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神木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57
单位名称 神木市地质环境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提供地质环境监测服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及应急调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下水监测
住所 神木市麟州街道神华路63号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楼413室
法定代表人 刘智
开办资金 126.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3.02万元 35万元
网上名称 神木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公益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神木市自然资源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认真排查,做到隐患点了然于心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神木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孟向平同志主持召开神木市地质灾害大排查工作动员会。根据工作安排,本次共排查227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市级排查452处,镇、街排查1821处,2273处隐患点中203处现状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2070处现状基本稳定。(二)省厅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大核查神木市1222个“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大核查,高风险区61处,中风险区249处,总共310处风险区,均已设立监测员,定时巡排查;剩余912处暂时不需要监测。(三)多措并举,加强灾前防范1、根据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出台了《神木市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神政办发〔2024〕31号)和《神木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神政办发〔2024〕32号)。2、会同各镇街对辖区22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发放“两卡”1130份(其中防灾明白卡225份、避险明白卡905份),更新了监测责任人。目前,“两卡”发放率达到100%,警示标识牌设立达到100%,监测责任人达到100%。同时根据省、市要求,对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进行动态更新。3、2024年我站开展225次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共计演练人数3000余人,开展225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培训人数900余人,宣传涉及24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4、汛期(7月份—10月份)实行领导带班和双人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上传下达,险情上报,并在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进行日报制。5、及时安装群测群防APP监测预警设备,现场指导使用人员正确操作,如有异常,我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处置到位。(四)及时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1、今年,我站治理突发性地质灾害37处,总投资约282余万元。2、防治29处,其中工程治理19处(交通局治理6处年底完工、我局治理13处年底治理完成)、拟搬迁5处、腾退及封闭销号3处、监测预防2处(万镇1处、沙峁菜园沟1处)。3、179处中风险点和495处低风险点目前处于稳定状态,跟踪监测预防,并逐步完成防治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大力宣传,及时预警,使得群众增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2、积极开展演练,使得受威胁群众能够有效避险。3、通过地质灾害,防治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因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防治工作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如通过改善态环境和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5、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工作显著减少潜在的经济损失。通过实施防治工程,如加固边坡、修建挡土墙、排水系统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避免灾害对建筑物、交通设施等造成的直接破坏。三、存在的问题1、地质灾害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效果不佳。2、人员及车辆严重不足,因神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点多面广,工作任务较重,现仅有一台车,希望市局能尽快安排人员及车辆。四、改进措施1、宣传多样化,使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提高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2、希望市局安排人员、车辆便于我站今后顺利开展工作。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继续加强巡排查工作,定期实地查看隐患点,并督促监测员加大监测频次,及时上报不稳定情况。2、加强地质灾害的宣传培训,通过丰富的宣传形式,加大宣传覆盖面,增强宣传效果。3、继续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双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处置应急情况。4、明年开春进入施工期后一要抓进度,二要抓质量,三要抓安全,尽快完成治理,消除隐患。5、争取上级资金,确保高风险点能及时治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