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旬阳市> 旬阳市地震监测站

旬阳市地震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5-03-31 16:18
单位名称 旬阳市地震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防震减灾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承担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负责全市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负责震情速报和地震速报工作,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技术指导。
住所 旬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楼
法定代表人 宋显涛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旬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8万元 9.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住建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精心部署,压紧压实防灾减灾责任。我站认真按照中省市工作安排,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各司其职、担当作为,落实好防震减灾各项任务。(二)强化科普宣传,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开展科普宣传进学校。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地震演练活动,万余名师生共同参与。通过防震减灾宣传和防震减灾演练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师生、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互救自救能力。二是开展科普宣传进社区。防震减灾日在祝尔慷广场悬挂横幅,摆放防震减灾宣传展板10块、共计发放《防震减灾知识读本》《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汇集》1000余本、毛巾200余条、折扇120余把、纸杯13000余个,“防震减灾知识”和“陕西地震历史”彩页2000余份;现场组织群众扫码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线上答题100余人次,现场解答群众咨询地震知识50余起,让广大群众了解地震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三是开展科普宣传进村镇。分别为21个乡镇发放《防震减灾知识读本》2100余本,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送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升广大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同时各镇通过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走村入户、进学校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向村(居)民、学生及家长普及各类灾害知识和相关应急救援知识,讲解灾害事故的防范应对技能和应急处置常用方法。(三)动态更新信息,强化灾害防御能力。一是我站常态化坚持对我市南区6镇7度区房屋加固工程的房屋设施信息逐年进行动态更新,进一步提升我市灾害防御能力,结合2024年度危改政策,我市南区6镇7度区房屋加固工程竣工11户,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灾害防御能力。二是针对自2024年5月起我市启动建设的学校、医院等主要建设工程以及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法定要求执行情况以及工业园区“标准地”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风险排查。通过建立抽查检查台账,督促整改落实,有效消除了地震安全隐患。实地检查了12处在建工程,发出了2份备案整改通知书。截至目前,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数量已达10件,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率达到了90%,而重大建设工程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备案率实现了100%。(四)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监测预警水平。一是常态化完成地震灾害监测工作。完成了2个地震预警终端系统和地震监测台站(宋家岭、小河西沟)的日常运维工作,定期对宋家岭、小河西沟地震监测台站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市局进行汇报。二是开展城乡老旧房屋和水利、交通、电力、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工作,从源头上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不断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站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活动,使社会公众对地震灾害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增强了群众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了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地震应急响应中的协同作战能力,确保了在突发地震灾害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科普宣传效能有待提高。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覆盖面不大,基层防震减灾宣传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2.经费不足,现有专项经费只能维持现有站台维护及科普宣传费用,预警台设备维护路程远费用高。(二)整改措施:1.强化科普宣传,扩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覆盖面。开展科普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送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升广大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2.努力向上争取增加专项经费,确保地震监测工作正常运行。四、下步工作打算。一是做好震情监测跟踪工作。坚持“震情为先”工作理念和“震情第一”思想观念,常态化开展全市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和动态更新工作,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加强地震应急响应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细化应急响应措施,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地震灾害防御体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