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渭南生产力促进中心、秦创原(渭南)创新促进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动科技资源统筹共享服务。科技资源调查,项目管理,科技成果推介、业务培训、信息网站管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日常工作。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相关事务性工作;对接秦创原总窗口,统筹市内外科技资源等工作。 | |
住所 | 渭南高新区3D打印孵化中心大楼六楼 | |
法定代表人 | 段作鹏 | |
开办资金 | 46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科学技术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48.44万元 | 307.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推进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提质增效。精准开展科技招商,有效开展孵化服务,狠抓企业落地投产,持续升级孵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训辅导等创新创业培训活动28场,服务企业340余家次,组织开展定制式金融投融资路演对接活动2期,高能级孵化器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编印《孵化动态》17期,飞地孵化品牌效应不断扩大。2.推进成果项目路演工作。制定全年路演活动工作方案,按照“科技型企业凝练需求,科技经纪人牵线搭桥,科技服务团跟踪服务,科创载体路演展示,科技项目择优支持”的工作思路,组织推动县市区举办2024年渭南市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路演县市行活动。指导省“三项改革”试点单位市中心医院、渭南师范学院举办专场路演活动。3.提升秦创原渭南科技服务团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四进”活动,积极做好路演跟踪服务工作,新增服务团专家20名总数达到70名,开展人才牵线、成果挖掘、需求凝练等科技服务24场次,服务企业200余家。组织服务团成员参加第六届三门峡创新创业大赛暨关键金属学术交流会,共选送2家单位3个作品报名参赛,其中《漆彩斑斓-探寻柿漆的奥秘》获省级大赛一等奖。4.提高3D打印创新应用示范中心服务效能。配备专职人员,启动实施3D打印创新应用示范中心平台优化提升建设项目,购置3D打印矫形鞋垫数字化定制系统,开展3D打印矫形鞋垫数字化设计定制系统的应用示范,进一步加强了展馆在3D打印创新应用示范领域的专业性和多样性,完善和丰富了展示内容、空间、应用场景和示范服务体系。修缮和加固展馆内设备、线路、配件和展品等。建立完善分管领导负总责、专派人员具体负责的管理机制,修改完善《参观制度》《科普工作制度》《展馆管理制度》等。积极与学校、社会团体联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和研学活动。5.加强信息网站管理运维。采用定期检测和临时性检测相结合的方式,更换不同访问设备,多频次、多平台、全覆盖开展工作,确保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的安全规范运行。完成中心2022年度、2023年度网站科技动态汇编资料的整理工作。6.完成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各项工作。确定2024年园区项目5个。通过专家评审,验收结题项目6个。带领服务团专家,深入核心区和示范区对接2024年重点工作,开展“一对一”服务。顺利完成园区年度报告及相关统计数据上报工作、2023年园区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自评。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年来,中心围绕秦创原(渭南)创新促进中心建设,统筹各类资源,提升平台服务质量,优化助企服务效果,提升“12456”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体系效能,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1.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累计对接科创企业(团队)120余家,成功对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余项。成功引进陕西智诚、陕西西滕等科技型企业20家入驻孵化。对接引力盾、江帆圭智等意向投资落地企业13家,其中陕西引力盾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署投资落地合作协议。2.开展成果项目路演活动。通过开展技术需求征集、科技成果梳理工作,累计征集技术需求8批次203项,推动组织举办路演活动13场次(市级2场、县域8场,市中心医院2场,渭南师范学院1场),高校路演项目92项,发布技术需求178个,人才需求878个,签约校企合作项目56项。3.完成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通过前期策划征集、考察调研、县区推荐、召开项目评审会、立项确定等程序,择优筛查确定项目5个,重点支持大荔冬枣、合阳牡丹、澄城樱桃、临渭葡萄以及大荔核心区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认定入园企业10家,园区企业总数达到77家,园区企业申报专利19个,参评高企7家,科小14家。4.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教育和研学活动。联合渭南市科协、临渭区政协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单位开展特色科普活动6次,接待渭南、西安和成都双流区、浙江海宁市、湖南株洲市等各类参观、研学团体9家约1200余人,进一步扩大了3D打印创新应用示范中心影响力。5.认真做好信息网站管理工作。全年在市科技局网站发布信息658条,其中新闻中心456条,政府信息公开48条,热点专题126条,其他28条。在省科技厅网站、市政府网站分别上传发布信息103条、30条。在今日头条号发布信息91条,累计发布信息617条。在“渭科技”公众号发布92条,累计发布信息189条。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科技服务效能发挥不充分,服务形式较为单一,总体效果不够明显。2.服务企业意识还需加强。改进措施:1.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线上服务平台作用,从产业化延伸和产业化经营方面,引导鼓励专业服务团队跨区域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更为密切的服务对接渠道。2.开展调查研究,系统安排服务企业活动,提高服务企业效率。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持续促进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提质增效。围绕渭南“353”产业集群和20条产业链,继续做好精准招商,开展金融对接、创业培训等活动30场,引进科技企业2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20名,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在渭注册企业20家,投资落地企业10家。巩固提升高能级孵化器,努力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有效增强秦创原(渭南)创新促进中心服务能力。指导县市区及相关行业开展常态化路演、投融资等对接活动,发挥秦创原渭南科技服务团服务优势,组织开展科技政策宣传及咨询服务活动不少于8场次。编印《科讯之窗》20期,为秦创原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借鉴。3.组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紧紧围绕新一轮渭南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组建市级增材制造产业和羊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核心问题,探索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加强人才互动交流,加速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每个联盟成员数量达到20家以上,开展相关交流活动2次以上。4.扎实推动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及争取工作,认真谋划实施园区科技专项,加快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助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持大荔核心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强合阳牡丹、澄城樱桃、临渭葡萄、蒲城秦川牛、大荔冬枣示范基地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5.认真做好媒体运维和各类科技统计工作。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管理知识学习,持续保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安全规范运维。加强与局机关各科室的联系,保质保量完成科技普查和科技机构、创新平台、科技投入等各类统计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