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留坝县文化馆(留坝县图书馆、留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留坝县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留坝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创作培训;图书、文献、报刊、音像资料的采编与储藏及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的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的普查整理、申报、保护;旅游咨询服务;文物保护管理。 | |
住所 | 留坝县县城紫柏路86号 | |
法定代表人 | 范根材 | |
开办资金 | 229.5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留坝县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5.31万元 | 277.5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一系列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群众免费艺术培训开设了古筝、国画、健身球等6个春季免费艺术培训班,国画、合唱、书法、中医康养等老年大学培训班,培训200余人的秧歌代表队,在“和美乡村·趣味运动会”开场表演,有效推进了文化工作持续向好发展。(二)、群众文化活动及阅读推广活动1.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从今年4月开始,组织举办了“秦岭星光秀.紫柏小剧场”——家乡美系列活动。活动主要以文艺展演、非遗体验、趣味文体竞技、网络媒体传播等为内容的文艺表演方式,为留坝旅游宣传注入更多“地方特色”及“民俗体验感”,带动游客参与体验,感受沉浸式文旅融合氛围与留坝丰富的人文风情。围绕火烧店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了一场农耕民俗文化实景演艺—《寻梦火烧店》民俗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让每个游客都能感受到火烧店镇历史的魅力,从而对当地的文化遗产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尊重。积极开展全民阅读书香留坝活动。以“进社区、进校园、进消防、进景区”等形式,先后组织举办、文化(廉洁)主题书画摄影剪纸展、“全民阅读”进乡村活动“阅”见春天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十余次;隆重举办“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在活动中,围绕读书为主题表演了各种精彩的朗诵、快板和文艺节目举办了留坝文史丛书首发仪式,开展了留坝县文化(廉洁)主题书画摄影剪纸展、秦岭山水艺术季一一2024《沁园春·雪》首届名家毛泽东诗词书法留坝巡展、秦岭山水艺术季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陕西省艺术研究院书画作品留坝巡展;通过选拔县直机关、学校推选5名选手,参与第六届丝路朗诵大赛暨汉中市第八届朗诵大赛;策划拍摄上报的“叫醒图书馆里的宝贝”-----《留坝县故事集成》珍品短视频,被省图书馆采用,在三秦最美领读人微信视频公众号发布,获三等奖。并不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网络读者更新新书推荐;累计接待读者20000余人次,图书流通3万余册次,为全县广大读者提供了便利,切实提升了公共阅读服务效能。3、两馆免费开放持续推进。免费开放成人及少儿阅览室、书库、地方文献室、书画室、展览厅等部室,并坚持晚上、周末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达67小时。4、持续深入民间,挖掘培育非遗人才。结合留坝实际,制定了非遗传承人培育方案安排专人深入各镇(街道)、村组,发现和挖掘民间技艺人员85人。重点选取消费习俗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三大类培训项目,采取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非遗传承人培育有目标、有计划开展。3月6日,在留坝厅老街非遗文创展厅增添了踏糍粑、剪纸描龙等5个活态体验项目,为广大市民游客解锁更多有意义的游玩体验内容,增添游玩乐趣,邀请梁学军等非遗传承人,于5月21日正式启动了为期3天的大鲵、西洋参炖土鸡等非遗美食烹饪技艺培训,全县部分农家乐业主、民宿管家共计45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组织拍摄制作了留侯老集泡汤宴、江口舞狮、新春民俗汇演等短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增加了留坝非遗的知名度。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民俗展演活动。2024年春节初一至初七期间举办张良庙庙会活动及元宵节举办民俗汇演、猜灯谜活动、描福送福活动,对舞龙舞狮、采莲船等非遗项目进行展演;5月3日隆重举办了张良诞辰祭祀活动,通过各种非遗元素和民俗展演,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弘扬了传统文化,也让大家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为丰富旅游多样性消费场景,活化利用传统文化,在留坝厅老街打造了植物染色、瓦窑瓷、电玩俱乐部,火烧店镇、马道镇建成非遗手工坊等10家活态展示体验店,其中省级非遗项目---张良庙花木手杖的活态展示,已落实工作房和传承人,购买好工具和手杖原材料,待工作房装修好后立即开展传承展示在留坝厅老街打造建成了洋芋糍粑、神仙粉、浆水菜等4个非遗美食体验店。积极申报提升非遗项目影响力。7月12日,我局公布了第三批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1人,目前全县共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2人。“张良庙庙会”及“耍狮子摆阵、破阵”2项县级非遗,通过挖掘历史脉络,拍摄制作了反映其历史价值的视频资料,今年7月份已向市文旅局进行申报,待批。成功申报1名市级非遗传承人,为留坝民歌非遗传承人吕正惠。5、强化监督检查,全力推进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确保文物安全。一是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夯实主体责任,多措并举提升文物保护能力。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加强重点文物维修保护。