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滨区> 宝鸡市渭滨第一学校

宝鸡市渭滨第一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21
单位名称 宝鸡市渭滨第一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初中、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宝鸡市渭滨区桃李路1号
法定代表人 闫昱辉
开办资金 1176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渭滨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11760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渭滨第一学校.公益 从业人数  10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聚焦“文化引领”,以观念“破圈”引领行动“自觉”。1.打造视觉文化空间,引导“空间与行为”的双向互动学校建立起“一街两部三基地四展区五廊道”的校园文化布局,让学校文化讲述专属于师生的传奇故事。2.建构管理文化形态,塑造“制度与流程”的关联互构织密管理网络,走向现代治理。学校使用现代学校的三驾马车: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校长负责制、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同时也坚持现代学校治理的四位一体:即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多方参与、全员育人。架构管理体系,激发组织活力。建构“一核五中心四级部”的组织架构形式,以培文为主导的学校发展指导委员会为核心,后勤保障中心、协调服务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学术科研中心五大中心,全力支持和赋能四个级部,推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计划管理,形成统一步调。开学初的全校教师大会,做思想统一、目标的确立。每周各部门部署周工作计划,同步公示到教师群,做到步调统一。每周一次的部门例会,对部门工作完成情况做任务销项。落实工作清单,校长督办提醒。采取工作清单制和工作回顾纪实制,直指完成效果。一周结束,各部门晒出本中心一周工作完成情况清单,以“工作纪实”的方式进行学校工作群的呈现,多项举措助推计划落地实施。绩效压实责任,捆绑提升效能。压实部门负责制,实行部门捆绑考核,与部门主管校长签订绩效考核责任书,明确本学年部门工作任务与达标要求。部门主管校长对标工作,目标更聚焦,标准更清晰。坚持走动管理,及时评价反馈。倡导每一位校级都是学校的首席质量官,每日必须履行“一看二访三谈四追”的走动管理。在现场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问题,并形成管理范式进行全校推广。通过“发现问题--给出标准--跟进指导--检查反馈”形成管理闭环。(二)聚焦“学力课堂”,以素养“破局”引领行动“变革”。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着“课堂改变,学校改变”的初衷,学校推行“学力课堂”。“学力课堂”坚持“学为中心·素养导向”,指向学生“能学习、会学习、爱学习”的内驱激发和“有方法、会总结、能潜移”的素养落地。1.以诊断为目的,启动全员的课堂观察。开学初,校长们均深入到课堂之中,进行全员诊断性听课。提炼共性问题,掌握教师个人授课的教学组织样态。2.以发现为目的,开启科组的好课之旅。第二个月进行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同课异构”,旨在掌握学科组的研究水平和基于团体作战的授课能力。3.以示范为目的,搭建基础的研修模型。在前期广泛听课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研讨的主题“学力课堂·由教转向学”,选拔出两节最具“学力课堂”基因的学科引领课,组织教师观摩研讨。4.以成长为目的,实现科组的学术跨越。将教研与备课整合在一起,走“研-备-培-展”一体化专业成长之路。以研备组为单位设计学科统整作业、跨学科作业、组织设计学科节活动,赋予研备组向上生长的活力。(三)聚焦“课程建构”,以融合“破题”引领行动“转向”。学校从“国家必修、学子选修、校社共修”三个维度建构渭一“最课程”。国家必修课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坚实文化学习基础,做到国家课程的优质化实施。(四)聚焦“学生成长”,以适性“破冰”引领行动“回归”。1.以正向激励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学初为九年级设计的“最衔接”动力驱动系统建立让学生自驱自燃,每个月的学业成绩表彰奖励大会,让80%的孩子带着奖状回家。组织校园联赛,让学生释放减压动起来,集体精神长起来。2.以学会学习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学生学习效果不好的问题。为引导教师将目光从关注教学内容向关注学法指导这一方向平移,开学初的学科学习第一课、主题教研和备课组的小教研等,引导教师在“学”上下功夫。3.以管理跟踪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学生成绩整体提高的问题。在优化导学达标过程中实行限时练、三清一评、考后精准分析。做好三年备考计划的拟定,实施达标推进。通过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成绩提升方法,补短板提成绩,促进学生整体学业质量的提升。4.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学生行为习惯差的问题。教学成绩永远是德育的副产品。以专项教育为核心,针对学生的文明礼貌开展“六米擦玻璃、三米打招呼”的问好行动,针对学生课间秩序开展“低音课间”的专项治理,针对教室整理开展“四子”、针对校园卫生的“弯腰行动”等专项教育,小细节大文明,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5.