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神木市> 神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神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46
单位名称 神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植物病虫鼠害和灾情监测预报、防治指导;植物检疫和保护;土壤养分和耕地质量监测;蔬菜、果业、蚕桑、花卉、食用菌产业发展服务;农作物种质资源,种子质量检验和转基因监管;农技人员培训及其他相关农事。
住所 神木市迎宾路街道农科路中段农技中心107室
法定代表人 龚增利
开办资金 11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神木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38.22万元 618.56万元
网上名称 神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工作核心,以项目为依托,通过试验示范、集中展示和推广应用了一批高产、优质、抗逆的农作物及果蔬新品种,推广绿色高产栽培、旱作节水、精准水肥管控、土壤改善等综合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土壤墒情监测与耕地地力评价、种子质量检测与种质普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为种植户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对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地落细,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底线。具体如下:(一)做好粮食规模经营,保障粮食安全生产1.良种先行,补贴到位。2.粮油为主,稳步推进。(1)农业绿色发展项目。立足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突出玉米、杂粮,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作物,通过在重点区域建立粮油作物百千万综合示范基地,粮食吨粮镇(村),试验示范村集成核心展示区,强化单产提升试验示范,实现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2)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项目。以北部风沙草滩区、一河两川为重点,兼顾中南部沟坝等地适生区;鼓励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机械作业,集中实施,选择耐密良种开展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示范工作。(二)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经济产能1.推广旱作集成技术推广项目。2.推动苹果高质高效示范园创建。3.财政专项扶持,保证增量提质,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4.薯麦轮作项目。5.设施农业“三改一提”项目。(三)紧抓业务工作,蓄力农业科技推广1.通过秋冬、顶霖覆膜播种,解决春季干旱少雨出苗率较差的生产难题,同时可实现错峰播种,避让春季大面积种植抢播高峰。通过黑色全膜覆盖,防草保墒,降低田间管理人力劳动成本投入,增产增收。2.合理利用作物绿肥、秸秆通过注入式还田机进行秸秆还田,同时配合补施菌剂、氮肥等措施,通过添加垄带式种植,加速秸秆腐熟,维持土壤碳库平衡,改善土壤质量,培肥地力,实现农田可持续生产。3.田间种植时根据机械作业(尤其是收割机)宽幅,在作物收割带之间留有1个空白带(少种1行),能有效避免糜谷等作物因互相缠绕而造成机收过程中的田间损失,节本增效。4.开展豆类+玉米/高粱/谷子/糜子等禾本科粮食或饲料作物条带复合种植,在禾本科粮食/饲料作物产量不降低或微降的前提下,增加一季豆类的收成,第二年禾豆作物互换茬口种植。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轮作倒茬难题,稳定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或粮食作物与药材进行套种,在保障药材产量的同时,每年有粮食作物收获,合理提高土壤利用率,增加农户收入,降低药材种植周期长造成的种植户资金压力。5.通过设施蔬菜“三改一提”、集约化育苗、有机肥代替化肥及试验示范,从设施结构、温室大棚覆盖材料、灌溉和土壤条件全面改造提升,为设施果蔬提质增效奠定了结实基础。同时积极探索早春差和秋秋延后相结合的蔬菜生产模式,探索设施果树与蔬菜中药材套作的新模式,实现一地多收。6.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为核心,根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布置试验示范,针对沟垄耕作、深松耕、保水剂、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渗水地膜覆盖等技术,开展旱作新农艺探索研究、试验、示范“三结合”。7.以现颁布的主推技术为指导,开展示范推广,在示范过程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开展相关研究,为校正、提升十项主推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8.以“示范点+现场会”的教学模式,来推广玉米增密度及高产创建等技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运用新品种、新机械、新模式,将玉米产业推向新的台阶。9.神木温差较大,苹果品质绝佳,但因处于果树栽植适生边缘地带,受冰雹灾害产量不理想,只有因地制宜发展时令水果,早熟品种,现在通过在张家坬、三道河发展鸡心果效益明显,我们将继续在时令水果,早熟小苹果上下功夫,今年将新西兰乐淇苹果(火箭果)进行引种栽培,真正让神木水果做到“小水果,大产业”。10.植保统防统治链条形成,从大田越冬基数调查、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确定病虫害发生范围、切断病虫害扩散、无人机集中统一飞防、有效快速得到防治,整个过程井然有序进行。11.水肥一体化技术、增密度技术是高产高效的有力手段,在有限土地创造出最大化收益,该技术已在马铃薯、玉米中得到成熟应用,值得进一步扩大规模。12.通过封闭、茎叶除草剂试验示范及地膜覆盖防草试验,结果表明:受我市春季大风干燥,后期多雨的气候特点影响,除草剂使用效果差,采用银黑地膜覆盖除草,防治效果好,同时还能起到保墒、降低地温的作用,是现阶段较好的抗旱增产技术。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103.5万亩,粮油总产量26.8万吨,粮油作物喜获丰收;瓜果类总种植面积1.1万亩,总产量2.95万吨;蔬菜总种植面积1.56万亩,总产量3.74万吨;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0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7%;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62.8%;神木市小杂粮、中药材主推技术及农业农村部玉米、马铃薯主推技术覆盖率达98%。2024年共计发放补贴蔬菜种苗240.7余万株,补贴资金168.5万余元;发放夏马铃薯种子补贴40.86万斤,补贴金额54.34万元;马铃薯“一亩田”补贴169.73万斤,补贴金额225.74万元;“两杂”良种补贴94.77万斤,补贴金额706.6万元。设施农业“三改一提”项目,经市农业农村局七个工作组联合财政、审计部门和镇街进行了验收,验收合格主体47个,补贴资金13993890元。本年度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主体绿色生产和质量品牌意识,促进化肥减量增效,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精准施肥为主要技术路径,项目核心区化肥用量较实施前常规施肥减少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项目实施前平均提升3%以上。在全市投资150万元,解决水源地面源污染、设施果蔬和露地经济作物化肥过量使用和施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三、存在问题1.中省市项目资金滞后、补贴标准低。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老龄化严重。四、改进措施1.保障农业政策实施和资金投入,并持续派遣专业人员跟进落实。2.引进懂技术、会专业的年轻人才,并加强内部培训与实践,实现老中青传帮带,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保障粮食安全。以项目为依托,以水定地,以地定产,北部风沙草滩区重点推广玉米、马铃薯密植精准水肥管控,中南部丘陵沟壑区重点推广小杂粮、中药材全膜双垄沟穴播集成技术,探索粮药套作新模式城镇近郊发展设施果蔬、鲜食玉米,南部沿黄土石山区重点实施山地果树提质增效,套袋补贴,枣树园地探索种植中药材,形成产业带。2.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建立大型综合试验示范基地。集中展示新品种,应用集成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与科研院校加强合作,合理安排田间试验示范,建立市县联动、相对固定的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修订完善,颁布主推技术。将试验基地打造成为科研院所学生实践基地,成为农技人员的练兵场,成为职业农民研学基地,成为现代农业集成技术示范窗口。3.提升业务技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邀请专家不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参观学习先进推广模式。单位技术人员及时指导农户做好大田管理及农作物灾后补救工作。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支持懂技术,肯吃苦,善思考,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搞好田间病虫害监控,通过网络和纸质发布病虫情报,指导群众及时防治,将损失降到最低。做好苹果蠹蛾监测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2月被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评为《蔬菜及设施农业信息监测先进单位》、2024年4月被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评为《县级土肥环保先进单位》、2024年4月被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评为《全省种子系统先进单位》2024年3月被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评为《植保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