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洲县敬老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老年人、残疾人或未满16周岁居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无赡养、抚养、抚养能力的城乡居民的集中供养;负责城乡自愿入住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的社会代养等工作。 | |
住所 | 子洲县民政大楼二楼205室 | |
法定代表人 | 景绍锐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洲县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28万元 | 27.4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子洲县敬老院.公益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院紧密围绕“安全为基、服务为本、创新为魂”的工作方针,在县民政局正确领导下,聚焦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核心职能,全面推进管理制度化、服务精细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切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院民生活幸福感。一、开展主要工作(一)聚焦制度赋、健全管理制度坚持生命安全至上的理念,注重从完善制度入手,努力实现以制管院。先后完善了食品安全“两个主体”责任制度,制定了食品安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销号责任制度,更新完善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度。经过抓制度落实责任,进一步提高了院民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了敬老院安全和规范化的管理。深化民主管理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敬老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院理念,注重发挥院民和工作人员的协调作用。一是推选院民代表参与院务管理,广泛征求和听取院民在安全和生活需求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完成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有了这些管理机制,保证了全院各项工作的安全有序运行。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安全工作是敬老院的灵魂工作。食品安全。按照各级市场监管要求,今年以来敬老院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主体责任,公示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岗位责任,建立了更加严格的进货查验登记、索证索票、院领导定期陪餐制度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食品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按照“名厨亮灶”要求,更换了双锁留样柜、封闭式操作台、刀具柜和食材进出及储物间监控等硬件设施。(四)筑牢安全防线,构建平安家园消防安全。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健全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定期检查消防设备设施,确保完好灵敏。今年以来,敬老院自行组织开展了2次消防安全培训和4次防灭火逃生疏散演练活动,同时安排2名专职人员参加消防设施中级资质学习培训,确保人员持证上岗。在9月12日又邀请榆林市庆安消防安全服务中心专家在敬老院进行现场教学培训和防灭火逃生演练,有效的提高了干部职工应急处置和院民逃生能力。医疗安全。敬老院与绥德康复医院建立了双重的合作关系,保证了院民日常医养托养和紧急情况下开通优先救治的绿色通道。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处方和非处方药品的购买和发放工作,确保每位老人用药安全放心。今年以来,敬老院院民门诊检查用药及住院后自费费用约6.2万元,托养医养费为34.5万元。防汛安全。进入主汛期,敬老院成立防汛领导小组和抢险救援队,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为了确保院民安全度汛,设置了院内一级避灾场所和村民住所二级避灾场所,同时储备了防汛物资和院民应急食物。今年汛期敬老院在一级避灾场所转移院民3次,在二级避灾场所撤退院民1次,在转移撤退过程中都是安全有序,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情况。加强安全培训。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学习培训,深入了解国家关于养老服务事业的最新政策,提升领导干部团队建设、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和思维共情等各方面的能力。今年以来参加省市学习培训6人次,市级消防学习培训4人次。养老服务精细化。院民基础档案和健康档案均为一人一档。与属地卫生院、子洲县人民医院和绥德精神康复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长期医疗合作关系,资源共享,开展定期医疗服务,每年组织老人健康体检一次。敬老院今年维修了多功能室,新增了40张护理型床位,更换使用25张,室内配置了适老化设施,铺设了塑胶地板,室外更换了活动器材,老人们生活环变得境更加温馨舒适。两院餐厅各配备两名厨师,早中晚三餐严格按照菜谱烹饪制作,重要节日有加餐服务,让特困老人享受到家的温暖。管理室、洗衣房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定期给住养老人修剪头发胡须和清洗床被衣物。娱乐活动多样化。院内制定方案,组织老人开展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五一趣味运动会、重阳敬老集体生日、日常秧歌锻炼等,帮助老人放松身心,增强体质。积分超市常态化。今年以来敬老院积极探索“爱心积分制”管理模式,老人通过在日常遵规、互帮互助、环境卫生、锻炼活动中获得的积分在爱心积分超市兑换所需物品,做到每月一兑。爱心积分超市运行7个月以来,不仅满足了院内老人的个性化需求,还规范了敬老院日常管理。满足物质和情感需求的同时也激发他们参与院内活动的积极性,让老年人在活动中受教育、转观念、得实惠。社会关爱多元化。敬老院积极联系志愿组织、红十字会、爱心企业和各界爱心人士在特定节日为老人们进行亲情服务和慰问活动,让他们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二、取得社会效益(一)缓解家庭养老压力:敬老院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有效缓解了家庭成员在照顾老人方面的压力,使家庭成员能够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二)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和心理健康:敬老院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会融入和心理健康。老年人可以在敬老院中与其他老年人交流互动,丰富精神生活。(三)政策扶持:国家在养老服务领域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如财政、税费、土地和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和支持养老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四)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政府投入和综合提升改造,敬老院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三、存在不足与改进方向(一)硬件设施亟待升级现有两院区由乡镇卫生院改造,建筑面积不够充足,房屋及配套设施陈旧,失能照护专区、康复训练室等功能缺失,难以满足全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二)人才队伍结构失衡、临聘人员工资较低护理人员平均年龄50岁以上,45岁以下仅占8%;持证护理员缺口大,临聘人员工资低、难以雇佣到年轻化的临时用工人员,也没有健全的奖励考核机制。(三)缺乏专业人才智慧养老应用滞后缺乏专业性人才,无专职护理员,仅有1位医护人员。院内智能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等新技术应用不足,适老化智能终端配备率不足。四、整改措施(一)针对设施相对落后,向上级行业部门如实汇报针对目前敬老院情况及所需增设活动设施,积极争取支持完善各设施,以满足敬老院老人生活所需;(二)针对资金和人员短缺,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增加运营资金,并在资金能增加的情况下,增加2至3名服务意识好的护理型人员,来更好的为敬老院老人服务。五、下一年工作计划一是我们按照县民政局制订的《民政系统各项工作制度》,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同时明确各自职责,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以制度管理人、制度约束人,保证了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促进集中供养工作健康发展。继续完善优化各项规章制度,补全特困人员的基础档案,做好各项跟踪服务;建立临聘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定期进行业务评比,使工作责任更加明晰,互相支持,形成合力。三是强化用人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力争辞退超龄员工,聘用适量的护理人员和专业医护人员,以便更好的做好服务工作,让老人们生活有质量有品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