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南山绿化建设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渭滨区境内马尾河以西,宝鸡峡大坝以东南山台塬区。负责编制南山绿化建设规划,制定绿化工程建设计划;负责南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南山绿化的组织实施及管理;负责南山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村(民)拆迁安置和土地征租工作;负责南山绿化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负责辖区内城市次干道、背街小巷、社区的绿化,花园式单位(居住区)的创建工作。 | |
住所 | 宝鸡市渭滨区峪泉路6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权军明 | |
开办资金 | 47.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31万元 | 14.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南山绿化建设委员会.公益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4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工作如下:(一)全力推进园林绿化及管护任务完成。1.大力开展2023-2024年冬春季园林绿化。将市上下达我区的36项园林绿化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细化为53项分解至14个责任单位,多次实地查看点位,编发核查通报,督促各单位抢抓春季栽植、夏秋保植时间高效推进任务落实完成。全年累计新建及改造绿地6.59万平方米,栽植各类乔灌木2.2万株,绿篱2103平方米,地被及花卉6.13万平方米,立体绿化1400延长米。2.全面抓好绿化管护。一是抓好街区绿化及“三边一口”整治。对管辖的65条路段、7个游园绿地及212省道,“三边一口”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承担的4处点位,采取修剪、补植、抹芽、病虫害防治、涂白灌溉等多种措施加强管护。确保栽一棵活一棵,种一片绿一片。累计修剪绿篱和各类植物造型30万平方米、草坪60万平方米,保洁48万平方米,喷洒农药50余吨,浇水1346吨,涂白8000余株,清理枯死枝130余处,摆放盆花1.2万盆。二是恢复重建由于市政工程施工被毁的学府园路东和西凤路绿化带,以及7.16特大洪灾被损毁的峪石路、滨河南路等路段的绿地、苗木及绿化带进行彻底清洁和综合整治。共清淤整理绿化用地3130㎡,栽植地被530㎡,播撒草籽1100㎡,整修花坛8个;修剪绿篱及草坪3.1万㎡,清除杂草1600㎡,抹芽3000余株。3.切实抓好绿化普查和绿化信息服务。一是开展绿化专项普查,对管辖的所有路段、游园绿地进行全面检查,分点位对所有的绿化面积、苗木数量、品种、规格等进行详细登记,梳理完善各项绿化数据,为精细化管理夯实基础。二是高效完成数字城管任务,截至目前共处理数字化城管案件785件,处理“12345政务通”平台城管案件86件。所有案件完成率达到100%,在全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定期综合考评中均获B类单位第一。三是积极开展绿化技术服务,多次前往干休所高层小区、彩虹国际小区、自来水公司家属院等居住区,现场指导树木移栽、危树处理、园林绿化修剪、小区景观提升及灾害天气突发事件处理等,持续打造绿化技术服务品牌。4.积极开展创园复查迎检。一是组织召开渭滨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复查工作推进会,对工作资料收集、点位迎检保障及春季园林绿化栽植任务进行再部署、再强调。二是按照创园复查指标要求,实施见缝插绿,植树增荫工作,督促建成姜水园、茵香河谷口公园、和平公园、零工公园等4处“口袋公园”。共计栽植乔灌木1.7万株,地被及花卉6.5万平方米,绿化提升3.2万平方米。三是收集整理创园复查资料,对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方面财政投入情况、2020-2023年新建改建乡土适生植物应用情况、林荫路栽植情况、园林绿化工程中绿化工人技术等级持证上岗情况、口袋公园建设情况等方面资料进行系统收集,核查整理后上报市创园办。四是督促指导姜谭联中、烽火五现场小区、御景南山小区等7家单位提升绿化品质,推荐上报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居住区)。五是积极参加绿化遥感调查测评、口袋公园摸排、绿地系统规划研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复壮研讨等会议,按会议精神及要求对我区道路、游园、小区等迎检点位进行现场检查筛选,积极整改线路检查发现问题,全力做好迎检准备。5.精心做好公园管护。一是提升公园品质。实施公园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全年完成古弓鱼公园东岸游园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归隐桥西岸挡墙工程、沿河景观石灾后重建修复工程;对九龙山公园上山游步道及景观亭周围进行加固,提高公园景观环境品质。二是做好公园日常管护,定期进行绿植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做好冬季树木涂白及冬灌。加强环境卫生巡查维护和常态化安全排查,保持游园环境整洁优美、设备设施安全运行,设置醒目宣传标识,对游客进行安全宣传和提醒。狠抓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及安全培训,提升公园管理精细度。三是做好节日氛围营造。春节、五一、中秋及国庆前夕,布置花卉、灯笼、造型、横幅等元素,累计布置时令花卉13000余株,悬挂红灯笼2900余只。四是做好公园抢险救灾。“7.16”灾后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工作预案,对公园进行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对紧急隐患及时加固维修,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协调机械清理滑坡道路、倒伏树木,共清理淤泥200余立方米,枯树、垃圾50余车。(二)积极抓好秦岭生态保护,当好秦岭生态卫士1.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工作责任。筹备召开全区秦岭委全体会议和全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传达省市会议精神,安排我区贯彻落实意见。提请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区秦岭委全体会议5次研究部署秦岭保护重点工作。