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陈仓区大病医疗保障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新农合基金筹集,基金预决算,家庭医疗帐户使用、管理,对新农合机构审核和监督检查 | |
住所 | 宝鸡市陈仓区市民中心四楼408 | |
法定代表人 | 贾彦 | |
开办资金 | 146.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陈仓区医疗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35万元 | 16.8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加强监测,强化预警,基金监管取得新提升聚焦守护医保基金安全,强化数据赋能,有条不紊推动基金监测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效。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力度。 全面加强医保基金监测分析,按月对全区门诊、住院、慢特病等数据汇总,与上年度同期住院人次、住院率、次均费用等项目横向分析、纵向比较,为定点医疗机构控费、上级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创新建立医保基金“四色预警”工作机制,通过红、橙、黄、绿四种颜色,按季度通报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挂图公示,强化医保基金绩效管理,提升基金使用绩效,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切实维护医保基金支付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强化监测结果运用。加大医保基金监测运行情况通报力度,编印4份全区医保基金运行分析报告、印发12份监测通报、下发8份医保基金规范使用提醒函,橙色预警3家定点医疗机构,保障基金安全运行,有效促进基金规范使用。充分利用监测预警结果,组织召开全区医保基金监测预警运行分析会,按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分类通报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运行情况,找准问题根源,促进我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更加安全、平稳、有序运行。三是强化基金监管力度。按照区局安排部署,牵头开展全区村卫生室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召开会议、业务培训、现场指导、限期整改等方式,积极督促村卫生室规范医保报销和药品集采管理,现场实地检查51家、镇卫生院代查125家,定点卫生室门诊统筹报销结算率由最初56.2%上升93.6%,全面提升村医医保服务能力。对全区57家定点药店开展实地检查,发现问题7大类165个问题涉及违规金额21400元。配合区局开展基金监管10余次,聚焦检查、检验、康复理疗等重点领域,对举报投诉涉及的定点医药机构及时开展现场核查,依法依规处理,持续推动医保基金监管效能提升,巩固不敢骗的高压态势。(二)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助医帮困彰显新成效始终将特殊人群100%参保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全面落实医疗保障政策,持续做好对困难群众的基础性、兜底性医保保障。一是实现困难人群应保尽保。全面动员困难群众参保,组织专门力量,按月进行比对核查,对疑似未参保人员安排镇街逐户逐人进行上门核实,及时对死亡、服役、服刑、户口迁出、失联失踪等人员,收集行业部门认证的视同参保佐证资料12219份,逐份核实,建立区镇村三级参保台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实现全区困难人群103346人100%参保。二是全面落实医保扶贫过渡期政策。严格执行省、市医保扶贫过渡期政策,全面落实门诊慢特病、“两病”政策,逐月对困难人群住院诊疗情况进行核实,落实专人负责,通过政策宣传、督促办理,上门服务等形式,确保符合慢特病标准及“两病”标准的困难群体,做到应纳尽纳、应办经办。建立困难群众住院台账、门诊慢特病台账、“两病”台账,确保全区困难人群医疗情况镇街有据可查、有迹可循。住院共计报销26354人次,总基金支付11567.93万元;慢病报销38067人次,总基金支付1192.66万元;两病报销3360人次,总基金支付14.84万元。三是健全因病防返贫动态监测。自主开发搭建医保防返贫监测预警工作系统,完善《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流程图》,按月对全区脱贫人口和普通群众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核查,核实核清医保政策落实情况,建立因病致贫防返贫监测台账,逐一向市医保局、区农业农村局、镇街及卫生院统一反馈,核查研判,精准施策,强化因病致贫、返贫等监测力度。医保共计防返贫监测1422人,经研判分析筛查,842人纳入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享受医保基金支付2556.2万元;237人纳入民政部门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享受医保基金支付1220.05万元,巩固脱贫成效,全部落实医保政策,排除因病返贫致贫隐患。四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果。