以多彩校园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学生不愿上学的问题。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展、“校园微模型”展、体育嘉年华活动、校园科技节、非遗作品展等多项校园活动激活校园的生命力。晨练燃脂操、激情大课间、课间体育游戏等体育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日常。校长接待日,让学生有倾吐的渠道。午间校园广播让校园之声响彻校园的每一个角落。6.以多元评价为切入点,重点解决学生学习持久性差的问题。利用代币制进行学生的多元评价,设计了几十项兑换奖励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兑换属于自己的达标奖励。周“班级管理积分统计”流动红旗评选、学期“渭一精英少年”评选、学年“渭一荣耀少年”评选,目的是让100%的学生受到表扬激励。(五)聚焦“品牌打造”,以绿色“破壁”引领行动“突围”。“用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先辈打下的红色江山”,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也是学校的德育品牌。学校以“绿色+”为渠道,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绿色+行为习惯”,开展“弯腰行动”、建立“回收站”、班级节电管理员、环保小卫士评选等活动,将绿色低碳融进学生日常生活。“绿色+劳动实践”,开展“绿色环境我营造”活动,将班级日常卫生维护、校园环境卫生分担、校园绿植养护等作为劳动育人的载体。(六)聚焦“服务保障”,以满意“破障”引领行动“升级”。1.安全管理。坚持“四节点四防护”做好校园安全工作,一是开学前,做好特异体质等特殊学生的排查,与家长签订告知书;二是开学后,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跟踪配备隐形人,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告知书;三是学期中的1530教育,留存教育痕迹;四是假日里的重点安全项目落实,如防欺凌、防溺水等,与家长签订告知书。学校分别与每位教师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实施全员首遇负责制。推行校长值班安全责任制,对当日的校园安全管理负全责。学校添置了AED,配备了健康教师,跟进校园配餐和定制公交的日常管理,全方位做好安全管理。2.后勤保障。本年度,后勤保障中心共进行预防性检查、检修98次,完成维修100余次,配合校办,学生成长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完成大型会议检查物料准备15次;确定学校需完善分项工程18项;完成24项建配检查验收两次;监督检查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广告制作安装工作16余次;提供后勤保障规范执行“三重一大”,规范使用与合理安排教育经费。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学校被全国名校联盟授予“全国名校联盟示范学校”、“2024生态教育特色学校”、锦绣文学社团学生作品刊登于《语文报》、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经验登上全国讲坛,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6名学生获得市级奖励,在全区体育联赛、象棋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生成长中心副主任王利军被授予中华环保专委会授予“生态教育先进个人”,学校成功获批了华东师大和北师大的两项课题,通过课程展的方式向外呈现学校内涵发展和师资实力。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管理考核制度与实际推行的不适应。2.对年级主任的权利下放和扶持不够,扁平管理与分权扶持的不协调。3.问题学生与班级管理的不平衡。4.教师职业成就与现实处境的不统一。5.各板块的课程实施碎片化或课程活动化,课程实施与课程呈现的不匹配。改进措施:1.在磨合交互中不断调整,努力使新学期考核配套和落地推行将更加贴合指向实际成效的需要。2.以调整结构、放权考评等方式充分赋能年级组管理。3.加大对班级问题学生的矫正力度,从多方面入手,助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4.通过集体培训、读书会、班主任节、学术节等活动,找资源、给平台、搭梯子,让教师的劳动成果有转化、有提炼、有输出、有成就。5.进行教材的主题化序列化整合,编写校本教材。四、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学校将继续锁定“品质锚定年”部署各项工作。(一)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创建特色党建品牌;(二)全面开展“适性教育”,聚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三)高效落实“学力课堂”,促进素养成绩全面提升;(四)强化升级安全保障,确保教育教学平稳运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学校被全国名校联盟授予“全国名校联盟示范学校”、“2024生态教育特色学校”、锦绣文学社团学生作品刊登于《语文报》、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经验登上全国讲坛,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6名学生获得市级奖励,在全区体育联赛、象棋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2024年度无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