2024年,积极对接省市文物保护部门,争取项目建设资金500余万元,对张良庙、留坝厅故城等文保单位进行了排危、抢救、维护。并邀请省遗产院来留,对张良庙、留坝厅故城、褒斜道留坝段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实地查勘,策划编制文保项目。对文物犯罪时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提高技防、人防能力,守牢了文物安全底线。通过镇村推荐的方式,在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和田野文物点落实了群众文保员20名,并签订了文物安全责任书,建成稳定的文物保护队伍。二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做好文物“四普”工作。5月31日,我县召开了汉中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仪式暨业务培训会议,全体工作人员在既定的7天时限内,克服重重困难,保质高效地完成了汉中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留坝试点工作,对我县“三普”公布保护的170处不可移动文物,通过此次普查工作,对全县的文物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登记、核对进一步摸清了我县的文物“家底”,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安排专人护送21件馆藏文物到省遗产院进行修复;积极与省文物局沟通衔接,跟踪落实南河街三圣宫修复资金230余万元,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工作。实施褒斜栈道、连云栈道抢救性保护,打造栈道修复示范点,牵头制定了栈道修复方案,青羊铺段栈道修复项目,武关驿镇栈道修复项目均已完成,布展建设了栈道博物馆。严格履行文物前置审批程序的工作要求,今年以来出具了13个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完成了1个省级重点项目的文物调查工作报告,没有一起法人违法事件的发生。四是注重讲好文物故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张良庙博物馆内闲置房屋进行提升改造,新建一处多媒体展示厅,利用数字技术展示留坝历史文化发展和文物保护现状。规划了栈道博物馆建设项目,包装、申报文保项目4个。坚持办好“5.18”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依托红二十五军军部江口旧址、玉皇庙红军标语遗址,拍摄《红二十五军在江口》视频创作歌曲《饿饭的穷人快来当红军》,在县内展播、传唱;强化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走进张良庙博物馆参观;持续举办张良书院“讲读会”“张良文化传承”等主题活动1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6000余人次。注重开发文创产品。推进“旅游+”,挖掘张良文化,研究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10余款,投入旅游市场。张良庙文化园建设规划已进入评审阶段。在张良庙建立干部培训基地,并加强讲解员培训,讲好张良故事,讲好留坝故事,扩大了文物影响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通过各级财政加大投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文化馆、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不但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提升了留坝对外宣传形象,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和好评。2.对新建分馆开展指导工作,并引进超星系统作为两馆智慧管理平台,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不断完善总分馆制建设,目前文化馆所有乡镇分馆都已纳入文化馆总分馆系统按照县级图书馆整合县域内的公共阅读资源,实行总馆主导下的文献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借统还工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馆藏文献总藏量较少,藏书结构有待优化。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考验,文化馆图书馆两馆合一,特别是图书馆专业人才缺乏,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岗位人才奇缺,数据库建设滞后,无法开展高质量图书馆服务工作。2、改进措施扩充藏书量、收藏和整理地方文献资料、增加读者的阅读量。建设完善和补充两馆内配设施和服务内容,加强网络建设,计算机设施和数字资源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开设春秋季免费艺术培训班。培训班涵盖拉丁舞、健身球、国画、少儿硬笔书法、旗袍走秀、成人声乐、古筝8个门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好镇村文艺骨干培养,重点从农村优秀青年中选拔培养镇村文艺辅导员,有效发挥基层文化人才在文化事业发展中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陕西公共文化云、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由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更新,及时推送实时动态及新闻资讯、美文鉴赏。打造阅读品牌。举办好“书香留坝全民阅读”,力争2025年底,在县城人口密集区、足球营地等景区景点新建成2个直属分馆、1个城市书房、新购置5万元的图书,切实提升公共阅读服务效能。通过创新“城市书房”、提升“特色分馆”、实施“名家领读”、发起“有声阅读”等,助力打造“书香留坝”品牌,推进公共图书馆提档升级,组织指导多种形式的农民读书活动,使农家书屋切实服务“三农”、方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的“文化大课堂”。非遗申报和传承工作。将全县非遗传承人有序组织起来,以培训、展览、下乡巡演以及开展非遗逐级推荐申报等方式,努力打造更高级别的非遗项目,将新思想、新政策和非遗文化传承一起“传入寻常百姓家”,着力提升留坝知名度。认真抓创新,做好文物保护。与全县人民认真落实好“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推介方式,进一步提高文物景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