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横山区> 榆林市横山区党史地方志编纂研究室

榆林市横山区党史地方志编纂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5-03-31 16:11
单位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党史地方志编纂研究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以“存史”、“资政”“教化”为宗旨。受托与县委、政府制定全县地方志工作规划、编纂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编纂出版全县综合志书、史书、年鉴及县情丛书;建立地情网站和地情信息库。为县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搜集保存地方文献、组织整理旧志。
住所 榆林市横山区北大街9号政府办公大楼
法定代表人 刘延
开办资金 8.7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榆林市横山区委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4万元 1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党史地方志编纂研究室.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室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工作,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横山区党史地方志编纂研究室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活动。为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进一步推动史志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深入开展了党纪学习教育活动。每周二定期组织集体学习,采用轮流领学的方式确保每位党员干部都有机会深入学习和分享。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做笔记以记录学习重点、难点和心得体会。至今累计开展40余次学习活动,党员干部参与率达到98%,笔记字数累计达到2万字。为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6月19日,组织全员赴吴堡县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地和柳青文化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并通过实地学习和感受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和党性观念。(二)加强史志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史志部门人才短缺的现状,我们着力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建设专家人才库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加强史志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省考新入职2名公务员,切实充实干部队伍,为史志工作开展注入新的活力。深入开展基层调研,提升干部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累计开展调查研究11次,解决史志有关问题25个。积极组织参与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史志业务培训和学习活动10余次,有效提升了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吸纳热爱史志事业,从事史志研究的专业人才加入史志专家人才库,今年专家人才库新增2人,现有专家人才库成员共8人,极大增强了史志人才储备力量。(三)党史工作稳步推进。1.党史二卷进入三审。《中国共产党横山历史(第一卷)》已经出版。《中国共产党横山历史(第二卷)》(1949-1978)已经进入三审阶段,目前修订完善工作接近尾声,有望2025年年初正式出版。2.党史三卷形成资料长编。为高质量完成《中国共产党横山历史(第三卷)》的编纂工作,我单位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区档案馆,拍摄照片5000余张,转换文字内容130万字,最终形成了90万字的资料长编,为后期编写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3.深入开展党史“七进”活动。走进机关、学校、社区开展赠书活动,累计赠送地情图书150册。配合市党史研究室圆满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中共陕北组织创建100周年图片展”横山站巡展活动。展出位置政府大楼广场,历时3天,展出图片百余幅,参展人数数千人。人民群众对家乡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得到极大增强。4.完成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的评选申报推荐工作。横山起义历史陈列馆2023年10月开放以来,接待游客突破5万,累计完成讲解任务近700次,充分发挥了红色资源的党史教育载体作用。我单位严格遵循省市《党史教育基地管理办法》,通过遴选、实地勘察、撰写申报材料,圆满完成横山起义历史陈列馆的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申报推荐工作。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1.被中共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榆林地方志编纂研究室评为2024年度“全市党史和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2.《横山年鉴(2024)》正式出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横山年鉴(2024)》已于12月正式出版。该年鉴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总字数68万字,全面反映了横山区202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3.方志馆充分发挥社会功能。方志馆的建设是我室近年来一项重要工作。今年以来,通过购买、捐赠、易书等方式极大丰富了方志馆的内容,收集各类地情图书资料200多册,馆藏图书达2200余册。累计接待区内外的史志爱好者、研究人员、镇村志编辑人员、群众来馆参观、查阅资料200余人次。横山方志馆“存史、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彰显。4.完成50万字的镇村志指导审定工作。今年在镇村志指导审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累计审阅志稿超过50万字。期间,接待镇村志编纂人员来访咨询20余人次,有效解答编纂过程中的各类疑问。开展下乡培训指导6次,直接面对面帮助镇村志编纂人员提升业务水平。《韩岔镇志》与《柏树渠村志》编纂进展顺利,预计明年出版;《塔湾村志》已完成10余万字审定并正式出版。5.提升“横山史志”微信公众号影响力。2024年“横山史志”公众号补充了工作力量,优化了板块内容,精编细选,累计推送作品35篇,关注量突破270人,阅读量近千次,转发量120次。“横山史志”宣传横山党史党情、地情民俗、历史文化以及史志工作动态,努力成为党员干部、群众欢迎的新媒体品牌之一。6.《横山乡村志》上册资料收集工作完成。《横山乡村志》的编纂工作于2023年启动,今年又增加了中册、下册的资料收集任务,截至目前,累计下乡60余人次,共计收集资料40多万字,照片1000多张,涉及横山区全部乡镇和街道的行政村、社区。目前,上册资料收集工作完成,已进入实质编纂阶段,中册、下册累计完成50%资料收集任务。三、存在的问题。1.人力资源匮乏,办内工作人员少,且业务水平整体偏低。2.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跑上支持工作的力度不够大。3.对史志资源的开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4.对党史和地方志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四、整改措施。1.加强宣传学习,提高史志工作的认知度;2.积极收集资料,为下一轮县志、年鉴、党史书籍的编纂工作打好资料基础;3.加强室内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推进党史和地方志编纂工作,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3.积极开展党史“七进”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推动党史教育深入人心。4.对方志馆进行持续完善和更新,确保其成为展示横山区历史文化的窗口。5.积极开展其他相关工作,为推动横山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总之,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为推动横山区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中共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榆林地方志编纂研究室评为2024年度“全市党史和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