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府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了推进园区建设,规范和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园区健康、有序发展。编制和组织实施园区建设规划、园区的土地开发、基础实施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园区规划、建设、科技、安全、环保、统计等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府谷县府谷镇天府路7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祁军 | |
开办资金 | 80.9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拔款 | |
举办单位 | 府谷县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8887.78万元 | 50183.1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府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从业人数 10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具体业务(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总投资932.71万元的高新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皇甫川产业区附属工程)、总投资127.87万元的新区综合服务区市政道路护栏安装工程、总投资168.3万元的清水川产业区河堤及进场道路防洪维护工程、总投资80.68万元的高新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庙沟门产业区道路维修工程)、总投资71.8万元的龙门架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设。总投资7229.87万元的新区阴塔北片区市政道工程已完成钢筋混凝土排洪渠1129米、土方开挖回填约9万方、铺设管网约120米、灰土挤密桩11280米。总投资1326.07万的元新区东区三路及排洪渠工程已完成581米排洪渠及路基处理。(二)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全程跟踪服务在建项目11个,正在进行前期手续办理项目8个。其中清水川电厂三期、清水川电厂发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郭家湾电厂灵活性调峰改造、庙沟门电厂一期机组调峰改造等4个项目已顺利竣工投产,完成投资7.2亿元。7个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其中大唐西王寨电厂场平、1号锅炉基础承台和短柱浇筑已全部完成,完成投资4.5亿元;府谷能投郭家湾矿业有限公司年产210万吨年资源整合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完成投资6亿元;10万吨绿电制氢合成氨项目场平工程已开工,主要生产设备制氢电解槽已订购,完成投资0.5亿元;三忻硅铁综合利用、凯丰硅铁、新元洁能热电联产改造、鼎乾瑞丰煤矸石制硅肥等4个项目也进展顺利。泰基硅铁等8个前期项目正在办理可研、能评、环评和土地审批等手续。(三)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面完成榆林市招委会下达的考核任务指标,全年项目到位资金25.654亿元,其中省外项目到位资金12.588亿元(任务12亿元);省内项目到位资金13.066亿元(任务5亿元)。完成签约项目6个,引资额63.8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4个(任务4个),引资额45.3亿元(任务40亿元);协议项目2个(任务2个),引资额18.55亿元(任务8亿元)。完成项目策划包装4个(任务4个),项目概算61亿元(任务20亿元)。(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和供应,制订了控制性出让指标体系,规范“标准地”项目的对标验收,总面积339.13亩的2宗“标准地”目前正处于挂牌公告期,待公告期满即可完成供应。全面开展区域评价,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编制完成,总投资326.92万元;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和矿产资源压覆评估正在编制中,计划投资443.73万元;地震安全性、区域空间生态环境、文物考古三项评价暂不需开展。(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各项考核任务首次全部完成,2024年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其中复核认定3家,新认定4家(任务3家),目前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5家;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任务20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8000万元(任务7200万元)。(六)提档升级持续发力。全面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为副组长、19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化工园区复核扩区认定工作,将安全整治提升与化工园区复核扩区认定工作同步实施统筹推进。扎实加强化工园区管理,根据化工园区建设新标准,正在编制化工园区规划体系、职业健康体系、环境跟踪评价和监测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等共计26项服务类报告,计划完成投资700.49万元。认真做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申报工作,在资源规划局的业务指导下,目前完成了申报初稿编制工作,正在等待审批。全面完成了7.5吨以下兰炭生产装置的拆除整改,目前高新区没有受环保和安全限批、挂牌督办以及其他限期整改未完成的事项。(七)安全底线全力坚守。强化理论学习,全年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12次,积极组织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培训,共2期97人次。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从各大企业分两次选聘安全生产专家26人参与日常安全检查。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全年共出动检查776人次,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035处,下达整改通知书160份,其中892条已完成整改,243条正在整改中。高质量承办府谷县2024年油库泄漏着火事故应急演练,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完成了皇甫川产业区、清水川产业区北区、庙沟门产业区新庙区域封闭管理闸机及视频监控、车辆设别系统设置。