针对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围绕秦岭生态保护开展实地调研指出问题及批示,现场解决突出问题,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形成了区秦岭委牵头抓总,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强大工作合力。2.突出问题导向,持续排查整改。扎实开展“五乱”整治“回头看”,常态化进行拉网式排查,强力推进“五乱”突出问题整改工作。2024年省级动态台账涉及我区1个问题,目前该问题整改方案已报省秦岭办审核;市级动态台账涉及我区8个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6个,剩余2个正按时序加快整改;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反馈我区疑似图斑22个,经核查确认问题8个,目前已完成整改7个,剩余1个正按时序加快整改。3.紧盯重点领域,落实专项整治。一是加快秦岭区域拆除类小水电站奖补资金兑付工作,目前我区已兑付奖补资金2283万元,其中省市资金1883万元,区级资金400万元。二是认真开展秦岭区域农家乐排查整治,对秦岭区域所有农家乐多次联合执法检查,动态更新秦岭区域农家乐名录,规范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三是对2018年秦岭违建别墅整治中确定的拆除类别墅项目进行了实地核查,已全部整治到位;合规性保留类项目按照违建别墅整治“回头看”工作要求进行了市级部门复核;同时,对2018年11月以来我区秦岭区域新建的项目进行逐一排查,共核查点位52个,核查中未发现我区秦岭区域有文旅类、康养类、房地产类项。4.践行“两山”理论,发展生态产业。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发展新模式,谋划实施清姜河、晁峪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大力构建秦岭北麓一轴四点乡村振兴产业带,南山农业观光休闲带试验段加快建设,金耳智慧云仓和林麝养殖基地建成投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5.坚持常态长效,提升监管效能。健全完善秦岭生态保护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建立全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实行定期暗访检查通报制度。全面加强区、镇、村网格员力量,强化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配备必要的巡查装备,坚持每周到秦岭区域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做到突发性、苗头性等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启动实施生态保护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完善数据共享、天地一体、上下协同的视频综合监管系统,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管体系,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长效巩固。在全省涉秦县区考评中,荣获全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纵向补偿先进县区,荣获奖补资金350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公园绿地的建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内涵,能为群众创造一个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环境。经过多年来园林景观建设,城区环境越来越好,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规划的一些项目没有得到实施。2.下基层时间少,尤其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做得还不够。改进措施:1.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经常性深入基层绿化站,深入相关企业、项目建设现场。2.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或及时反馈,克服和解决各项绿化建设和管理难题,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充分发挥城区绿化主管部门职能作用,抓好管辖的65条路段、7个游园绿地、2个公园的管护。(二)继续加大绿化建设,以“城市绿荫行动”和“城市品质提升”为抓手,完善我区“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进园”绿地生态系统,全力备战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复查,巩固提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三)对海棠体育公园工程施工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妥善处置信访等问题;包装项目、争取资金,推进遗留问题解决。(四)围绕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任务,加强与上级单位及区级业务牵头部门对接沟通,及时了解掌握情况;积极走访企业、单位联系挖掘资源、收集资料,确保年度任务圆满完成。(五)围绕秦岭保护,一是聚焦“五乱”问题高发区域、易发领域、频发行业和中省市各类反馈问题,健全动态排查机制,认真抓好台账、图斑、群众举报等问题的梳理查纠整改工作,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扎实开展嘉-清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清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秦岭生态质量持续提升。三是按照新的农家乐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农家乐规范经营。四是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大日常巡查管护频次,切实提升日常监管水平。五是进一步完善数字秦岭智慧管山综合监管平台,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明查暗访,构建闭环监管体系,切实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