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最低生活保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提高低保对象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核查、审定、审批工作。 | |
住所 | 神木市麟州街道文明路4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庆伟 | |
开办资金 | 6.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11万元 | 22.66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最低生活保障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工作,未进行变更登记,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局党组和分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街的全力支持配合下,低保中心始终坚持“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较好地完成了社会救助各项任务,现将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城乡低保工作2024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8587.5672万元,其中分类施保金1439.2152万元,通过动态调整新增1867人,取消912人。截止目前有农村低保对象7522户13195人。2024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4913.3668万元,其中分类施保金523.1148万元,通过动态调整新增317人,取消189人。截止目前有城市低保对象2562户4233人。(二)特困供养工作2024年全市保障农村特困人员共1450户1612人,其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230户1377人,集中供养特困人员235人。经过动态调整共计新增农村特困人员107户114人,取消特困人员59户72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资金发放合计支出1804.7540万元。城市特困人员共计83户84人,其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41户42人,集中供养特困人员42人。经过动态调整共计新增城市特困人员7户7人,取消城市特困人员4户4人。城市特困供养人员资金发放合计支出79.5236万元。(三)孤儿60年代精简及政策性下岗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孤儿160人,集中孤儿发放供养金4.32万元,分散孤儿160人,全年新增孤儿2人,取消13人,发放供养金299.4万元。其中大学生孤儿48人,发放学费补助48万元,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6.2万元。共计发放资金367.92万元。全市共有六十年代精简人员25人,取消2人。全年发放生活补贴15.4662万元。全市共有政策性下岗人员374人,全年发放生活补贴398.102万元。(四)一卡通资金发放我们严格执行一卡通资金发放制度,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准确无误地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通过加强监管和审核,杜绝了冒领、截留、挪用等违规现象的发生。(五)居民家庭经济核对工作低保中心在核对工作中严格按照无委托授权不核对及逢进必核的原则,开展经济状况核对工作。2024年我中心累计开展经济状况核对181批次,对已享受对象76496人进行复核,新增对象831户2561人次进行核对。(六)社会救助监管工作神木市最低生活保障中心于2024年3月5日至6月28日,深入全市326个行政村、1533个自然村,56个城市社区进行督导检查,共计走访农村低保对象3799户,特困人员381户,孤儿29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人,一般对象5046户。督导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入户走访、领导干部访谈、结果反馈等方式对全市镇街、社区、行政村进行全面督导。工作人员深入村户中,面对面了解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倾听困难群众的真实需求,对居住地申请救助工作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督导,并做好摸底记录。对检查出的问题形成问题整改确认单20份,召开专题反馈座谈会20余次,培训干部400余人,要求镇街根据问题形成整改方案及整改报告,逐项销号推动工作落实。(七)城市低保对象审查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低保动态管理制度、强化精准救助,神木市最低生活保障中心于7月15日至8月16日,对2542户城市低保对象提级审查。通过审查,取消不符合享受待遇人员77人,其中取消2024年大学生毕业且参加工作28人,因死亡取消22人,其他不符条件取消27人。同时对26名2024毕业困难大学生实施渐退帮扶政策。通过此次审查工作,我市低保动态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和强化。下一步,低保中心将继续加强对低保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低保政策精准实施,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八)学习优秀经验做法2024年11月12日至13日,神木市最低生活保障中心一行前往陕西省宜川县和周至县考察学习社会救助领域“融救助”及“两项政策衔接并轨”方面的先进做法与宝贵经验。11月14日,前往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黄雁社区,深入学习社会救助“融救联助”经验做法,黄雁社区工作人员以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该地区在“融救联助”方面的工作思路与成功经验。通过此次观摩交流学习,与会人员深入探讨好经验好做法,实现了交流经验、智慧共享的目的。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学习作为一个良好的契机,持续总结过往经验,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深化“物质+服务”救助模式,用好群众“解忧”机制,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我中心本着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强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做到了政策公开、过程透明、结果公正,便民惠民,保障民生的水平显著提高。三、存在问题1、思想上认识不足。个别镇街干部对社会救助工作认识不够,没有充分了解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性,惯用旧思想、旧方法开展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大胆创新。2、社会救助机制还不够健全,救助对象的精细化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救助程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软件资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4、部分民政干部的思想观念、业务能力、服务意识不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创新意识不强。四、改进措施1、加强对各镇街社会救助工作指导,确保对社会救助政策的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良性运行。2、加强对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熟练掌握社会救助系统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促进社会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3、扎实推进城乡低保审批权限下放后监管工作,着力提升社会救助惠民便民水平不断提升。4、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开展救助政策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继续推进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改革,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助推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2、持续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人口脱贫稳定、不返贫。3、持续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培训及宣传工作。4、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充分发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预警作用。5、指导镇街优化社会救助工作程序,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实行居住地申请社会救助、扩围增效落到实处。6、指导镇街加强城乡分散特困供养救助对象管理工作。督促镇街完善特困供养照料服务协议签订,落实照料护理人及照料、探访义务履行、照料服务人考核等工作。7、指导镇街完善社会救助档案资料管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