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子洲县> 子洲县信访接待服务中心

子洲县信访接待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21
单位名称 子洲县信访接待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信访接待、来访登记、信访档案管理,信访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等工作。
住所 子洲县人民街362号103室
法定代表人 艾靖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预算
举办单位 子洲县信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54万元 4.32万元
网上名称 子洲县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发生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子洲县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在局领导班子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会议精神,站在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高度上抓好信访接待工作,切实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化解了人民内部矛盾,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以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为已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锐意进取,勤奋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确保全县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以及明年的工作安排汇报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全方位加强工作,信访基层基础稳打稳进。今年以来,群众通过走访、网上信访、写信等方式信访共计223件次259人次。1.走访情况。群众到中、省、市三级走访共计53件67人次,同比分别下降88.73%、83.25%。其中:进京走访25件51人次,其中国家信访局登记25件51人次,国家集中分流场所登记1件1人次(登记非访1人次,郭玉玲),外围排查3件28人次;赴省走访17件34人次;到市走访11件13人次。非接待场所走访1批5人。2.网上信访情况。群众网上信访61件,同比下降35.18%。其中投诉到国家信访局34件、省级6件、市级3件、县级18件。3.群众来信情况。群众写信97件,同比下降13.39%。其中写信到国家信访局及其他国家机关80件、省级16件、市级1件。(二)高度重视,强化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7次专题研究部署信访工作。2.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坚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听取汇报,分析形势,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协调处理各类重大信访案件。涉军群体、八大员等一大批复杂疑难问题通过信访联席会议得到有效处理。3.不断健全完善落实县级领导接访、约访、下访和领导包案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制度,每天安排县级领导干部坐班接待来访。截至目前,共安排县级领导接访235次,共接访群众20批86人次,涉及原粮食系统职工已解决。(三)多措并举,持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信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的通知》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建立了25重点信访人员和10个重点信访群体工作台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打造一站式平台,实现全链条服务。以群众反映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目标,全面整合我中心、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资源,建成子洲县综治中心。(四)精心部署,切实做好重要节点信访保障工作。在全国“两会”“中国-中亚峰会”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期间,提前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印发了《全国“两会”期间子洲县信访保障工作方案》等。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安排县级领导干部开展坐班接访、约访、下访工作。强化工作措施,筑牢第一道防线。在全国“两会”期间,抽调公安、信访相关工作人员在县火车站、汽车站、绥德火车站值守排查,累计排查劝返24人;先后印发提示函32份、督办函16份,确保责任单位“人要稳控、事要解决”不出问题。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全国“两会”“中国-中亚峰会”等一系列重要节点“零”越级走访的工作目标。(五)营造氛围,积极开展《条例》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信访工作条例》推进年、宣传月活动。持续推进宣传贯彻进基层,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向群众发放了《信访工作条例》等宣传资料1.5万余份,开展集中培训2次,信访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对各乡镇、各部门信访干部开展集中培训2次,使得业务能力和法治化受理办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重点关注涉及营商环境相关信访事项,逐案安排县级领导包抓研判,为维护我县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信访贡献。 (六)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信访法治化试点工作。以市级信访法治化试点建设为契机,全面构建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法治化。我县严格按照办理法治化要求,建立了五个法治化试行办法、印发了信访工作法治化工作指南和“路线图”、分领域“导引图”,在办理信访事项中,由工作人员不断向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单位传导“调解先行”的工作观念,坚持能调尽调,调解不成的导入法定程序办理。今年以来,共调解1件(其中达成协议1件)。结合12·4宪法宣传日活动加强对《条例》的学习宣传,累计接受群众咨询80余人次,真正实现《条例》和群众接触“零距离”,增强群众依法信访的意识。不再受理4件次,直接回复7件,正在处理25件。二、取得社会成效、经济成效一年来,我接待服务中心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信访局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稳定为指导,认真落实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做到了信访渠道畅通,接访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取得显著工作成效,实现了全国“两会”、“中国-中亚峰会”等一系列重要节点“零”越级走访的工作目标。推进宣传贯彻进基层,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向群众发放了《信访工作条例》等宣传资料1.5万余份,赠送印有信访宣传标语的围裙、雨伞、脸盆、毛巾、手提袋3500多个,现场咨询150人次,极大提高群众合理合法依规走访意识。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信访对象多元化。当前信访活动的主体已不单纯是过去的以优抚对象、老幼病残、贫困户为主,现在则扩大到离退休老干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社会求助者及其他如举报、咨询、社会法人等。许多普遍性问题上访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并且信访群体信“上”不信“下”,信“多”不信“少”,信“闹”不信“理”,信“访”不信“法”,致使办事程序错乱,信访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二)信访内容趋于复杂化。信访对象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很现实,基本都涉及到个人或集体的切身利益,且都明确要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由于社会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许多信访对象反映的问题,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处理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导致集体上访不断增多,越级上访时有发生。(三)责任不明确推来的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时会涉及两个以上的部门。有的同志怕情况复杂难以处理,往往将上访群众推给其他部门,有时甚至几个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群众在几个部门来回转,既得不到明确答复,也无人过问,只好上访。(四)无理缠访依然存在,无序信访突出。在信访群众中,有极少数人别有用心,滥用信访权利,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正确的处理决定或裁判不满,虽经信访部门耐心说服教育,仍然信访不息,找领导纠缠,无理取闹,无序信访突出。四、整改措施(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1.实行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信访工作纳入各单位综合目标考核范畴,严格考核。2.要坚持领导包案制。党政“一把手”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重大信访案件实行包案责任制。3.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制。信访部门要加强对交办案件的督查督办,定期通报各级各部门的信访情况和对信访事项的处理落实情况。4.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对重视不够,造成群众合理要求得不到解决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进行责任追究。(二)标本兼治,切实解决信访对象实际问题。要对信访对象反映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封封信有回音,件件事有着落,提高信访者对信访工作的满意度,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控制信访量。在解决信访中反映的问题时,凡是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必须保证不折不扣地及时落实到位;凡是国家没有规定,但责任部门完全有能力解决的,要尽量帮助解决;对一些信访反映较多的难点、热点问题,要强化宣传,耐心解释,积极引导,认真研究解决。在工作中要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联系和配合,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来,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该哪一级、哪个部门解决就由那一级、那个部门解决,不能互相推诿扯皮,更不能将矛盾上交或推给社会。(三)进一步加大信访责任追究力度。将信访稳定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点,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因工作重视不够、处置不当而造成到越级访、非正常上访的人,坚决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用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确保信访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同时,对个别别有用心幕后操纵、唆使上访、煽动闹事、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一经查实,是党员干部的要给予党政纪处分;是一般群众的要寻找有效法律途径,采取各种法律手段予以惩处。五、2025年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要高度重视处理初访工作。有些越级访的案件都是由于初访解决不及时而引起的。今后,我们要求各部门及时处理群众初访问题,态度要良好,能够解决的,要立即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以便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对提出不合理要求的,要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并将处理情况向分管领导及时汇报。防止大规模上访事件发生。(二)加大信访法治化的宣传力度,规范群众信访行为。组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信访工作条例》,把信访工作法治化宣传教育贯穿于信访工作始终,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依法信访的观念,教育群众正确行使权利,依法有序,逐级上访(三)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对反映实质性问题的来信、来访、来电,只要理由充分,证据确凿,一律登记办理。同时严把办理质量关对重点案件搞好协调、调度,加强督办,直至解决。并深入做好回访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