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体育运动中心(黄龙县业余体育运动学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田径/篮球/举重/足球>优秀运动队管理、后备人才培养、竞赛组织、项目注册管理;场地器材管理 | |
住所 | 黄龙县石堡镇89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玉全 | |
开办资金 | 40.1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10.21万元 | 1044.3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工作,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建立健全组织网络。2024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联席会议议事机构,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分工及其职责,设立健身站点150余处、体育健身团队8支,全县现有各类体育类协会16个、形成了由县级统筹规划、体育中心及乡镇部门主导、站点联动共建的工作格局,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二)突出城区体育设施建设。围绕县城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城东、城西建成全民健身综合体育场馆2个,总占地135亩,设有标准化田径场、篮球场(馆)、足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游泳池、健身房等52(处)个。2024年增设体育设备设施12处。(三)建设城区休闲健身圈。围绕县城主街道、路段及居民分布,因地制宜建设大小全民健身广场32个、休闲娱乐公园10个,共计780亩,休闲散步、登山步道、自行车赛道等覆盖120余公里,每个场所分别配备休闲走廊和各类健身器材等设施。现已形成全县两馆互补、多场支撑,中心城区“5分钟健身圈”的健身网络。(四)乡村健身设施全覆盖。2024年完成县级公共体育设施“七个一”建设,7个乡镇(街道)、47个行政村(社区)两级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县7个乡镇47个行政村分别不同程度建有文化健身广场7个、户外活动营地10个、休闲垂钓园10处、健身步道13公里,所有居民聚集点均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有效打通了全民健身、体育运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县各类体育场地全县共有体育场地442个,体育场地面积50.173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2.39平方米。(陕西省人均目标面积2.6平方米、全国人均面积2.86平方米),县、镇、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持续完善。(五)着力举办精品赛事活动。2024年精心组织举办了2024年陕西省青少年越野滑雪锦标赛、2024年陕西黄龙树顶漫步杯40公里森林徒步大赛、延安市青少年运动会(篮球项目)、2024年黄龙县第三届“庆七一”职工运动会、2024年黄龙县第二届社区运动会、2024年陕西省青少年体艺术体锦标赛、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西北赛区)民族广场舞比赛(陕西站)等各类体育活动,一年来,累计举办国家级体育赛事活动2场、省市级赛事4场,县级赛事32场,参与人数21545人;协会俱乐部举办比赛活动6次,参与人数2660人;参加省级比赛7次,参与人数235人;参加市级群众体育比赛12次,参与人数462人。大力提升了黄龙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使文体赛事成为展示黄龙、宣传黄龙的“活名片”“活载体”,为黄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二、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做好做实全民健身工作,创建全国全民健身模范县。我县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工作于今年3月启动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安排部署,加大体育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分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各类竞技体育比赛,多形式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全县体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二)抓责任,强保障,健全全民运动健身发展推进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扎实组织,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扎实安排部署。3月份召开了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启动会,出台了《黄龙县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思路,细化分解创建工作任务,逐项落实到部门、乡镇村、学校和体育协会,层层压实创建责任。三、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差距较大,部分场地利用率低。(二)群众参与度不足。部分群众对体育活动的认知仍停留在“竞技体育”层面,中老年、特殊群体参与率偏低。(三)资金保障压力大。财政拨款有限,社会资本引入渠道单一,制约大型项目推进。四、整改措施。(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均衡发展。制定城乡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优先向薄弱地区倾斜资金和资源。建立设施维护台账,定期巡查并公开使用情况。(二)提升管理效能。简化赛事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部门联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三)扩大群众参与覆盖面。针对中老年人群体设计特色健身项目。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立足我县发展实际持续营造运动浓厚氛围我中心以举办赛事为契机,立足县域发展实际,做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体育社会人才培训与培养,持续广泛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全民健身运动,着力营建“快乐体育”“民生体育”“特色体育”的氛围和品牌,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让黄龙成为越来越多人心目中的“运动乐园”。(二)结合体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周密规划2025年的体育赛事,努力实现“春跑”“夏钓”“秋骑”“冬滑”全年都精彩”的目标。(三)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打造集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健身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城镇,引导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人们无论身处农村还是城市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