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城市美化提供市容管理保障。建筑物外观、道路容貌、广场容貌;文明施工、户外广告设置与外观管理;交通工具密闭运输与外观管理;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设施维护管理;城市给水排水设施、街道与小区照明、街道霓红灯广告设施维护管理。 | |
住所 | 黄龙县环南路135号 | |
法定代表人 | 何蕾 | |
开办资金 | 24.0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3.84万元 | 42.03万元 | |
网上名称 | 黄龙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在黄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管部门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市容市貌工作。1、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化城市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工作,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对城区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门面延伸、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排乱倒、乱设广告牌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综合整治,今年以来共取缔流动占道摊点870余户(次)、清理门面延伸1000余户,规范夜市摊点30户(次),拆除破损、褪色条幅300多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80份,查处制止城区施工车辆带泥上路300余次。开展集中整治百余次,取缔(规范)违规棚点30处,纠正机动车乱停乱放1000余辆(次);对破旧、存在不安全隐患的大型广告及时进行了拆除,清除绿化带内违章广告牌20余块,规范了广告行业设置行为,改善了城区市容环境和广告宣传效果。美食街的开幕规范了夜市摊点的管理。从摊点的摆放、垃圾收集、地面防油污布的统一,起到了规范经营的作用,从而打造黄龙县首条特色美食街。2、彻底排查城区野广告、条幅。按照“无痕清洗、循环清洗、同色覆盖、规则覆盖”的治理原则,将城区非法野广告和“牛皮癣”进行划片治理,实行区域治理、片区联动,责任划分、出事问责,不给野广告留存市场和空间。共清除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楼群院落的各类野广告1200余张(次),覆盖野广告“牛皮癣”150余处,清理破旧横幅50余处。3、加大人行道违规停放治理。对城区人行道路机动车辆乱停放进行劝离、拍照上传处罚;对电动车、自行车乱摆乱放进行教育纠正,对“僵尸车”进行处理。并推出温馨提示卡,主要针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的违规停放和乱摆乱放行为,通过温馨提示卡的形式,告知车主具体的违规行为和正确的停放要求,通过“一次温馨提示告知,二次拍照上传处罚”的方法,“刚柔并济”治理人行道违规停放问题。共印制温馨提示卡2000份,现已分发至下辖的两个执法中队,执法人员在执勤过程中发现违规停放行为,将对违规车辆张贴温馨提示卡告知车主存在违规行为。4、加强渣土车治理工作。一是严厉查处渣土车辆带泥上路污染路面行为。我队联合交警部门,采取日间巡查管理及夜间重要路口蹲守的方式,严厉查处渣土车辆违规运输行为。同时要求建筑工地严格按照文明工地施工规范作业,硬化出入道路口,设立洗车点,车辆出工地必须进行清洗,严禁带泥上路,督促施工单位安排专人对施工出入路口及场外渣土余泥及时进行清理;规范渣土运输车辆装载,按指定路线、时段及地点进行渣土运输倾倒,确保不沿途撒漏,同时加强临街门店装修巡查检查管理,确保装修渣土不落地,及时清运。截止目前,已检查渣土车辆200余辆次,查处纠违运输渣土车辆70余辆次。(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1、进一步做好涉气重点工业企业的日常巡查执法,严查重处各类污染大气环境违法行为。2、加大餐饮业油烟污染专项治理工作,截止目前为止全县餐饮门店146家,已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的113家,六月底前已完成安装更换50家油烟净化设备任务,露天烧烤净化设备使用率95%以上。(三)燃气安全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燃气安全日常检查,实现行业管理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上半年共组织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检查7次,抽查企业4家(次),排查出燃气一般安全隐患4条,并逐项督促落实整改,截止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四)“地摊经济”运行管理工作。落实经济复苏政策,为了方便群众,因地制宜,分别在幸福门、工会一条街设立2处便民市场,和金德隆超市门口一处夜市摊点。在设立便民市场与夜市摊点的同时,我队积极组织安排队员对商户进行登记管理,经统计,幸福门共设立便民摊点30余个,工会一条街设立便民摊点20余个,金德隆门口设立20余家夜市摊点。我县居民群众积极配合,使“地摊经济”迅速展开。(五)持续开展“城警联勤”工作。进一步深化推行“城警联勤”机制,与县交警大队联合组建联勤执法队,实行“(2+2)+1”模式(即2名城管执法队员+2名公安交警+1辆联勤执法车辆),共同处置城市管理中发现的存在问题。一是重点对人行道机动车辆违法停放、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问题进行常态化巡查处理;二是重点对运输车辆超速超载、抛洒拖带问题进行常态化巡查处理;三是对临街商铺出店经营、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巡查处理;四是开展护学执勤和城区机动车道乱停乱放治理;五是开展校园周边卫生环境整治;六是开展“一盔一带,行人守规”专项治理行动。“城警联勤”机制的持续有力推行,充分发挥了公安与城管“1+1>2”的作用,将“有问题找城警”与“城市管理让生活更美好”有机结合,从而扎实推进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城管形象。1、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一是推行市容市貌责任包片区、包街道的网格化长效管理模式。二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目标管理考评考核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执法程序规范,构建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管事,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三是严格目标管理及岗位责任考评考核,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明检暗查,每月实行检查通报。2、加强执法队伍管理。使城管工作人员知晓政策、熟悉法律,做到学以致用、融汇贯通,进一步提高城管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3、推进依法行政。一是完善行政程序规范,做到执法有依据、执法有程序、执法有规范;二是强化执法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案件审核制度,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三是提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二、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城市法规宣传。车载广播播放《通告》2000多车次,悬挂横幅标语20条,沿街发放“温馨提示告知单”3500余份;集中整治110余次,对机动车乱停乱放违法拍照230余辆(次);清除主次干道条幅20多条、破旧广告牌(铭牌)50多块,规范了广告行业设置行为,改善了城区市容环境和广告宣传效果。(二)整治市容秩序。清理门面延伸800余户,规范夜市摊点20户,拆除破损、褪色条幅20多条,清理乱堆乱放200处,对城西路乱堆乱放等行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50份,查处制止城区施工车辆带泥上路260次。(三)污染防治。全县餐饮门店146家,已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的120家,年底前已完成安装更换20家油烟净化设备任务,露天烧烤清洁能源使用率100%以上。三、存在的问题。(一)“地摊经济”实施后,商户出店占道经营频次增加,加大了巡查管理难度,增加了巡查引导工作量。(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城市管理仍然处于“反复治、治反复”的尴尬局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三)执法人员的综合执法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仍有待提高。从办案实践看,执法人员对执法办案的现场检查、调查取证、封存扣押、送达告知等程序已基本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但在法律适用方面,仍存在着对法律条文理解模糊等问题。四、整改措施。(一)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二)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执法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城市市容市貌管理,实行常态化“错时管理”,设置临时便民售卖点,规范和安置流动摊贩,做到疏堵结合;加强车辆违停治理,专人专岗、责任到人;加大巡查力度,发现违法违规问题责令立即整改,营造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二)坚持多元治理。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宣传活动。深入贯彻落实“智慧城管”业务,推动城市管理向高质量、高标准、精细化发展。(三)强化执法督察。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监督机制,推进公正执法、公开执法、文明执法。强化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加强对城管执法人员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守纪律、文明执法等情况的督察力度,强化执法责任追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