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白河县> 白河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白河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18
单位名称 白河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城市创建、市政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等;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
住所 白河县城关镇人民路88号
法定代表人 雷斌
开办资金 1010.9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白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10.7万元 1612.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白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提质增效,生活垃圾分类稳步推进。出台《白河县2024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白河县2024年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白河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全面部署本年度垃圾分类工作任务;生活垃圾分类“三中心一基地”项目建设完成可研批复;联合经贸、供销等单位,以县城为中心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联盟服务网点7个,并在中厂和卡子镇建成2座占地约9000平方米的再生物资回收站,日处理量达70吨以上;城区新建8处四分类垃圾收集点,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收集投放水平。积极参与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印发《白河县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方案》,积极组织生活垃圾分类成员单位干部职工观看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动仪式,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守牢底线,安全生产工作稳步向好。一是压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制度建设。通过专题会议、检查考核、督查督办等方式,层层传导责任,进一步推动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二是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和“防风险、守底线”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3.借力科技,数字城管建设稳步推进。一是规范数字城管运行。充分发挥各级数字城管系统平台作用,加强分析研判,强化监督指挥,及时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1月至10月底,“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共办理各类事部件问题759件,结案753件,办结率达99.2%。二是增强部门联动。优化数字城管与12345平台的联动工作机制,提高城市管理问题处办效率。1月至10月底,共受理12345热线来源案件200余件,办结率为100%,回访满意率98%。三是承办人大建议1件,政协提案11件,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4.城管领域,环保工作治理持续深入。一是将未取得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建设工程项目纳入执法监督范围,健全巡查网络责任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严控无证建设行为,共检查工地5处;二是开展渣土车运输2024年开展联合执法检查4次,检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30辆,批评教育车主6次,通过定期执法检查有效遏制了渣土运输车辆冒载、未密闭运输和污染路面的现象;三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餐饮行业“一点一策”清单、问题整治清单、重点监管清单。开展餐饮油烟检查4次,出动执法人员20人,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78家,企事业单位食堂41家,烟净化设施安装率100%。要求已经安装有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服务单位定期清洗设备,填写统一格式的清洗表,保证净化设施正常使用,确保油烟达标排放;5.“千万工程”,助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严格按照“四不摘”要求,保障驻村队伍稳定,关心关爱选派干部,保障落实好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选派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乡村振工作,结合新营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2024年度帮扶工作计划,协助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增设路灯15盏,捐赠环卫设(施垃圾桶20个,笤帚30把),助推“千万工程”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期间共拆除临时棚舍2处,破损户外广告4处,维修生产用房4处,危房改造4户,拆除猪圈1处,清除卫生死角6处,农户门前乱堆乱放20余处,高效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同时结合我单位业务工作实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等文明创建知识宣传6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一是加强城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持续加强城区主次干道道路、巷道、广场、公厕等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开展城区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清理环境卫生死角80余处、边坡环境卫生治理35处,清运卫生死角各类垃圾40余吨及废弃旧大型家具10余吨,更新垃圾桶200余个,提升改造县城区24处生活垃圾收集点。推进实施“人员+机械”作业模式,机械化清扫率达83%以上,为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领导调研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保障。二是开展占道经营和非机动车乱停放整治。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组织开展狮子山、文昌路、原316国道过境段(交通局至高级中学路口)路等主次街道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城区市容环境标准提升。今年以来,整治占道堆放200余处,劝离流动摊点2600余处(次),规范机动车停放600余辆。三是全面加强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长效监管。组织开展户外广告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行动,拆除破损和过期的各类户外广告牌50余块,清理非法小广告1500余处。四是进一步规范流动摊点治理。按照“便民、有序”的原则,取缔滨河路廊桥夜市流动摊点,在秦风汉郡商业中心广场合理划定流动摊点疏导区域,安置夜市流动摊位48户流动商户,有效解决流动经营和市容环境秩序相矛盾的问题。五是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完成狮子山社区摩托车车位标线施划工程,新增摩托车车位420余个,清除旧标线273平方米,新建摩托车进出道口5处,安装U型路桩7个。六是大力推行违法建设网格化管理,加大巡查频次,新增违法建设做到快速发现,快速立案,快速处置。截至目前,共审查行政处罚案件7起,其中罚款7起,下达7份行政处罚决定书(2104776元),拆除私搭乱建10起,419平方米。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6份,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3份,起草法律文书20余次。七是加强县城区10家物业公司建筑垃圾监管,督促物业公司与装修垃圾运输车辆签订运输协议,并完善装修垃圾产生、运输和处置台账。累计发现整治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点位3处。2.经济效益。一是本年预算配置控制较好。财政供养人员控制在预算编制以内,编制内在职人员控制率小于100%;“三公”经费预算总额与上年持平。二是预算执行方面。支出总额控制在预算总额以内,除专项预算的追加和政策性工资绩效预算的追加外,本年部门预算未进行预算相关事项的调整;追加的项目专项资金在取得财政批复后随批复及时进行了下达;不存在截留或滞留专项资金情况;“三公”经费总体控制较好。预算管理方面,制度执行总体较为有效,仍需进一步强化;资金使用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方面,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定期进行了盘点和资产清理,总体执行较好。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居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不高。一些群众居民的环境卫生习惯较差,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讲文明、树新风的观念还十分淡薄。2.执法效果不佳。目前,我县违反市容环境、秩序的违法行为出现以下特点。第一,普遍性。违法违章现象大量存在,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征。第二,动态性。表现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性质上的不确定,没有规律可以掌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第三,反复性。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违法行为呈现出多发性、反复性和经常性,被纠正或教育后,又重新开始,始终得不到彻底解决。这些情况,使得执法人员穷于应付,疲于奔命。(二)改进措施。1.坚持宣传教育与正面引导相结合,通过入户走访、建立微信网格群推送信息、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反复向群众宣传环卫知识,提高群众的环卫意识。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和网络新媒体等,积极宣传推广环卫工作好典型、好经验和好做法,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2.树立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需要城管执法人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倡导文明执法,不断加大执法宣传力度,树立城管执法新形象;持久地开展文明城市的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宣传“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管好城市,人人受益”的观念,促使广大群众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爱护城市环境,理解城管,重视城管,实现全民参与、齐抓共管,增强城管执法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畅通机关与社区的沟通渠道,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工作,利用城管工作优势,以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为抓手,引导全体干部带头亮身份、尽义务、做奉献、树形象。2.紧扣群众需求,认领“服务清单”,与社区共同建立“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城管接单”的一站式服务,提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质量及效果,不断打通践行初心使命的“关键一百米”,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