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进社区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社区建设、业务指导,督促社区项目申报、落实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等工作。 | |
住所 | 宝鸡市渭滨区公园路21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帖晓伟 | |
开办资金 | 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宝鸡市渭滨区委社会工作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67万元 | 7.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渭滨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深入贯彻落上级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指示和中省市委要求,创新驱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协调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持续推进为基层减负赋能。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扎实履职尽责,在实干担当上走在前,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1.完善统的机制,工作合力有效提升。按照省市关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工要求,建立由区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形成了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体系。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注重部门联动效应,投资630万元,对8个不达标社区阵地改造提升,预计2025年6月底完成。整合资金230万元,对22个社区阵地进行修缮。下发《关于调整清廉村居建设评价指标(试行)通知》,对清廉村居建设评价指标进行了重新修订细化,促进基层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不断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2.细化治的措施,工作落实不断精细。对社区服务体系项目资金及社区人员补贴待遇等16项资金使用情况逐项清单化梳理,进一步明确项目资金使用工作流程,协调做好项目资金盘活使用相关工作,保障好基层的各项权益。推进幸福型社区建设,指导各镇街对接责任部门压实建设责任,对今年拟创建的15个社区逐一现场指导,查漏补缺,力争全部通过市级评估验收。健全和完善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指导镇街对全区100个村(社区)进行村(居)务公开培训,对16个村(社区)村(居)务公开工作进行督导抽查,进一步规范我区村(居)权力运行,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对村(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开展2024年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评选工作,推荐14个村社参与市委社会工作部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评选。3.提升干的本领,工作赋能成效明显。聚焦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举办了全区社区监委会主任培训、社区专职岗前培训、全区社会工作业务培训会,有效提升新时代村(社区)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同时组织召开社区信息宣传业务培训会,邀请区融媒体专业人士授课,促进提高社区干部宣传写作水平,全面提升社区干部能力素质。4.保障干的队伍,工作活力有效激发。严格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纳、带薪休假、取暖费和降温费等福利待遇。严格落实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不少于18人的配备标准,完成了61名新招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招聘、培训、入职等工作。完成村社区缺额人员补选,开展任职资格区级联审97人次。(二)勇于实践探索,在创新突破上走在前,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1.抓实减负增效,赋能基层治理。印发《关于持续规范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推进落实《渭滨区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重点任务清单》相关要求,转发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20条。对村(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不出具的证明事项进行了规范。将各项任务具体化、规范化、清单化,专项整治问题4类63条,清理各类牌子1458块,规范各项机制183项。茵香河村、宝桥社区两个全市基层减负现场会示范点位为全市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样板。制定《渭滨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任务清单》,梳理任务清单11方面80项,将任务台账化、措施细致化、时间明确化,分解到各职能部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赋能基层治理。2.抓细“三项”清单,厘清权力边界。以厘清政府部门和基层自治组织权责为切入点,建立“三张清单”制度,制定了渭滨区基层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务清单、协助政府服务事务清单、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梳理出自治事项24项、协助事项54项、不出具证明事项20项。实行《渭滨区村(社区)准入机制(试行)》,进一步明确村(社区)工作的工作范围和岗位职责,提升村(社区)治理效能。明确工作程序及权力边界,对权力事项内容进行优化完善,规范村级重大事项14项、村级日常事项47项、社区工作事项38项,逐项制作权力运行流程图,规范村(居)服务行为;印发《渭滨区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指导目录》,确保社区权力运行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规范、规范有依据。3.抓牢村级议事协商,激发民主活力。夯实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拓展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持续推动村级议事协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创新化发展,在3镇4村先行先试基础上不断提炼总结,印发了我区全面推广村级议事协商工作方案,转发《陕西省村级议事协商规范指南》,将议事协商从农村推广到社区。4.抓紧治理创新,擦亮治理品牌。深化“党建+”工作机制,金陵街道红色院落、桥南社区治理基金、清姜街道七彩服务、经二路红色街区、姜谭红色物业联盟为我区的基层治理、平安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添彩增亮。创新推出“基层治理社区书记微访谈”栏目,激发基层干部比拼争先热情,9名社区书记访谈视频节目陆续在渭滨各媒体播放。(三)加强队伍建设,在担当作为上走在前,着力锻造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将作风建设始终抓在手中,坚持培育讲团结勇担当善作为的团队作风,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的良好氛围。面对7月16日突如其来的严峻暴雨,中心所有干部,闻令而动、坚守岗位、敢于克难、联轴作战,每日高强度劳作,坚持到底最终完成包抓点位的淤泥清理和灾后重建任务。在劳动间隙,对全区30个城镇社区、25个城市小区、13个社区办公用房及办公设施受灾情况进行过了摸底统计,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保障居民生活。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我单位《渭滨区多措并举打造过硬社区工作者队伍》等10篇经验做法在《中国社区报》等中央级媒体刊载,提炼总结基层治理领域典型案例18篇,《党建引领“三管”模式探索“三无”小区治理路径》获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党建+社区工厂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善治善为》《党建引领“骑手”变“帮手”》等5个社区治理经典案例获得省市认可。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为民服务项目谋划实施效果不理想;基层干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层减负工作仍需跟进落实。在工作保障方面,服务中心供暖、降温设施相比陈旧,工作生活不便,与相关单位相比还有差距,工作保障不力,效果不好,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力争使相关工作改善、保障有效。(二)改进措施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优化为民服务项目设计与实施机制,持续推进基层减负政策落实,确保实效。在工作中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力争使相关工作改善、保障有效。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是优队伍,全力赋能人才发展。严把入门口,坚持政治标准,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建强“两委”班子,做到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善于治理、群众信任。同时多措并举,做好社区干部能力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加强社区干部管理,努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促创新,激发社区善治动能。持续完善“党建+”基层治理模式,丰富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形成社区治理品牌,实现基层治理“多点发力、百花齐放”的工作局面;依托“数字渭滨”加快“数字社区”综合应用平台建设,通过“数据填报一张表”“全科网格”“AI应用”等板块,整合社区数据资源,为辖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以社区为民服务项目为支撑,创新“社区+”服务项目,撬动社会资源,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赋能社会组织,打造一批具有渭滨特色的为民服务项目品牌。三是提效能,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健全基层减负赋能常态化机制,从源头防止“大抓基层”变成“大压基层”,全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全力推进村(社区)减负,实行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及准入制度,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村(社区)依法自治工作事项清单指导目录(试行)》《村(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指导目录(试行)》《不应由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和《村(社区)准入机制工作(试行)》,明确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和岗位职责,提升社区工作规范化水平,让社区工作者回归本职,有更多精力抓好服务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