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财政性投资项目监督管理;评审及项目概算、预(结)算、决算审查。财政性投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国土资源勘探等项目的审查、咨询、评估;财政性投资项目招投标和标底编制的监督、审查;财政性投资项目库的建立;业务培训;财政性有偿使用资金的债务清理、登记、确认等。 | |
住所 | 黄龙县财政局一楼 | |
法定代表人 | 张红梅 | |
开办资金 | 28.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财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7.62万元 | 17.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规范评审程序,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1、规范评审工作流程,推进评审工作制度化,在评审工作中努力做到三个告知:(1)告知报审材料:对建设单位按照规定向评审机构提供评审项目所需相关资料施行一次性告知,提供报审资料一览表,提高送审时效。(2)告知限时办结:在评审项目资料齐全、质疑答疑之后,一般10个工作日内出具初步评审报告。对评审出具的初步评审报告由建设单位应在五个工作日内答复书面意见,经领导批示后出具正式评审报告。(3)告知量价对接:实行项目评审结果量价全面对接,给建设单位充分了解、知情工程评审结果,做到无异议后签字认可。2、强化评审工作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评审人员认真学习、准确理解和掌握有关政策、制度的要点,充分了解评审项目的要求,按照规定细致研究拟定切实可行的评审方案,明确统一规范的评审口径,认真领会评审要求。克服死板机械的执行、死板操作等不良现象,兢兢业业地把工作完成好。切实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件件工作执行到位、办好办实。为今后创造性地开展投资评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3、遵循客观公正评审原则,实事求是,该审减则审减,该审增则审增。多算的一定减下来,这是为财政节约资金,防止钱流失,有漏算的要增上,以示公正,一把尺子来衡量。在工程评审过程中,认真做到不浪费财政资金、遵循市场价格信息以及评审结论经得起复核。密切关注重点项目,把服务政府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提升的“助推器”,找准定位、准确把握当前财政评审工作新形势,重点做好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和“大项目建设”评审工作。4、加强中介机构评审过程的监管,为防止中介机构评审省时省力、不负责任,要求规范评审行为,提供完整的评审资料,出具真实、准确、合法的评审结论。工程预算评审内容主要包括计量和计价两方面。在工程量的审核上要求评审中介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定额、规范等进行符合性审核;在工程价格的审核上,要求评审中介依据《延安市材料价格信息》及我县材料市场行情等合理确定工程材料价格。(二)克服困难,积极开展评审工作。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机构成立以来,专业评审人员一直匮乏,严重制约着投资评审工作的正常开展。面对这种状况,在今年的评审工作中,我们克服困难,积极与局领导协调配备专业人员,一面积极开展工作。对小型的财政性投资项目,我们采取走出去,到施工现场采集数据信息,开展评审工作;同时,对大的财政性投资项目,我们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评审。加强对重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评审,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建设单位沟通、分析、处理,并及时向工程建设单位提出科学化、合理化建议及设计优化方案,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三超”现象的发生。(三)顺应改革,完善制度,规范流程。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增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操作性,根据《黄龙县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黄龙县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施细则》(试行)以及《黄龙县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考评督查办法》的通知要求,我们先后与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县审批局、住建局、经发局等相关单位沟通、交流,并结合平时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黄龙县财政投资评审操作规程》、《黄龙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预算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办法》、《操作流程》、《财政投资项目审查办事指南》以及资料清单等规章制度,简化了流程,细化了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从地勘、设计到预算编制环节的资料报送,为我们在短时间内高效进行预算审查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审核重心前移到影响项目投资额的关键环节上。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本着“保重点、攻难点”的原则,精心组织协调,提高效能服务,在确保工作整体推进的情况下,分出轻重缓急,服务重点项目,保证了重点项目及时招标开工。评审中心在制度建设方面做出较大的努力,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制度,全力倡导规范管理、规范工作的方向,积极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强化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较好地规范了中心内部基础管理工作,促进了中心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大力加强内部业务制度建设,2024年,评审中心以规范业务制度为核心,全方位着手构建评审业务制度框架体系,确定了今后业务发展的方向。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12月31日,共评审财政性投资项目93个,评审预算金额50447.25万元,审定金额45347.60万元,审减率10.11%。保证了评审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三、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在今年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1、评审项目多,任务繁重,专业评审人员匮乏制约。很多工程项目时间紧、任务急,资料短缺,评审人员从上到下忙于日常事务,评审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导致抓评审质量和管理的时间不多,影响了评审质量和效果;2、一些建设单位对基建法规、政策、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建设程序执行不到位,送审的工程预结算资料不规范、不齐全,内容不真实,配合评审的力度不够,给评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影响了评审进度和效率;3、评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中、高级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没有,基本上是初级专业人员,资历较浅,经验不多,没有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疑难杂症的专业人才。四、整改措施。新的一年里,评审中心将在局机关和分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加强机构建设、职能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全面推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健康规范的发展,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扎实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做出更积极的贡献、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作意识,财政评审不仅是事后的结算工作,更重要的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严把设计预算审核,控制签证量、工作重心应由“事后监督”改为“事前监督”,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基建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堵塞基建存在的漏洞,从根本上控制建设项目中高估冒算和三超现象,提高财政预算审核工作质量。五、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为财政改革服务、为投资体制改革服务、为财政中心工作服务,完善评审程序,拓宽评审范围,强化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复审工作,提高评审质量,规范政府投资项目预决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黄龙县经济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加强队伍和机构建设,提高人员素质。1、加强评审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评审队伍,改善评审人员结构。2、进一步完善评审人员管理办法。建立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3、做好人员培训,加强财政投资评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二)完善评审制度,规范投资评审工作行为。1、全面清理中心内部各项制度。本着“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一般后特殊”的原则,梳理并逐步完善中心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绩效考评等内部管理制度,使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清晰,工作标准和程序明确,促使中心各项工作规范有序。2、规范评审业务运行的管理制度。逐步统一规范评审要求和评审标准,从提高评审报告质量、强化评审方案落实方面入手,逐步实现中心评审业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三)加强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项目跟踪监督,确保评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一是加强跟踪监督,搞好现场管理。质量控制、工程量核实、项目进展等都需要进行现场跟踪。二是加强设计变更监管。三是加强签证事项管理。评审签证是否实际、是否合理、防止虚假签证事项发生。四是合理确定材料价格,大宗材料通过政府采购来完成。五是要加强效益评估。(四)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力度。从规章制度、绩效考核、取费标准、评审结果和处罚措施五个方面加强建立管理,促进了中介机构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健全完善中介机构信用评估制度,防止评审结果不实的行为,对信用差的中介机构,坚决实行不准入制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