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医疗保障经办中心

渭南市医疗保障经办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44
单位名称 渭南市医疗保障经办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参加医疗、生育保险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提供医保服务。贯彻落实中省市医疗保障相关政策法规;办理市本级职工医保业务;办理市本级公务员医疗补助、伤残军人医保业务;管理全市医疗救助工作;办理市本级离休干部医保业务;对县级医疗保障经办机构提供指导。
住所 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人力资源市场
法定代表人 张涛
开办资金 63.3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医疗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4万元 -70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规范使用印章、证书。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采取“四大举措”攻坚克难,紧盯“开源扩容”精准发力。1.落实政策要求,调整征缴基数。按照政策要求,从2024年1月起调整全市财政全额供养单位在职人员医保费缴费基数,单位按照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6%缴纳,个人按照上年度本人工资收入2%缴纳;同时帮助参保单位做好基数申报办理,确保全市全额财政供养单位全口径缴纳医保费。2.市县联动排查催缴。协调化解困难断缴企业缴费问题,全市联动对以前年度欠费单位开展排查催缴。截至12月30日,全市中断缴费的44家单位,24家终止参保,系统已注销;15家单位已补缴费。3.联合税务部门全市开展职工医保参保排查。结合审计反馈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在全市开展用人单位参保人员、缴费基数和欠费情况三个方面的排查工作,督促单位全员参保、足额缴费,目前排查活动列入集中整治重点项目,活动仍在持续开展。4.持续做好居民参保缴费工作。指导县区完成15余万困难人员的身份标识,配合税务部门完成系统测试,做好开征前各项准备,9月26日顺利启动居民征缴工作,先后在渭南医保公众号发布15篇参保缴费宣传件。(二)聚焦“四个重点”精准施策,强化业务监管强基固本。1.异地就医监管不断完善。开展异地就医数据筛查,加强参保地基金管理。截止12月底,我市参保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基金较去年同期下降1.96%。2.基本医保日常监管日臻精细。一是通过建立费用支出台账,对县市区费用支付情况进行监测。按季度统计就医率、次均费用增长变化及费用审核扣款情况,分析县市区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强化培训提升业务水平。通过召开培训会议等加大政策培训力度,并利用培训会议通报全市医保基金费用监测及运行情况,指出各县(市、区)医保部门管理运行中的短板和存在问题,使经办部门“明政策知进度”。三是突出重点抓监管。针对次均费用偏高、转诊率持续增长、住院人次异常的县市区,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医保服务和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实地抽查,同时召开座谈会对存在的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不合理用药、收治轻病人、医技人员超范围执业、病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现场反馈,指导医药机构规范医保服务行为、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费用核查、提高工作效能。3.总额预算稳步推进。年初印发了《渭南市医保基金总额控制预算管理方案(试行)》,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建立了“年初下达费用指标、按月预付、年终清算、合理超支分担”的管理模式,自2024年1月1日起全市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实施以来,全市医保基金支出同比降低15.31%。4.慢病经办管理成效明显。严守门诊慢特病鉴定准入关,制定了《关于开展全市慢性病经办业务专项治理方案》、《慢性病管理科内审制度》,年内对慢性病鉴定、门诊特殊药品鉴定、“透析”病种和“精神类疾病”病种开展4次专项检查。(三)“三个紧盯”加大核查,集中整治成效明显。1.紧盯“自查自纠”毫不放松。全面梳理自身存在问题,集中整改落实到位。截止目前市本级共自查问题161项、县级共自查问题466项。目前前本级和县(市、区)首批自查自纠问题已经整改到位。2.紧盯“问题线索”毫不放松。市局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在全市开通公布了5部政策咨询、投诉举报电话,设置两个投诉举报箱。经办中心在市行政服务大厅设置了2032685业务咨询投诉举报电话,全面查找自身及两定医药机构存在问题,集中整治期间我中心共向局法规和基金监督科报送案件线索问题14项,由市局统一向市纪委监委进行移交。3.紧盯“专项检查”毫不放松。9月组织开展了全市医保基金使用自查自纠“回头望”,目前结合全省“专项行动”工作安排,市本级成立了两个检查工作组,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在市本级定点药店和医院开展“专项行动”暨门诊统筹集中检查活动,活动目前还在持续推进。(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用力,创新经办服务永不停歇。1.医保业务“同城通办”运行顺畅。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业务的“同城通办”,启动后市本级参保职工、临渭区、渭南高新区的参保人员均可在市政务服务中心160号窗口、临渭区政务服务中心22号窗口、渭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7号窗口办理异地转诊、异地安置、参保关系接续、信息更正等22项业务,全面实现“一窗受理、互办互认”。截止1月底,市本级、临渭区、高新区3个同城通办窗口累计受理跨区域直接办件1378件,办结率达100%。2.稳步推进医保便民服务驿站建设。在全省首推“医保便民服务驿站”建设,目前中心城区已建成12家,驿站每月定期开展政策宣传、健康义诊、医保业务代办、医保政策咨询、医保“送健康服务日”等活动,收到省市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参保职工的一致好评,年内被确定为全市“小切口”改革建设工作。3.加快督办县级医保基金规范化管理示范点建设工作。督促县(市、区)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医保基金规范化管理示范点建设,组织开展观摩,定期督查督办。截止12月底,全市40家已完成示范点目标任务,已完成授牌工作。4.“高效办成一件事”平稳落实。按照省中心统一部署,全力配合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已在渭南市妇保院、富平县妇保院进行试点;退休一件事我市已完成指南的维护发布;企业破产查询,已完成上线;资助人员参保资助已实现免申即享;参保缴费状态、转移接续办理进度、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等查询服务功能和落实社会保障卡的医保码就医购药“一件事”等等均已实现,目前12项任务,除医药企业药品赋码压缩至10个工作日和医药产品挂网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2项任务市级部门不参与,其余项目我市均已实现。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今年以来,市医保经办中心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中省市医保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全面转变工作作风,定期分析研判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坚持落实“开源”“节流”两手抓,从“抓建设上台阶”至“谋亮点促提升”。并常态查隐患、堵漏洞、补短板。做到有诉必应、有举必查、快查严处。始终坚定不移推动医保经办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医保经办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年内存在问题有以下两项。一是在日常审核过程中,只凭借于运用老办法,对如何更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办法不多、措施不实。二是医保经办信息化建设研究的还不深入不细致。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医保基金日常审核,做实人工审核和智能审核,提高人工审核覆盖率,及时发现扣减违规费用,变事后监管为事中监管。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医保医保信息化建设服务能力,创新性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出现信息化建设研究还不深入不细致。四、2025年工作打算2025年市医保经办中心将秉持为民利民便民的总要求,围绕医保基金规范、安全、高效、平稳运行主线,持续抓好“四个落实”,实现全市医保经办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加强医保基金运行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医保基金底数;开展医保基金监督管理自查自纠,对结算量大的定点医药机构加大专项检查力度。二是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扩大DIP支付方式覆盖范围,将全市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业务医疗机构纳入DIP付费体系。根据改革过程中积累的数据与经验,以国家DIP2.0病种目录及国家DIP技术规范为指导方向,持续优化病种目录与分值体系,确保支付政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三是持续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持续优化“同城通办”政务服务,逐步扩大业务通办范围;持续推进医保便民服务驿站建设,逐步增加赋能拓展功能,实现医保服务便捷化就近化;加强异地就医、门诊统筹、慢特病审核,稳妥推进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