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在渭滨区辖区实施城市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对城市市容、养犬进行管理;配合做好占道停车场点(行车道、人行道)设置和管理;对门头牌匾设置、宣传品张贴张挂的行政许可进行审批和管理;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噪声、扬尘、油烟、烟尘污染行为进行管理;对公共场所无照经营、乱摆摊点、占道经营、违规设置户外广告、违法回收贩卖药品进行管理;对侵占城市道路、违法停放车辆进行管理:对向城市河道垃圾、违规取土及违法建筑拆除进行管理。 | |
住所 | 宝鸡市汉中路汉东小区2号楼3楼 | |
法定代表人 | 靳新宇 | |
开办资金 | 170.1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渭滨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6.8万元 | 170.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4年6月19日,单位名称由宝鸡市渭滨区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变更为宝鸡市渭滨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局党组和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的指导监督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常态整治市容秩序组织市容整治,清理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流动摊点、乱堆乱放、清理乱贴乱挂、小野广告近万个(处)。整治清姜路、太白路、姜谭路、植物园路等路段门头牌匾1798家,拆除405㎡,新装850㎡,清洗门头138家。借龙山片区品质提升之机,申请专项资金10万余元,拆除清理辖区内废弃无主门头牌匾。持续加大校园护学岗巡查力度,出动1150人次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全力保障中央领导来宝考察、全国人大常委会视察、拜谒炎帝神农典礼、宝鸡马拉松、金秋菊展等大型活动,市容环境持续向好。(二)持续推进专项工作聚力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积极迎接区委大气污染治理专项巡察,办结餐饮油烟交办单(函)8件,办结建筑扬尘交办(督办)单26件,向区住建局移交9件,立案处罚4起,罚款5.5万元。大力治理餐饮油烟,整治露天烧烤70余次,检查餐饮门店油烟净化设备清洁维护情况736家,新装油烟净化器34台;创新设立净化器独立电表、利用无人机定点监测等措施,动态检测掌握餐饮企业油烟排放情况。积极对接联系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在艳阳天宴会中心、渭滨中学食堂等5家企事业单位10个排烟口试点安装油烟在线监控系统。持续推进餐厨废弃物整治,对餐饮门店餐厨废弃物收运台账和处置情况逐一检查,全面规范收运处置。高效办理12345热线工单1919件,周清周结数字化案件27182件,按时处置率99.9%,平均综合指标A,考核排名月月名列前茅。圆满完成火车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向榆林等地兄弟单位展示了渭滨城管的担当与作为。针对业务上划的实际,主动与市综合执法支队对接,规范法律文书,完善案审制度,理顺审核流程,筹划建立大队案审室,确保了工作的持续性。中途接手建筑垃圾整治专班工作,在政策依据有限、人员力量有限、行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努力推动工作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三)聚力解决民生关切高效办结市、区级“两案”20件,其中区人大代表建议14件,区政协委员提案5件,市级“两案”1件。多次规范管理迎宾路、植物园、英达路、西宝路、东四路、E米阳光等便民摊群点。新增姜谭路、一城江山、神农门等5处便民疏导点。联合渭滨交警大队、清姜派出所以及清姜街道办,对东二路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整治,规范疏导300余户摊点,实现“划行入市”,为150余户自产自销农户腾出空间。以区政府名义函商市城管执法局对人民医院、真爱公馆、长岭电气、宝氮小区历史遗留问题酌情处理,助力解决企业群众面临的住房领域不动产办证难等现实困难。(四)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坚持全过程抓安全,完善应急处突预案,定期分析研判形势,通报安全事故,提高防范意识。重要节日、敏感时期、重点环节常态提醒通知,每月对大队及中队办公场所用水、用电、车辆使用、消防和执法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并备案登记。组织燃气安全排查业务培训和入户宣传,采取每季大排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便民摊群点、早点、夜市和流动摊贩进行40余次燃气安全排查,确保职责范围内不发生任何安全问题。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规范市容秩序,及时有效地处理和解决突发事件和问题,为辖区居民创造宜居生活环境,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共享意识,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和生产要素,提供高效和便利的商业环境,促进商业繁荣。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市容管理工作还有欠账。由于防汛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的冲击,在市容管理工作上还存在用力不足,韧性不够的问题。2.改革后续推进还需加力。执法体制改革,业务上划,权责关系变化后,部分非执法业务工作还未及时剥离,一些无法律依据、无政策支撑的任务还需要进一步梳理明晰。3.贯彻执行力还需加强。对于支部及班子议定事项,个别中队及队员还存在理解上级意图不清,贯彻执行力不够,落实标准不高的问题。(二)改进措施1.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执行韧性。构建长效机制,增强治理韧性。建立市容管理能效评估体系。2.梳理明晰任务。明确此次改革目标,梳理现有职能,制定大队任务清单,细化具体职能,避免权责不清。3.强化人员责任意识。建立问责制度,确保全体成员对结果负责,加强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执行力。四、2025年工作计划1.推进“头雁计划”,强化大队、中队两级班子建设,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方式,加强对副科以上干部政治意识、业务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培养。2.持续推进餐饮油烟治理,扩大油烟在线监督系统覆盖面,创新探索一批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3.规范门头牌匾监管,将户外招牌设施纳入省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研究出台落实服务指导职能的制度机制;抓好安全预防工作落实,守好安全底线,加强常态化安全管理,杜绝因安全问题影响干扰工作进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