马铃薯晋薯16,2000亩,玉米品种瑞普908、909,10000亩,谷子晋谷21、赤谷25、8000亩,高粱晋杂12、10000亩,严格依照检验流程及合同验收标准进行扦样、封样、检验、验收、发放。其中玉米、高粱是农业局实施项目农技中心负责验接收与发放4、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有机肥应运技术示范,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应用面积5500亩,共推广本地有机肥660000公斤。5、完成玉米套种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田4000亩,每亩少施化肥50公斤,大约减少化肥用量200000公斤。在庙沟门镇贺家梁村、清水镇清水村、孤山镇杨家沟村完成糜子、谷子广西百泰微生物菌肥引进示范种植160亩,每亩减少化肥用量75公斤。为以后推广微生物菌肥打下良好基础。在墙头农业园区实施3000亩玉米专用有机肥示范田,每亩施用农家肥1000公斤,玉米专用有机肥50公斤,每亩少施化肥100公斤,减少化肥用量300000公斤。6、完成面积59万亩,配方施肥用量1.0851万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00亩。推广秸秆还田28600吨,大大减少了农用化肥的使用量,有效的防治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提升与保护了耕地质量。三、存在问题围绕县域农业发展特点,自身工作队伍建设情况,仍然存在队伍薄弱、技能滞后、经费不足、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时常梗阻,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能力差,公益化服务和市场化推广并行的推广技术力量不能形成,对农民开展的免费培训覆盖面不广,工作停留在完成下达任务保证基本盘的粗浅层面。四、整改措施1、加强员工培养,单位定期学习,定期到田间地头参与实践。2、向上级部门申请更多贴近百姓的项目,同时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落实经费问题。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围绕推广主业,推动服务水平提升。1.加强适宜我县环境的作物品种的引进、试验、品比和推广。2.加大有机肥、复合肥、叶面肥的试验和推广力度。3.加强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4.加强旱作集成技术、肥水高效利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5.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和技术,加强作物病害、虫害的监测、预紧和防治力度。(二)加强农技推广工作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技推广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建设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实现农业系统管理人员、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之间的互联互通。探索线上线下同时服务。(三)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联合攻关等方式,加快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四)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各项推广服务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农民对推广服务工作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优化农技推广的方式和方法,确保农技推广工作取得实效。(五)强化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提升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更新农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农技人员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