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横山区> 榆林市横山区石湾镇中心小学

榆林市横山区石湾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15:16
单位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石湾镇中心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义务教育。
住所 榆林市横山区石湾镇本街
法定代表人 任志保
开办资金 10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横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4.82万元 73.2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石湾镇中心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横山区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加强教学常规的建设与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曙光第四小学建校以来,把教学常规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向管理要质量。我们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建立与完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使教学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学校严格执行《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坚持常规管理四步走: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教案、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总结优点、亮点,发扬光大;指出问题与不足,做好改进),把关“备、教、批”全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1.精心备课,助力教学。为了更好的落实“双减”,老师们群策群力,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2.推门听课,以听促教。学校根据实际制定听课查课制度,校领导随机推门听课,走进课堂,走近师生,和老师共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共商解决策略,做好课前准备、规范课堂行为、升课堂质量。3.青蓝同心,师道传承。为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校继续推进“青蓝工程”,制定青年教师成长划,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达标课等形式,更好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师教师专业化长。4.作业设计,精彩纷呈。为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要求,学校组织教师以“优化设计、科学分层、减负增效”这一主题进行研讨,新教师作业观,进行作业改革与创新。5.常规检查,规范提升。教务处按计划每月正常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活动,每次查都认真组织,详细布置,并按要求填写检查记录表,及反馈、整改,针对问题再次进行复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作提质增效,真正做到“以检查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二)研读课标,夯实教研。为了深入贯彻《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增强教师研读课标的能力,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务处开展了“落实新课标赋能新课堂”学习新课标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利用教研活动及闲暇时间认真学习课标,并且积极参加各类有关新课标的培训,高度认识学习新课标的重要意义。(三)搭建成长桥梁促进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校内教学能手活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努力为教师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走出去。本年度我校有几位教师参加了区级比赛,李月林老师获得“区教学能手”、李甜甜老师参加共同体“语文主题实验”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区级“语文主题”竞赛获得三等奖、聂励老师和刘宵宵老师参加共同体“思政课大练兵”获得三等奖。(四)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我校积极开展“塑魂树人,行为世范”主题教育活动,抓好师德培训工作,提高师德修养。(五)抓牢五育并举落实全面育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成长。1.德育: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探究民族传统文化建设,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主题教育活动。2.智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智育能指引人去认识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丰富性。”为建设充满文化底蕴的校园,我校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重在建设,和谐发展”的原则,开展了书法竞赛、朗诵比赛、缔造完美教室、作文竞赛等活动。3.体育:运动使人健康、使人聪慧、使人快乐!为了进一步丰富居家锻炼内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制定了跳绳、篮球、乒乓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4.美育:以艺为名,美育未来,瀚文载道,翰墨飘香。美育是深深植根于我们的中华教育传统之中的,孔子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岁末天寒,比物此志,楼梯间的一幅幅书画作品无不展示着孩子们的心灵手巧。形形色色,美不胜收。5.劳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引导同学们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劳动素养,我校开展了劳动节系列活动、远足拉练活动。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1.语言文字先进集体、教学质量提升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障书香校园创建。科学合理利用现有图书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功能,满足学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文化生活的需要。2.近两年来,学校领导精诚团结、务实求新、大胆创新,全体师生坚定执着、不畏勤劳、不求回报的精神使学校的环境设施、文化内涵、教学质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问卷调查及走访,家长和社会群众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满意度达90%以上,学校声誉和办学效益大大提高。3.以区级语言文字验收为契机,推动“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系列活动,如师生书法比赛、师生诵读比赛等活动,每项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评比结果,平时坚持落实每天书写随笔习惯,认真书写,班主任做好过程管理,将写好字落实到每个课堂,每位教师,各班合理利用“三节一会”在学校教师风采和学生风采展示栏展示师生各类作品,激励广大师生不断进步。三、存在的问题。1.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很不均匀,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高,缺乏教科研、教改意识,不能很好的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上只一味的追求书面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有少数教师在落实教学常规方面有问题,有个别教师作业数量及形式不能达到要求。没有创新,作业批改不及时不认真。3.教务处规章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4.生源素质、学习水平及习惯干差万别,怎样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四、整改措施。1.继续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办让家长满意、放心的学校。2.进一步加大新课改的步伐,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并认真做好校本培训,继续进行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进一步修改教职工考评细则,把广大教师吸引到进行新课程改革上来,吸引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3.继续加大教学常规的落实,并进一步加大违返教学常规的处罚力度。4.认真做好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除继续进行大练通用基本功外,还要组织开展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教学常规:常抓不懈、追求细节。1.严格落实课程管理要求。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严格课程管理,做到总课表、班级课程表和教师任课表三表统一,坚持不占不让;积极做好巡课工作,严格执行调课审批、登记制度,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缺、改课。2.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健全教学工作的激励机制。不把学业检测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积极健全完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地评价每位教师的业绩和教学能力。通过有效的、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张扬个性,发挥特长,推进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率。(二)课程建设:夯实基础、减负创优。1.学科课程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要重视阅读与习作训练,继续以读书为抓手,进行阅读课的研究和各年级的专项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构建学校语文学科典型教学模式,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充分调动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张扬教师个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力引入社会教育资源,将校本课程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培育学校特色。(三)教师培养:多措并举、超越发展。1.深化名师培养工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档案,推动“兴趣培养+课程研发”工作实施,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专家指导、名师引领、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提升,力争培养2—5名市区名师。2.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落实“三阶七训”,实施“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3.充分利用日照教育云等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4.深入推动优质教学课例、作业设计精品课例和习题库建设工作。(四)课后服务:内挖外引、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课后延时服务,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注重“上水平、强保障”,构建以自主作业、课业辅导、自主阅读、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研学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后服务体系。内挖外引拓宽课后服务渠道,与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紧密结合,深入挖掘利用校内外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形式,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五)落实“双减”:精益求精、提质增效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建立作业审批制度。教师要精准设计、布置作业,作业布置做到“精、实、细”:“精”指作业布置要适量,要有质量,禁止随意布置机械性、重复性甚至惩罚性作业,提倡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实”指作业布置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细”指作业批改要及时、仔细,要全批全改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补偿,对重点学生要面批面改,强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帮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