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城固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整合教育资助资源,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及贷后管理工作 | |
住所 | 城固县教体局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肖开斌 | |
开办资金 | 19.9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城固县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8.47万元 | 7.2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城固县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抓宣传促知晓,提升资助满意度。一是扎实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家长会、报告会、班会、板报、展板、电子屏等形式,广泛宣讲和解读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和教育惠民精准资助政策,确保政策宣传落到实处。二是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告知制度。春、秋学期给享受教育惠民政策的“重点保障人群”学生家庭一户不漏地出具了享受教育惠民政策明白卡,由受助学生户籍所在镇办学校老师负责入户宣讲资助政策,并将“明白卡”送达受助学生家中,有力提升群众对资助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三是继续做好结对帮扶工作。采用师生结对帮扶模式,由结对帮扶老师利用家访机会,给学生或家长宣讲教育惠民政策,培养政策明白人,为巩固衔接上级考核奠定坚实基础。2.勤对接快比对,精准建库保落实。扎实做好困难学生认定、建立困难学生信息库工作。一是采用自上而下、自下到上的“双保险”机制,一个不漏地识别资助对象,建立本县户籍本县就学的“重点保障人群”学生信息库。及时将“学生学籍数据”、乡村振兴局“脱贫人口数据”、民政部门“低保、三类人群和特困救助供养数据”、残联“残疾人口数据”、军人事务局“优抚对象数据”进行比对,精准识别本县户籍的“重点保障人群”学生,并把比对识别出的“重点保障人群”学生下发给学生就读学校,学校结合学生就学实际,查缺补漏,精准上报,准确建立《各学段本县户籍本县就学的“重点保障人群”学生信息库》。二是采用资助政策告知书和学生或其家长承诺制,提高政策知晓率,确保资助政策严肃性。三是做好线上线下数据比对和实时调整,确保重点保障人群学生一个不漏地享受相应的教育资助政策。我们把“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下发数据和“重点保障人群”学生信息库有效比对,确保系统核对的“有效数据”和“重点保障人群”学生信息中脱贫户学生数据一致,保证了教育惠民精准资助一个不漏。同时,对系统中核对的“无效数据”进行跟踪管理,为控辍保学工作筑牢防线。四是建好非“重点保障人群”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按贫困原因,分困难和一般困难两档,建立《各学段非重点保障人群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3.重录入严审核,实现学生资助信息化管理。按照省市关于学生资助系统数据录入工作要求,资助人员积极参与,按时间节点,在系统中完成数据录入、审核工作,实现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管理。2024年度,我们按照时间节点,准确地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和受助信息;在“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核对、审核重点保障人群就学受助信息;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内各学段录入了学生享受资助政策信息情况,确保线上线下数据一致,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共享,推动资助中心学生资助工作科学、规范发展。4.全力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本息回收工作。一是做好贷款预申请工作。五月份,在全县高三毕业生中开展助学贷款预申请工作,1735名学生参加了贷款预申请。二是简化手续。在办理生源地贷款时,既严格执行政策,又尽量简化办事手续,能合并办理的合并办理,能一次办理的决不让群众跑第二次;在审查贷款资料时,现场进行录入确认,对于资料有误或不齐的学生,当场指导学生更改或完善;在本息回收时,提醒学生尽量用云闪付、支付宝还款,达到方便快捷,对行动不便的家长,主动登门收缴。三是做好助学贷款本息回收工作。第一轮提醒宣传。六月份通过电话、QQ群、邮箱等渠道对本年度即将毕业的贷款学生,进行第一轮提醒,并宣传2024年助学贷款免息和到期本金延期政策,告知学生12月20日前偿还本金无利息;第二轮常规提醒。十一月初进行第二轮常规提醒,电话通知贷款学生偿还2024年度到期本金的还款方式和时间节点,再次宣讲2024年助学贷款免息和到期本金延期政策,并鼓励学生提前还款;第三轮攻坚提醒。十二月份进行第三轮集中攻坚提醒,对无法联系的贷款学生,深入村、组,登门入户进行攻坚提醒。2024年,我县共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950人2704.1130万元,比2023年度增加298人810.868万元,有力保证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学。截至目前,2024年共计回收贷款1810人次3633笔合同26110170.79元,其中提前还款1623人次3359笔合同25397533.84元,到期正常还款187人次274笔合同712636.95元,助学贷款到期本金全部回收到位,全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群众好评。5.精研判动态补,确保“精准资助一个不漏”。资助中心积极采取措施,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切实做到“应助尽助”。每学期资助中心对“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下发的数据进行比对审核详细研判,对比对出的未享受资助重点保障人群学生迅速进行资助,今年用县级教育救助金资助特殊困难的“重点保障人群”和家庭突发严重变故的大学新生37人9.3万元此举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一致好评,确保精准资助100%。6.建机制细排查,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要求中心校每半月在辖区内进行一次摸排,通过监测摸排,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本年度承担教育支出(剔除各级财政政策补贴和资助后,不包含学生个人生活费)超过5000元的学生共有121人,并及时反馈给县乡村振兴局。7.防风险强管理,推动资助工作提质效。我们继续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资助工作落到实处。在资金发放上,实行发放前、发放中、发放后全程监管,防范了风险,保证了资金安全,提高了工作效能,同时对发放情况实行告家长书制度,提高了知晓率。在资助工作流程上,按照“建立困难学生档案库,资助指标核算,资助金下拨、公示和发放,留存资助档案”的流程,确保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应助尽助,并保证“重点保障人群”学生优先全部享受政策,实现规范资助和放心资助,且把资助政策向山区倾斜。在具体工作中,从县到校统一制定资助档案卷宗目录,规范收集、整理、装订资助工作印证资料,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痕迹化管理。在生源地助学贷款中,实行资格首审负责制,知情联系人联络制,信息交流群制,跟踪服务制、三轮催收本息制,确保了生源地助学贷款既能贷得出,管得住,又能本金收得回。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4年,严格按照“学籍在且人在校”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共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9258人1973.9875万元(重点保障人群学生12549人次708.5925万元)。其中:学前教育阶段4060人次152.2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12571人次615.2675万元;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助学金5572人次554.9万元;中职教育阶段免学费4203人次378.27万元,助学金2852人次273.3万元。落实中央彩票公益金励耕计划54人56万元,滋蕙计划354人22.7万元。通过积极对接沟通,争取大红门集团资助67人13.3万元,江苏南通市梦田公益连心社爱心资助我县100名品学兼优困难学生10.69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由于县财政资金没有按照应配套比例足额配套到位,导致今年秋季学期,部分已申请享受家庭经济困难“一补”并被学校认定、公示为困难的学前、义务段非重点保障人群学生未能享受“一补”政策。(二)改进措施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各级按照应配套比例足额配套学生资助资金。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新的一年里,将进一步强化资助政策宣传,优化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督导检查,强化规范管理,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能,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以教育惠民政策支持乡村振兴计划为重点的各项资助工作,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办人民满意教育贡献力量。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净资产年初数58.47万元,包含固定资产净值7.39万元,往来账户资金51.08万元。2024年12月县财政将往来账户资金全部收缴,所以净资产年末数仅剩固定资产净值7.22万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