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横山区> 榆林市横山区羊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榆林市横山区羊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17
单位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羊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做好全区羊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羊产业技术研究;全区羊产业发展服务工作
住所 榆林市横山区政府大楼西13楼
法定代表人 马彩英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横山区畜牧兽医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97万元 61.77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羊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横山区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在选种育种上下功夫。产业兴旺种源就是“芯片”,通过优选基因、建系谱档案、鉴定种群等手段,扩大优秀个体覆盖率,建成370户联合育种户,形成超细超长绒型、体大快长型、高繁殖率型三大品系核心育种群,每年培育种公羊2万多只,每只能多卖3000元以上,实现了“户户要育种、人人会育种”,形成了全国绒山羊“辽宁看盖州、内蒙看敏盖,陕西看横山”的种业发展新格局。(二)在科学养殖上下功夫。开创舍饲养殖的“15211”横山模式,落实《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特色产业奖补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要求,落实“封山禁牧、舍饲养羊”保生态、惠民生、利发展政策,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奖补为辅,配套解决草棚、圈舍、加工机具等;《肉羊舍饲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荣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陕北白绒山羊舍饲养殖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荣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建成Y管家智慧羊产业星创天地平台,通过市级认定,全面建成了榆林市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建成2000平米的集食宿、办公、培训为一体的陕北横山羊产业综合性实训基地;邀请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榆林学院教授举办疫病防控、高效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技术人才培训班3期,培训1500余人次;联合高校等科研院所制定一项农业行业标准、四项陕西省地方标准和“八项系列团体标准”,成为绒山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养殖的纲领性文件,走出一条“一羊三卖”产出高、“种养循环”成本低的农民致富增收新路子。(三)在草畜平衡上下功夫。坚持以草为本,以羊为业,在“山”上做文章,在“草”上动脑筋,在“羊”上下功夫,在“业”上找出路,横山耕地面积168万亩,林草地面积520万亩,利用粮食秸秆、优质苜蓿等饲草资源配制日粮营养,粉碎、柔丝、制粒高效利用,在扩繁增量中有效化解草畜矛盾。(四)在屠宰加工上下功夫。横山现有4个屠宰加工厂,配置全自动屠宰及清洗消毒设备,9个羊肉加工企业,配套环保设施设备,每年向养殖户订单羊子50万只以上,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应用现代化生产技术,研发推出生羊肉28种精细化分割产品和熟食、方便食品、预制菜等100多种系列产品,由初级产品1斤40元卖到精深加工产品1斤290元,实现了设施标准化、环境整洁化、生产规范化、处理无害化、产品高端化。(五)在品牌营销上下功夫。鉴于近年来“羊肉供给连年增长、羊肉价格普遍下滑”的严峻形势,确定升级品牌、开拓市场、优化供应链,制定“陕北横山羊肉”商品标准和品牌管理办法,采用溯源管理、授权使用,母子品牌、双牌同创,设计产品包装、商标符号、形象店、代言人、广告语等,抓住榆林农产品“百城万店”重大历史机遇期,线上引流、线下订单,进市场、开商超,创连锁,打造中国山羊肉第一品牌。同时,横山羊文化展览馆也是横山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接待了中省市、兄弟县区、媒体记者及各界人士的考察调研,共计168批6000余人次。横山羊产业实现由数量扩张向提升增效转变,由“单打独斗”向联农带农转变,由“人优我优”向“人优我特”转变,全面促进羊肉溢价、羊业增效,助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一)产值增长显著。2024年,横山区羊子饲养量295.2万只,羊肉总产量2.5万吨,生产羊绒毛0.2万吨、羊皮117.84万张,实现羊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46.98亿元。(二)助力农民增收。羊产业是横山区的首位富民产业,是群众致富增收的关键源头,养殖户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来自羊产业。(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饲草种植、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羊绒毛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提供就业岗位。从养殖、加工、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物流运输等各个环节,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包括养殖、技术、销售、物流等人员。(五)促进乡村振兴。横山区成功总结出家庭适度规模、种养循环的“15211”特色养殖模式,建立一体化利益联结等八大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六)提升品牌影响力。横山区先后获得“国家级绒山羊饲养标准化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横山羊肉”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七)传承和发展羊文化。羊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举办羊文化节、赛羊大会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三、存在的问题(一)养殖技术落后,养殖观念陈旧,饲草利用率低。(二)品牌提升效果不明显,终端消费市场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整改措施(一)技术培训是基础。依托马家梁陕北横山羊产业实训基地和专家工作站,每年组织全区养殖大户开展不少于1000人次的养殖生产加工技术培训,逐步革新养殖户陈旧养殖观念,教授饲草料粗加工、疫病防治、选种选种等技术,建立横山陕北白绒山羊生态养殖新模式。(二)政策奖补是核心。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周期长,肉质紧实,肥瘦相间,因此,横山羊肉主要以炖的烹饪方式为主,而这并不符合全国以涮锅为主的羊肉主要消费形式。所以常年消费市场拓展不明显。横山羊肉要向走向全国更大的市场,只有每年出台餐饮店奖补政策,推崇“横山炖羊肉”的消费形式,才能真正起到品牌提升的效果。五、下一步工作计划。按照“生态优先、全域统筹、因地制宜、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原则,围绕“一核两区两园多点”的发展空间布局,持续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全力打造陕北白绒山羊全产业链综合示范园;利用“牧运通”和陕西智慧动监APP管理平台,建立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溯源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羊肉及副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轻纺产业园建设,努力将“横山羊肉”“横山种羊”“横山羊绒”三大品牌做大做强做优。(一)品牌升级工程。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推动集中屠宰,完善溯源体系;加强自媒体宣传,包括产品包装应用、媒体场建设、新媒体广告导入等;提升公关传播力度,高势能媒体传播,协同宣传。(二)市场开拓工程。建设名菜文化;户外广告投放、线上引流;打造陕西名菜“铁锅炖陕北横山羊肉”,打造“榆林礼物”;在全国能源县区开展巡回推介、节会推荐;举办美食节;与知名零售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供应链优化工程。规划建设马家梁品系培育试验区,加快推进活羊线下交易市场和羊绒毛集散地建设,定期举办“华能杯”赛羊大会、种羊交易会等,发展冷鲜肉,支持冷链配套建设;提升企业加工水平,引进现代化加工厂培育精细分割;孵化预制菜;引导企业连接上下游,订单养殖、订单生产;支持企业建科创平台;修订形成多元化养殖规范;开展标准培训,树立标准示范。(四)人才培养工程。成立专家顾问团,培育技术、营销、电商、餐饮等各类人才。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我们以陕北白绒山羊优质种质资源为抓手,做强羊肉产业,做优羊绒产业,突出“细绒双羔”种业,提升横山“绒衣肉羊”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形成全国羊种、羊肉和羊绒“三羊开泰”新高地、“三产融合”新格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