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岚皋县> 岚皋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所

岚皋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所

发布时间: 2025-03-31 16:05
单位名称 岚皋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有关湿地开发管理的方针、政策,并保证其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政令顺利实施;编制辖区内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辖区内的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物种保护、开发建设、项目立项、宣传科教、旅游开发、市场营销等其他工作。
住所 岚皋县城关镇西三路41号
法定代表人 米吉刚
开办资金 5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岚皋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万元 5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12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岚皋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所在县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扛牢管护责任,强化资源保护。一是落实“网格化”管护责任,对湿地公园管辖区进行分片包抓,将片区责任落到人头,通过护林员机动巡护、无人机智排查、监控设施定点监测等方式,对管辖区进行巡护全覆盖,对黄柏沟、神仙河、千层河景区重点地段实行每日巡护监测,对长时间停在林区周边的车辆进行了排查和管控,有效防范了乱采滥挖、滥捕滥猎行为。二是安全管控有力,为实现林区“无火无灾”安全目标,湿地所护林站与林区周边村、组,签订了联防协议,组织动员了义务扑火队员50人,向村民及行人发放护林防火宣传单300余份,森林防火明白卡50余份,张贴护林防火标语15条、林区安全宣传海报200张,在黄柏沟至神仙河路段排查、消除火灾隐患3处。同时,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认真抓实防汛隐患排查和安全细节管控,保障了湿地公园全年“零火情、零事故”。三是提升林海质量,对黄柏沟长坪、神仙河、秀水河、千层河纸厂路段的松树林进行长期监测和病虫害预防,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现象,保障了核心林区种质资源安全。完成了湿地公园观景路线周边的珍稀树种调查统计,建立管护档案,落实挂牌保护,完善科普信息,进一步发挥森林科普宣教作用。(二)改善基础设施,升级服务功能。督促、指导县旅游集团公司进一步做好旅游服务内容:一是优化观光路线,对景区内主要游览步道进行了翻新与拓宽,增设了多处休息亭与观景平台,景观小品及网红打卡点,提升了游客游览的舒适度与观赏性。二是增强旅游服务功能,装修游客服务中心1处,集咨询、投诉处理、医疗急救等多功能于一体,并对景区厕所进行了提升改造,改善了游客如厕卫生环境。(三)助推文旅营销,促进价值转化。为响应政府发展号召,全面振兴旅游产业,湿地公园管理所协助县旅游公司采取了“线上营销+线下活动引流”方式,充分利用微信订阅号,抖音直播及视频号发布营销短视频,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推出限时优惠套餐与特色线路,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明显;多次参加大型旅游展会,在主要客源城市进行宣传推介活动,与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拓展了客源市场,游客人次较往年有显著增加,推进了湿地公园生态价值向绿色经济转化。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环境优越,生态福祉惠及四方,其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态教育的“样板间”,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青少年亲近自然、认知生态系统的理想场所,也是科研院校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研究的实地样本,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湿地治理等课题研究。二是公共健康的“康养园”,湿地公园能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净化环境,绿色空间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成为四方游客康养休闲的“天然氧吧”。三是增强游客获得感、幸福感,湿地公园为旅游观光人群提供了散步、观鸟、摄影、骑行等多样化休闲活动,游玩体验内容丰富,提升游客亲近生态、尽兴山水的满足感。四是推动社会包容性,湿地公园是普惠性公共资源,对部分特殊群体免费或低价开放,让不同收入群体共享生态福利,减少环境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而公园内的无障碍设计建设,也保障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使用权益。(二)经济效益。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认真落实市县政府五一、十一免费政策和系列优惠促销政策,四季游客不断,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创收与区域交流,全年累计接待游客接待1.13万人(购票4600人,免票6700人),门票收入28万元。湿地公园的维护、管理、旅游服务等环节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了生态旅游、特色农产品销售,而旅游链条的延伸带动了湿地公园下游的石门镇和美庭院建设,为农家乐、林果采摘、住宿餐饮、运输业等提供了客源,综合效益达200余万元。促进城乡经济互动。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湿地公园建设总规急需修编。2024年10月,《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并已通过审查,并于公开。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四至、面积已发生变化,加之《湿地保护法》《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实施,湿地公园原规已不符合新政策、新发展要求,需加快修编。同时,《陕西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试行)》有效期已过,亟需完善、发布新的管理办法。2.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湿地公园工作经费完全依赖县财政部门拨付,因县级财政自身紧张,全县湿地管护经费十分紧张,而湿地公园地处偏远,海拔落差大,地形地貌复杂,部分基础设备年老失修,缺乏稳定足额资金保障,智慧化管理水平不足,直接影响湿地公园的运营与发展。3.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湿地公园旅游管理、营销策划、导游讲解等专业人才短缺,现有临聘人员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有限,制约了景区的整体运营与服务质量。湿地公园淡旺季游客分布不均,旅游旺季景区接待超负荷运行,服务质量与设施承载面临双重压力,而淡季游客稀少,资源闲置,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二)改进措施。1.健全完善管理机制。目前,县委、县政府已配齐千层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所所长1人、副所长1人,湿地所领导力量有所加强,有利于湿地公园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在湿地公园管理所领导的统筹领导下,积极推动湿地公园保护规划修编工作(2025年春季启动),完善管理运营制度,明确权责,优化分工,增强管理运营水平,助推湿地公园保护事业长远发展。2.加紧项目谋划储备。为加大湿地公园建设及管护资金保障,湿地所领导积极与省市主管部门衔接,注重项目谋划,持续加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增强资金保障能力,着力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服务设施维护,智能设备升级,维护湿地自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功能。3.提质增效旅游服务。湿地公园的旅游创收是生态价值转换的重要渠道,湿地所将联合县旅游集团公司加大对湿地公园导游人员的业务培训,配备科普宣教类讲解员,拓展游客观景视野与思路,提升游客观光体验满意度,竭诚提供优质服务,让游客留恋,发展更多“回头客”。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加快湿地公园建设提档升级。结合森林康养,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和资金扶持,围绕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与管理、科普与宣教、科研与监测等积极开展工作,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二)提升智慧监测和科普宣教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湿地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和科普宣教的建设进度,完善湿地公园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设施设备,提高科研监测能力,扩大科普宣教的影响力。(三)强化湿地公园保护发展动力。根据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充实专业人员,完善管理设施设备,强化保护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