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姜谭高级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路63号 | |
法定代表人 | 何文 | |
开办资金 | 3191.0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渭滨区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55.49万元 | 2457.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姜谭高级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在2024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4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一)完善学生德育体系,“三全”育人提质增效。1.落实陪伴细则,提升德育温度。紧紧围绕“立规矩、养习惯、正班风、促学风”主题,全面落实班子成员“五个一”要求和班主任“五个一”要求。3月份全校坐班共计1646节,9月份全校坐班共计1743节,学生充分感受到教育的温暖,纪律、卫生、学习状态等方面持续好转。2.建强德育队伍,增强德育效度。开展德育微讲堂、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示范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实践创新能力。选聘品学兼优、能力突出的学生担任学生会和班团干部。常态化开展校风整顿行动,每周确定一到两个教育主题。3.丰富育人载体,培植德育厚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开展“最美教室”“最美宿舍”“最美中学生”“最美毕业生”等系列评选活动,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福利院“爱心传递,温暖童心”“开学日迎同学”“传承雷锋精神,践行青春使命”等志愿服务活动、劳动教育实践、新生军训以及农业种植、滑雪研学等活动。春季学期资助人数327人,资助金额279750元,秋季学期资助人数464人,资助金额413500元,为贫困学生家庭减轻负担。4.强化多元培养,挖掘德育深度。坚持“德育+社团”理念,突出品质内涵,持续提质增效。圆梦舞蹈队参加宝鸡市第五季全民阅读活动、宝鸡市文明单位集中示范活动暨“宝鸡好人”发布仪式、宝鸡市第九届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展演暨颁奖大会、宝鸡市庆祝第40个教师节文艺晚会、渭滨区青少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艺演出活动。校园电视台、合唱团、航模社、田径队等社团均在区级以上比赛中获奖。5.家校社协同育人,拓展德育广度。5名管理干部参加渭滨区家庭教育讲师培训,14名班主任参加渭滨区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家庭教育师资力量得到大幅增强。在渭滨区首届家庭教育评选活动中,1名教师获家庭教育优质课一等奖,4名教师获家庭教育优秀指导案例奖,6个学生家庭获家校共育优秀家庭奖。全年召开三次家长会,深化家校共育。联合公安、交警、消防、卫健等部门举办法治教育、禁毒教育、防暴恐、防溺水、防电诈、防欺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心理健康、传染病防控教育,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二)优管促学深耕细作,精准发力靶向攻坚。1.优化细节重实效,过程管理勤反馈。一是加强集体备课,做到教案统一。二是抓实责任落实、巡课方式、汇总统计。三是对晨读、早读、课堂等进行统计反馈,检查落实。四是立足教情学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五是实施分层作业布置。2.集体备课精准发力,高三复课靶向攻坚。本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召开了新老高三对接会;召开2025届高三复课会。领导班子包抓班级,定期召开工作会议。3.转变育人方式,坚持五育并举。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校园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常年训练,成功举办第32届田径运动会、班级篮球赛、学生趣味运动会,组队参加市区级田径、足球、篮球、排球、赛艇皮划艇、游泳等比赛。4名学生荣获渭滨区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个一等奖;航模社学生获渭滨区第三届航空航天模型竞赛中学组二、三等奖;“未来太空车”科普实验项目荣获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3项二等奖;开展地理学科生态农业研学实践活动。(三)“三名”工程再突破,深钻细研新高考。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提质量、教育科研出成果、专业成长成名师”三大核心任务,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为备战新高考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效支撑。1.抓实错时教研活动,赋能课堂教学改革。错时教研活动做到周周有安排,次次有记录。教研探讨活动与观课评课活动同时开展,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开展以“做有深度有意义的高效教研活动”为主题的新高考模拟试卷答题和试卷分析。持续加大培青工作力度,组织26对52名新老教师青蓝结对,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使教研活动与培青工程相互融合,双向促进。2.课题研究数质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添动力。本年度,我校成功申报区级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专项课题8项,区级教育规划课题3项,市级教育规划课题1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3项,其中,8项区级专项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另有5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正在开展中期研究工作。书香校园教师读书行动第八季开启,73人参加了书香校园读书心得评选活动,20名教师获得一等奖,68名教师在上学期末撰写了教育论文和教学反思;7人申报了2024-2025学年度校本研修微课题,正在实施研究;11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渭滨区2024年思政微课大赛评选活动。