建成庙沟门、新庙、石马川三个危险化学品专用停车场,在17处关键路口设置提示牌,在专用和混合车道安装限速监控,进一步对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管控。投资1250万元的智慧化管控平台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3个消防站已开工1个,2个已完成立项等手续,预计2025年3月份开始建设。委托第三方编制了高新区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评估打分72.9分,安全风险等级为C,完成了市上下达的化工园区安全整治目标。2024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611.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营业收入达466.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实现税收收入41.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利润总额达66.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期末从业人数为20569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三、存在问题(一)改革创新力还需提升。产业园区改革的后半篇文章还未完成,相关改革措施未落地实施,企业办事不出园尚未实现,园区规划、管理、建设、运营有心无力,“管委会+公司”的运营模式还停留在纸面上。科技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等培育尚未破零。(二)要素保障力还需提升。园区项目储备用地短缺,缺乏集中连片的大中型精细化工所需的土地,项目等地现象还存在。部分入园道路、消防站、安全监管平台、实训基地等配套基础功能设施建设滞后,整体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四、整改措施全面落实行政审批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标准地、项目建设承诺制、直供电等一揽子改革措施,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提升入园项目“帮代办”服务效能,推进园区管理体系与管理能力现代化。启动“管委会+公司”的模式运作,把管委会独自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开发建设运营职能,转变为“管委会+公司”的模式共同承担。改革后,“管委会”作为园区的管理机构,承担园区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招商引资、行政审批等行政管理职能;“公司”作为开发区开发运营的市场主体,主要承担园区的融资投资、土地开发、公用事业管理运营等职能。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用地保障,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有效破解制约项目落地的难题。五、下一年工作打算(一)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全力推进火电清洁化生产,打造清洁高效电力供应基地。擦亮主导产业名片,推进兰炭金属镁行业升级改造,下势开展厂容厂貌深度整治,实施安全、环保、节能、消防技术等老旧设备革新,实现传统兰炭产业提质增效和金属镁产业特色化高端化发展。深度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向下游发展。通过亩均效益评价,倒闭传统企业整合重组,规范入园。(二)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壮大成势,力促绿电制氢合成氨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实现高新区氢能产业“零”的突破。积极发展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做大光伏、风电产业,跑赢风光氢储新赛道。鼓励引导能源企业向高韧性挤压、镁合金材料、汽车零配件等领域转型,推动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加快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尽快达到市上要求的目标水平;(三)全员全域招商引资。按照高科技、高附加值、低碳化、低污染的总目标,围绕镁及镁合金深加工、精细化工、固废处理等产业,结合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瞄准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敲门招商、组团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引进头部企业、“链主”企业,用市场、资源、资金和政策优势换来“高大上”“链群配”的好项目,全力构建府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四)科学有序规划建设。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超前谋划一批具有牵引性、带动性的高质量项目。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总体要求,以省级高新区为主体,整合托管市、县级园区,纳入统一的四至规划范围,科学合理布、明晰产业规划、一体推进建设。(五)完善基础配套功能。继续推进阴塔北片区市政道路等续建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营盘路部分道路、清水川产业区道路提升改造、水秀公园等市政工程。在全面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化工园区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智慧化管控平台、三个消防站、化工园区实训基地等功能设施,力争8月底前全部投运,构建基础设施共享平台,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综合保障水平。加大争资争项力度,紧盯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结合园区发展实际,确保项目谋得准、资金争得来。(六)深化改革破题力度。深化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争取这两项制度2025年落地实施,充分调动全员主观能动性,激发内生动力。协调推进直供电改革,打造低电价园区,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大力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加快建设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的现代化园区管理制度,完善园区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园区提质增效,优化园区内设机构与政府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良好。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