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临渭区>
渭南技工学校
渭南技工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3-31 16:42
单位名称
渭南技工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中级技术人才,提高社会职业素质。各类技术工人培训,相关技能培训。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渭白路东段
法定代表人
张铮
开办资金
130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临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32.7万元
1478.78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技工学校.公益
从业人数 8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服务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开展业务情况:我校成立于1989年,是目前全省唯一一所全日制县办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占地50余亩,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90余名,在现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钳焊、汽车制造与装配、计算机网络应用、护理、保健按摩、健康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制作、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交通客运服务、幼儿教育、数控加工、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备、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等六大类16个专业。多年来,我校先后被确立为“省级劳动预备定点培训学校”、“农民工培训基地”、“三门峡库区移民培训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荣获全省“劳务输出培训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技工教育先进办学单位”、渭南市“青年文明号”、区级文明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在2022年全省我们根据适应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校校合作,不断拓宽办学模式.一是学校八大类16个专业今年共招各类学生594人,在校学生1656人。二是实行全日制学历教育与各项培训并重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技术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我们不断完善就业安置措施,着力抓好学生就业安置,搞好职业技能鉴定。今年有56名毕业安置,安置率达96%以上。还有262多名学生进入大专院校深造学习。临渭区职业技能认定站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岗位技能培训和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本年度举办各类培训3312余人次,职业技能认定654多人次。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招生工作关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持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完善招生工作细则,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全员责任,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公众号宣传,开设抖音官方宣传号,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保证生源和就业安置的质与量。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抓好教师队伍自身的培训与学习。利用多种途径、平台及有效方式方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搭建有效的业务学习平台。努力拓展教师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努力提升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成长,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高水平、多样化需求,保障学校教育事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通过思政教研组建设,整合德育教学资源,不断强化培养、选拔力度,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爱岗敬业、高效稳定的思政教学队伍。同时,加强德育班会建设,实现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两大队伍协同发展,推动思想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二)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让专业、教材、课程对接市场需求,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模式,开创一条围绕产业办专业、创特色、促发展的改革之路。重点突出机电、汽修、计算机网络等优势专业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新增特色专业建设,开设专业15个以上,以产教融合促进带动专业发展。(三)探索教学新摸式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毕业生零距离对接就业岗位。2025年,引入产教融合型企业5家以上,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共建共享的产教融合办学亮点和特色。(四)加强技能培训工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培养技能人才和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组织开展农民工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职业技能提升等活动,年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五)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思政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完善党支部领导下,各部门、班主任、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思想教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着力推进思想理论课精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活动和重大纪念日、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为契机,利用新媒体优势,创新工作机制,推进思政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培养爱岗敬业、吃苦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行动。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共创优质育人环境。大力发展学生社团特别是技能社团,引导技能培养、文化艺术、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社团的综合发展,努力为每名学生提供个人爱好和技能学习的平台,更好展示学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风彩。今后我们将在区人社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以创新谋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不断调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