组织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培训活动,深入镇街、社区对困难人群倾斜政策、门诊慢特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等方面全面详细地进行解读,将医保政策精准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印发困难群众医保政策明白卡、告知书等,下发各镇街,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群众医保政策知晓率。先后8余次赴帮扶庵里村开展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了解村情民意,开展一对一帮扶,排查解决存在难点问题,了解生活、医保政策等情况,协调解决医保报销、“雨露”计划补助等实际问题5件,进一步巩固帮扶成效。(三)打通网络,便捷服务,经办建设翻开新篇章全面围绕医保改革重点,紧跟新时代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建设医保专网、推广医保信息化业务编码,不断提升医保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一是强化信息数据汇总。在医保系统管理权限收紧的情况下,坚持每月分批次对全区居民在全国的住院、慢特病、两病等数据在医保系统中进行逐页导出,汇总、分析、比对,建立全区居民住院台账、慢特病台账、两病台账,并比对出困难人群待遇享受台账,全年共导出20余万人次,进行汇总上报并下发各镇街。二是打通基层医保网络。按季度对全区医保专线接通情况进行核查,积极联合移动公司赴各镇街现场实地指导,对因搬迁、新建等涉及需要重新接入专网的做好配合,及时签订《医保网络信息安全责任书》;对未完成单位、网络不通的及时反馈项目公司进行督促接入,确保专网入镇入村。三是推进接口改造。积极对接省市技术人员,及时下发接口改造改造规范,对涉及改造的定点药店和医疗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和流程,全面开展硬件更新,前期改造测试和后期正式操作两个技术阶段、过程录屏上报、审核应用等工作,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反馈。按照全市工作要求,市级试点药店幸福大药房完成所有电子处方改造应用工作,并接受市上在线检查验收。全区5个二级医院,电子处方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区其它中心定点药店,按照规范流程开展了接口改造工作,全区电子处方改造工作位居全市前列。目前,在电子处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省市安排的特殊药品双通道改造工作也在有序开展中。四是开展业务培训。强化结合工作职责实际,学习、整理、制作医保便民服务信息化政策宣讲课件,从医保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省医保信息平台基层操作使用简介、医保政策官宣窗口及常见病种医保线上电子申报端口、区级医保服务政策联系方式等四个方面内容对镇街、村医保专干进行宣传培训,让基层医保干部掌握医保信息操作技能,更好服务参保群众;及时联系省市,邀请省专家老师进区群,推荐区二级医院负责同志进省技术群,学习、落实接口改造实施工作。(四)正视不足,迎难而上,推进基金监测新高度在2024年医保基金监测工作中,我中心聚焦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宣传培训、信息平台、智能监控、网审联查六条主线,搭好监管“大框架”、建强监管“主力军”、念好监管“紧箍咒”、搭建监管“云平台”、画好监管“动态图”、用好监管“放大镜”,四色预警,挂图公示,加强基金云治理监管,形成以数据分析预警为抓手,分级预警管理,约谈、整改、回访、现场核查等举措为推手,绩效考核为保障的“四色预警”基金云治理闭环监管模式。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我中心荣获全省医保助力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四色预警”基金云治理监管做法被《陕西省医保基金监管先进做法汇编》收集,荣获全省医保基金征文一等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医保基金监测职能发挥还不充分、工作统筹推进难度大。2.医保助力乡村振兴参保数据的精准度稳定性需要加强提升。3.困难群众对医保扶贫政策的知晓率需要巩固提升。(二)改进措施1.加强医保基金监测职能业务培训,提升综合业务水平,加强统筹协调力度。2.加大部门数据对接力度,加强数据共享,精准比对,提高数据的精准度稳定性。3.加大困难群众对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培训力度,下发最新政策宣传资料,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对医保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四、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我们将以“四个提升”为抓手,加强党建引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全力做好医保基金监测监管、困难群众2025年参保、医保政策落实等工作,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持续推动中心各项任务高标准完成,进一步提升参保群众医疗保障获得感、满意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