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56
单位名称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保护红碱淖湖泊、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对野生动植物、珍稀物种栖息地进行环境监测与治理;对野生动植物、珍惜物种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对保护区生态旅游进行监管。
住所 神木市尔林兔镇
法定代表人 贺和平
开办资金 98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7.18万元 479.02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公益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健全项目管理机制。着眼于落实高质量项目推进年相关要求,坚持系统研究、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出台管理局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完善领导小组决策、计划财务科统筹、项目负责人现场管理工作机制,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季考核,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全面加强质量安全进度管理。以安全责任制为核心,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管理责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风险点管控。2.扎实开展人类活动整治攻坚行动。始终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坚守生态红线,重点监管缓冲区新建设施和实验区违规建设,全年共核查宅基地、项目建设用地108家。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对保护区内52户彩钢房、集装箱式住宅进行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并建立完善问题台账。3.持续推进生态监测。充分发挥科研监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支撑作用,建设鸟类环志站,对遗鸥和棕头鸥两种重点保护鸟类安装部分卫星追踪器,深化鸟类迁徙扩散规律研究。4.联合开展科研项目。联合西北大学开展昆虫与遗鸥食物相关性调查、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沙漠淡水湖流域水平衡及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通过开展保护区内生物本底调查,分析生态长期变化趋势,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5.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按照2023年遗鸥保护合作组织首届年会达成的共识,我局携手21个遗鸥保护研究单位,牵头申报遗鸥保护研究国家创新联盟,构建跨区域全周期的遗鸥研究保护新机制。6.推进自然教育场地和课程体系建设。投资1600多万元,建设遗鸥乐园和森林、草原、湿地四个自然教育场所,打造生态环境科普新阵地。7.强化科普宣传和推广。2024年我局集中整合了现有科普宣教资源,完成4K纪录片制作,创立保护区微信视频号并进行持续更新,在学习强国发布红碱淖鸟类与植物图鉴70篇,微信公众号发布科普宣教宣传和活动推文64篇。8.积极扩大对外宣传。配合完成各级融媒体、央视、新华社等采访任务,不断提高生态保护工作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生态补水实现重要突破。完成神木境内七卜素河、尔林兔河、庙壕河三条入湖河流河道疏浚,有效增加了入湖水量。6个人工增雨点建设已经启动。与鄂尔多斯市积极协商,以生态补偿的方式进一步增加札萨克水库的补水量。今年补水460万方,湖泊面积从年初35.1平方公里逐步恢复并稳定在37平方公里,红碱淖湖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生态移民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了最后一批生态移民对象的征迁工作,累计耕地征收达到8572亩,占应征耕地数的90%。五个移民小区中,1个已经完工,3个正在建设中,1个正在办理土地、林业手续,预计明年可完成全部移民小区建设任务。3.生态修复迈出实质性步伐。在连续实施湖心岛生境修复的基础上,去今两年完成退化草原修复380亩,湖滨湿地治理470亩,湖泊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建了耐盐碱鱼类人工繁育驯化基地,成功繁育并增殖放流瓦氏雅罗鱼140万尾、鲫鱼200万尾、达里湖高原鳅50万尾,湖区鱼类资源量显著增加。4.自然教育功能显著增强。成功承办了全省第43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开展“家门口的湿地”科普宣传活动,开展知识讲座线下活动10场,参与人数2000多人次,在保护区接待中小学师生1600余人,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5.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大。6月央视新闻频道直播报道《神木红碱淖:从濒临枯竭到成为遗鸥栖息地》,10月又直播报道《增水增绿为候鸟提供舒适栖息地》,7月新华社《在我国最大沙漠淡水湖见证濒危水鸟保护成效初显》、8月份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万只遗鸥来陕栖》。此外,天津电视台的遗鸥跟踪报道、河南三门峡电视台的天鹅迁徙跟踪报道,都进一步扩大了红碱淖在全国的影响力;三、存在的问题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认识到保护区发展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违规建设、开垦草原、非法捕捞、散牧偷牧等问题时有发生;二是科普宣教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面向社会的生态教育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改进措施一是加强管理,安排生态监管员不定期巡护,加大违规建设、开垦草原、非法捕捞、散牧偷牧等问题的违法成本。二是定期举办生态保护宣传大会或者通过公众号等形式提升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全力向上争资争项,围绕“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推进国家重要湿地等重点储备项目落地。紧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湿地保护修复等项目各个环节,加强与省市林业、发改、财政等部门的联系,加大资金跟踪落实力度,努力破解项目建设资金制约问题。健全完善重点项目常态化管理工作机制,做好项目施工调度管理,提升项目开工建设进度。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2.生态资源监管提质增效。充分利用无人机、现代化监测设施和手段,加强封山禁牧管理,巩固封禁成果。督促中石化驻神企业按照方案完成天然气井全部退出任务,并做好后续植被恢复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推进生态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违规违建问题专项整治、卫片执法图斑核实整改工作,做到重拳出击、铁腕查处,坚决把存在的问题整治到位。3.持续开展科研监测建设。积极推进土壤和水质检测实验室的应用,利用鸟类智慧监测系统及鸟类环志继续做好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持续强化科研交流合作,加快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打通数据壁垒,强化生态监测数据支撑。继续推进耐盐碱鱼类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培育栽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沙芦草,切实做好生物多样性维护工作。积极推动遗鸥保护研究联盟申报工作,深化同候鸟动态监测与保护国家创新联盟单位的合作交流,全面强化保护区科研能力。4.大力提升科普宣教水平。完成自然教育场地建设,重视科普宣教课程体系建设和核心内容开发,持续发力钻研自然教育读本设计,编写制作鸟类图谱、环境教育笔记、研学随身册、便携式湿地笔记等内容丰富多样的读物,与研学组织联合开展“小小讲解员、小巡护员”等志愿活动,持续深化自然生态研学实践教育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