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防治畜禽疾病,促进畜牧业发展。畜禽疾病医治、畜禽疾病预防、畜禽疫情测报(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宝鸡市滨河路石鼓园小区农业大院 | |
法定代表人 | 高志学 | |
开办资金 | 86.4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渭滨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1.49万元 | 55.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强化畜牧渔业技术指导。一是持续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印发了《畜禽养殖生态环境保护告知书》宣传资料,拉网排查养殖场户106个,选取示范养殖场,宣传典型经验,强化技术指导,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农牧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使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16%。二是推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针对我区7.16洪涝灾害对畜牧业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我站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走村串户宣讲《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对发现的畜禽尸体协助养殖户及时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扩散和环境污染。三是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开展兽药减量化、养殖尾水治理、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等,入户现场指导30余次,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100余份,“鳊鱼等问题药物清单”20多份,不断创新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开展动物防疫和科学养殖集中培训活动。聘请省、市畜牧兽医专家为辖区80余个养殖场(户)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养殖户的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和农技人员综合素质。(二)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今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仍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实施强制免疫,全面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和双轨制管理机制,坚持集中免疫、定时常态化补针的防疫原则,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并按照一畜一标要求,对免疫家畜全部佩挂免疫标识,建立了规范的动物免疫档案。经统计,今年来偶蹄动物口蹄疫免疫注射11800头(只)、猪瘟免疫注射4600头、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注射5260只、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注射近10万羽。免疫率、挂标率、建档率均达到100%。为了确保防疫质量,我们在集中免疫后期,积极组织开展免疫抗体检测。一年来,我站兽医实验室抗体检测样品650份(猪瘟100份、口蹄疫250份、小反刍兽疫100份、高致病性禽流感100份、新城疫100份),经检测抗体合格率达90%以上,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圆满完成了防疫目标任务。并顺利通过了市动防应急指挥部两次考核。筑牢了动物疫病免疫屏障,有力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三)持续做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目前,我区无生猪屠宰场、无生猪交易市场,生猪养殖户28户,生猪存栏1928头。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宣传,细化疫情排查、监测、调运监管是我们防控非洲猪瘟的主要手段。一是按照属地原则,由镇兽医站分片包联辖区生猪养殖户,实施动态监管。二是对照《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坚持每天对辖区内存栏生猪排查疫情,通过监测消除疫情隐患。截止年底,全区共排查生猪养殖14轮次,排查生猪2.4万头次,未发现不明原因死亡和可疑病例,无非洲猪瘟疫情。三是印发《秋冬季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技术》等宣传册,普及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增强养殖户做好非洲猪瘟防控责任感,指导养殖场户从消毒灭源、人员车辆流动控制、提高猪只健康水平等方面强化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降低非洲猪瘟发生风险。四是严格落实生猪调运监管。按照生猪调运规定,加强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审核把关,对调出生猪严格产地检疫,认真检查生猪临床健康状况,坚持“谁出证、谁负责”,确保生猪调运安全。(四)稳步推进人畜共患病防控。坚持以“人畜同步、分区防治、分类指导”为原则,结合市、区免疫方案,以布病防控为重点,全面开展人畜共患病防控。一是宣传发放布病、结核病、炭疽、狂犬病等防控宣传资料1600余份,全面提高了群众的防控意识。二是开展布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培训,指导从业人员做好自我防护,严格消毒,科学防疫,杜绝从业人员感染风险。三是注重部门联动,与卫健部门沟通协作,主动做好畜间疫情排查、流调等工作。四是在狂犬病防控上,以镇兽医站和宠物诊疗机构为重点,设置12个免疫注射点,对有主犬进行了全面免疫。五是开展实验室检测。今年来,我们以牛羊为重点,全面开展了布病监测净化工作。共采集牛羊全血样品362份,实验室平板凝集试验初筛362份,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复检36份,其中阳性13份,全部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措施,真正地做到了“早、快、严、小”,及时消除了疫情隐患。(五)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一是抓好畜牧水产行业安全生产。由专业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科学使用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开展瘦肉精检测,积极倡导全区畜牧水产养殖户无抗饲料、兽药减量化、绿色健康养殖。二是加大检疫力度。检疫人员充分发挥《宝鸡智慧畜牧业大数据云平台》作用,实现动物入栏、免疫、检疫、运输、出栏全链条“闭环”管理。强化产地检疫及落地监管政策宣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知晓率。三是组织官方兽医线上线下培训,规范官方兽医行为,切实要求做到“应检尽检”。四是强化运输车辆备案管理,明确备案车辆的清洗、消毒责任,切断流通环节传播途径。五是加强无害化处理监管,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规范处理病死动物,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六是做好畜产品质量监测。全年共采集畜禽产品、水产品78批次,检验结果全部合格。七是加强宠物诊疗机构的管理。对全区9家诊疗机构,集中培训,规范管理,随时进行技术指导。集中统一印制消毒登记册、医疗废弃物台帐,按动物医疗废弃物类别配发了五类收集箱45件、垃圾转运箱11件,统一了标识,统一了使用标准,使诊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六)快速果断处置疫情。11月上旬,我站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对某镇某区域一养羊户所饲养16只羊快速布控,采样检测。依照相关法规果断处置,对该场阳性羊只进行了扑杀,并全程闭环进行无害化处理,果断拔除了疫点,杜绝蔓延。随后对饲养场所内受污染的物品、用具、料槽等进行消毒,并对污染饲料及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按要求认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得到了市、区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七)动物医疗废弃物处置和管理。参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全覆盖给辖区9家动物诊疗机构统一配备了5类医疗垃圾箱9套共45个转运箱11个,每个垃圾箱有医疗垃圾警示标识,各动物诊疗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按规定分类、收集、封装暂存,并建立统一样式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登记台账和消毒台账,要求按照分类如实记录。不定期对各动物诊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封装暂存、消毒等情况随机抽查,保障各环节有效衔接,实现“分类收集、规范储存、统一转运、集中处置、市场运作、政府监管”总体目标。我站做法被全市推广。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至2024年底,经统计:全区生猪存栏1928头,牛存栏230头,羊存栏2617只,禽存栏47188只,蜂5453箱,蜂蜜产量68吨,水产面积135亩,水产品产量25吨,全年肉类产量298吨,蛋类产量300吨。全区畜牧渔业呈稳中有升、稳中向好发展。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我区属主城区、又划禁养区的特点,养殖户分散在后山区,养殖规模偏小,极少有市场竟争优势的养殖场户,缺乏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龙头企业。2.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和无害化处理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3.区镇动物防疫体系薄弱,人员结构老化,我区三个镇兽医站工作任务重,人员力量不足,影响畜牧兽医工作进度。(二)改进措施:1.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展一批高质量畜禽养殖示范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2.全面增强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主动且自发地投身到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去,从而降低养殖污染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3.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重视和支持,合理编制资源配置,完善区镇村三级服务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工作合力。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强化畜牧渔业养殖技术培训,有效解决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着力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生产管理强的养殖场(户),创建示范,典型带动,促进我区畜牧渔业高质量发展。(二)继续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夯实责任,落实各项措施,确保防疫效价达标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三)定期开展非洲猪瘟、布病等动物疫病的排查和流调工作,促进我区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全区公共卫生安全。(四)以项目为引领,抓点示范,争取省市项目资金支持,为我区畜牧渔业发展奠定基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