3.积极搭建多种平台,持续壮大名师队伍。先后开展新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学科思政创优行动、以“把握新高考,落实在课堂”为主题的高三常规课公开展示活动,加快名师队伍建设。本年度,我校有5名青年教师参加渭滨区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荣获3个区级一等奖,2个区级二等奖,董蕾、杜粉丽分获市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三等奖。朱佳伟、袁媛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杨霞获“渭滨区优秀班主任”称号,马亚峰、肖洁、郭雅妮获“渭滨区优秀教师”称号。4.教师培训强技能,数智时代抓机遇。本年度,42名教师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培训;113名教师参加了以教师素养提升为主题的公需课培训;63名教师参加了数字化领导力应用提升培训;25名理化生教师参加了陕西省2024年中小学理科教师实验能力培训,全部合格。(四)后勤服务温馨如家,校园安保稳固如磐。学校后勤修订完善食堂管理制度22项,不断提高餐厅服务质量和公寓管理水平,为师生营造温馨和谐的第二个“家”。更换80个5公斤灭火器,餐厅增加4个水基灭火器。学生宿舍加装人脸识别系统一套,4块识别系统。新增教室安装智慧黑板2套,空调2台,护眼灯18组,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安保工作落实“十个一”工作机制,全年组织2次教师全员安全学习,开展了3次保安人员专项培训,开展消防疏散、防震疏散、防爆反恐、防溺水和食品安全、消防器材使用等专项实操演练活动8次,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10余次,联合公安、消防、综治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校门口设置防冲撞设施,标画禁停线,设立护学岗,守护校园安全稳定。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高分通过陕西省第四轮“316工程”学校高质量发展督导评估、2024年省级园林式单位、宝鸡市第二批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陕西省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科学微电影组三等奖、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单位、宝鸡市第九届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最佳表演奖、宝鸡市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宝鸡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暨第三届中小学创客大赛一等奖、渭滨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实验校、2023年度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实施先进单位、2023年度工会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优秀单位、2023年度共青团工作优秀奖、“渭滨送福教体贺岁”系列惠民文体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渭滨区首届家庭教育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微电影《手机》获宝鸡市一等奖、第三届渭滨区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竞赛团体三等奖、优秀组织奖、渭滨区第九届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中学组二等奖、渭滨区第55届田径运动会中学组第四名。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三全”育人格局还需进一步完善,德育途径与方式创新有待加强。2.集体备课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上有待进一步规范落实,扶优工作效果欠佳,高考一本率提升面临较大挑战。3.部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待加强,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效果存在一定差距。4.教科研成果转化与实践应用方面存在不足,教科研驱动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加大力度。5.教室多媒体设备陈旧落后,操场塑胶、草皮破损较多,存在安全隐患,亟需资金投入改善相关设施。(二)改进措施1.强化“三全”育人格局,细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规范集体备课,强化扶优工作,加大高三复课扶优力度,提高高考一本率。3.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落实学科核心素养。4.促进教科研成果转化与实践应用,驱动课堂教学改革。5.做好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改善学校设施设备,做好校园建设工作。四、2025年工作计划。1.推进“新德育+大思政”育人格局持续完善,细化德育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德育和教学融合提升。2.进一步细化集体备课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督导和检查,建立完善评价制度,激发教师集备积极性。备课组细化强化明确的扶优措施,包抓领导蹲点督导落实,力促高考一本率实现突破。3.以“三新”改革研究为核心,抓实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的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督导评估,促进教师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和教学效率提升。4.进一步落实以校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常态化教研成果转化与实践应用,推进教研与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协同发展。5.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教室智慧黑板采购安装和化学、生物探究实验室建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